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包括,桩体、底座、电源座、线接头、缆线、插头、插头座、门板、把手、操作按钮、显示屏、固定座、遮盖装置、磁吸片A,所述桩体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桩体右侧面下部固定有电源座,所述电源座外端连接有线接头,所述线接头与插头之间连接有缆线,所述插头挂接于桩体右侧上部的插头座上,所述桩体正面下部铰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左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桩体正面上部安装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上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部两侧固定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油污灰尘附着到操作按钮上,避免造成按钮失灵现象,也预防了儿童对操作按钮的乱按把玩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操作按钮和显示屏长时间裸露在外,不能防尘防水,难免造成按键缝隙堆积灰尘现象,造成按压失灵的情况,遇到调皮的儿童,容易频繁按压把玩的情况,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包括,桩体、底座、电源座、线接头、缆线、插头、插头座、门板、把手、操作按钮、显示屏、固定座、遮盖装置、磁吸片A,所述桩体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桩体右侧面下部固定有电源座,所述电源座外端连接有线接头,所述线接头与插头之间连接有缆线,所述插头挂接于桩体右侧上部的插头座上,所述桩体正面下部铰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左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桩体正面上部安装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上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部两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遮盖装置与固定座连接,所述显示屏正上方固定有磁吸片A。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遮盖装置包括顶盖、主轴、磁吸片B、底盖、中间轴、握把,所述顶盖两侧分别通过主轴与固定座铰接,所述顶盖正面固定有磁吸片B,所述底盖通过两侧中间轴与顶盖末端铰接,所述底盖正面底部固定有握把。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顶盖通过磁吸片B与磁吸片A磁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遮盖装置为透明PVC材质,顶盖与底盖的旋转范围同为1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遮盖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油污灰尘附着到操作按钮上,也起到了放水效果,避免操作按钮四周缝隙填满污物造成按钮失灵现象,也有效的避免了外物对操作按钮和显示屏的危害,也预防了儿童对操作按钮的乱按把玩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遮盖装置折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遮盖装置连接示意图。图中:1、桩体,2、底座,3、电源座,4、线接头,5、缆线,6、插头,7、插头座,8、门板,9、把手,10、操作按钮,11、显示屏,12、固定座,13、遮盖装置,14、磁吸片A,15、顶盖,16、主轴,17、磁吸片B,18、底盖,19、中间轴,20、握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包括,桩体1、底座2、电源座3、线接头4、缆线5、插头6、插头座7、门板8、把手9、操作按钮10、显示屏11、固定座12、遮盖装置13、磁吸片A14,所述桩体1底部固定有底座2,所述桩体1右侧面下部固定有电源座3,所述电源座3外端连接有线接头4,所述线接头4与插头6之间连接有缆线5,所述插头6挂接于桩体1右侧上部的插头座7上,所述桩体1正面下部铰接有门板8,所述门板左侧安装有把手9,所述桩体1正面上部安装有操作按钮10,所述操作按钮10上部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上部两侧固定有固定座12,所述遮盖装置13与固定座12连接,所述显示屏11正上方固定有磁吸片A14。所述遮盖装置13包括顶盖15、主轴16、磁吸片B17、底盖18、中间轴19、握把20,所述顶盖15两侧分别通过主轴16与固定座12铰接,所述顶盖15正面固定有磁吸片B17,所述底盖18通过两侧中间轴19与顶盖15末端铰接,所述底盖18正面底部固定有握把20。所述顶盖15通过磁吸片B17与磁吸片A14磁吸连接。所述遮盖装置13为透明PVC材质,顶盖15与底盖18的旋转范围同为18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充电桩准备使用时,手动将握把提拉使顶盖旋转180°,使磁吸片B与磁吸片A磁吸连接,底盖自动下垂,将显示屏与操作按钮显露出来,便于电车充电。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包括,其特征在于:桩体(1)、底座(2)、电源座(3)、线接头(4)、缆线(5)、插头(6)、插头座(7)、门板(8)、把手(9)、操作按钮(10)、显示屏(11)、固定座(12)、遮盖装置(13)、磁吸片A(14),所述桩体(1)底部固定有底座(2),所述桩体(1)右侧面下部固定有电源座(3),所述电源座(3)外端连接有线接头(4),所述线接头(4)与插头(6)之间连接有缆线(5),所述插头(6)挂接于桩体(1)右侧上部的插头座(7)上,所述桩体(1)正面下部铰接有门板(8),所述门板左侧安装有把手(9),所述桩体(1)正面上部安装有操作按钮(10),所述操作按钮(10)上部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上部两侧固定有固定座(12),所述遮盖装置(13)与固定座(12)连接,所述显示屏(11)正上方固定有磁吸片A(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力需求响应智能充电桩,包括,其特征在于:桩体(1)、底座(2)、电源座(3)、线接头(4)、缆线(5)、插头(6)、插头座(7)、门板(8)、把手(9)、操作按钮(10)、显示屏(11)、固定座(12)、遮盖装置(13)、磁吸片A(14),所述桩体(1)底部固定有底座(2),所述桩体(1)右侧面下部固定有电源座(3),所述电源座(3)外端连接有线接头(4),所述线接头(4)与插头(6)之间连接有缆线(5),所述插头(6)挂接于桩体(1)右侧上部的插头座(7)上,所述桩体(1)正面下部铰接有门板(8),所述门板左侧安装有把手(9),所述桩体(1)正面上部安装有操作按钮(10),所述操作按钮(10)上部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上部两侧固定有固定座(12),所述遮盖装置(13)与固定座(12)连接,所述显示屏(11)正上方固定有磁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庆荣赵建立蔡维蔚高志刚陆颖杰汤卓凡唐啸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