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0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体、电控箱门和充电枪接口,所述充电枪接口嵌合在充电箱体的侧面一侧中部,所述电控箱门和充电箱体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充电箱体内腔平行安装有两个直流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箱体的内腔两侧表面固定栓接有侧散热风扇,所述充电箱体的内腔中部和辅助涵道的侧壁栓接固定有涵道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直流充电设备,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率,同时采用独立风道,提高了充电桩独立充电设备的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热交换,采用中空涵道,收集雨水,设置有电磁阀,可以利用雨水的自然冷却性能对充电桩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采用多组风扇组合式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相比较于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大多数安装在户外和潮湿的地下车库,即使有保护盖,也避不开狂恶劣天气,由于外界环境差和散热性能差,使设备内部的元器件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体、电控箱门和充电枪接口,所述充电枪接口嵌合在充电箱体的侧面一侧中部,所述电控箱门和充电箱体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充电箱体内腔平行安装有两个直流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箱体的内腔两侧表面固定栓接有侧散热风扇,所述充电箱体的内腔中部和辅助涵道的侧壁栓接固定有涵道风扇,所述辅助涵道的底部一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阀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电箱体的底部设有防腐底座,所述充电箱体的顶部表面中部开设有辅助涵道,所述充电箱体的顶部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独立风道,所述充电箱体的侧面表面开设有侧面散热板,所述电控箱门的表面中上部嵌合固定有充电显示面板,所述电控箱门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门板散热孔,所述电控箱门的正面一侧中部嵌合固定有门锁主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涵道风扇为双列对称安装,且涵道风扇的顶部才有抽风式涵道,底部采用吹风式涵道,顶部和底部采用相反的电路接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散热风扇为双列对称安装,且侧散热风扇的顶部水平面和底部水平面均落在两列涵道风扇端面之间,且侧散热风扇的风向和对应位置的涵道风扇的风向一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磁阀体采用物联网接口的阀体,且电磁阀体集成水位监测传感器,并且电磁阀体采用翻转蝶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面散热板的表面固定嵌合有散热防尘网,且侧面散热板的散热通孔冲压为六角形,并且侧面散热板的端面竖直平面内缩于充电箱体的侧面竖直平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双直流充电设备,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率,同时采用独立风道,提高了充电桩独立充电设备的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热交换;2、本技术采用中空涵道,收集雨水,设置有电磁阀,可以利用雨水的自然冷却性能对充电桩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采用多组风扇组合式散热,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的主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的内部结构图。图例说明:1、充电箱体;2、防腐底座;3、电控箱门;4、充电显示面板;5、独立风道;6、辅助涵道;7、门板散热孔;8、充电枪接口;9、门锁主体;10、侧面散热板;11、电磁阀体;12、直流充电组件;13、侧散热风扇;14、涵道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体1、电控箱门3和充电枪接口8,工作的时候,充电枪直接插在充电枪接口8之后,同时充电枪的电源和设备直接电连接,充电枪接口8嵌合在充电箱体1的侧面一侧中部,电控箱门3和充电箱体1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转动,包括但不限于销轴、铰链、滑槽等多种方式,充电箱体1内腔平行安装有两个直流充电组件12,直流充电组件12属于现有充分发展的技术,根据专利号CN107681706A(一种直流充电桩)以及专利号为CN105337382B(一种非车载智能直流充电桩)等多种专利文献,可以简单的获取直流充电设备的实际工作原理以及设备的具体情况,本申请中不再进一步赘述,充电箱体1的内腔两侧表面固定栓接有侧散热风扇13,充电箱体1的内腔中部和辅助涵道6的侧壁栓接固定有涵道风扇14,散热风扇和涵道风扇,采用传统的涵道式风扇即可,也可以采用无刷电机驱动等高等级风扇,选择合适的风扇转速的使用寿命即可,辅助涵道6的底部一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阀体11,辅助涵道6的内腔表面涂覆有纳米防腐层,且辅助涵道6的基板采用镀锌不锈钢板作为基材,充电箱体1的底部设有防腐底座2,充电箱体1的顶部表面中部开设有辅助涵道6,充电箱体1的顶部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独立风道5,且独立风道5的顶部端面密封,充电箱体1的侧面表面开设有侧面散热板10,电控箱门3的表面中上部嵌合固定有充电显示面板4,电控箱门3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门板散热孔7,电控箱门3的正面一侧中部嵌合固定有门锁主体9,涵道风扇14为双列对称安装,且涵道风扇14的顶部才有抽风式涵道,底部采用吹风式涵道,顶部和底部采用相反的电路接法,侧散热风扇13为双列对称安装,且侧散热风扇13的顶部水平面和底部水平面均落在两列涵道风扇14端面之间,且侧散热风扇13的风向和对应位置的涵道风扇14的风向一致,电磁阀体11采用物联网接口的阀体,电磁阀体11内部集成了物联网模块,物联网和电磁阀作为成熟技术可以轻易的被制造选用,参考专利CN206582379U(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电磁阀),且电磁阀体11集成水位监测传感器,并且电磁阀体11采用翻转蝶阀,侧面散热板10的表面固定嵌合有散热防尘网,且侧面散热板10的散热通孔冲压为六角形,也可以冲压为其他散热通孔,并无特异性要求,通孔满足散热的需求密度即可,并且侧面散热板10的端面竖直平面内缩于充电箱体1的侧面竖直平面。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体(1)、电控箱门(3)和充电枪接口(8),所述充电枪接口(8)嵌合在充电箱体(1)的侧面一侧中部,所述电控箱门(3)和充电箱体(1)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体(1)内腔平行安装有两个直流充电组件(12),所述充电箱体(1)的内腔两侧表面固定栓接有侧散热风扇(13),所述充电箱体(1)的内腔中部和辅助涵道(6)的侧壁栓接固定有涵道风扇(14),所述辅助涵道(6)的底部一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阀体(11)。/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包括充电箱体(1)、电控箱门(3)和充电枪接口(8),所述充电枪接口(8)嵌合在充电箱体(1)的侧面一侧中部,所述电控箱门(3)和充电箱体(1)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体(1)内腔平行安装有两个直流充电组件(12),所述充电箱体(1)的内腔两侧表面固定栓接有侧散热风扇(13),所述充电箱体(1)的内腔中部和辅助涵道(6)的侧壁栓接固定有涵道风扇(14),所述辅助涵道(6)的底部一侧固定套接有电磁阀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独立风道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体(1)的底部设有防腐底座(2),所述充电箱体(1)的顶部表面中部开设有辅助涵道(6),所述充电箱体(1)的顶部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独立风道(5),且独立风道(5)的顶部端面密封,所述充电箱体(1)的侧面表面开设有侧面散热板(10),所述电控箱门(3)的表面中上部嵌合固定有充电显示面板(4),所述电控箱门(3)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门板散热孔(7),所述电控箱门(3)的正面一侧中部嵌合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强张明覃见吉梁天德吴文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锐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