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0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弹簧柱,第一橡胶弹簧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第一橡胶弹簧柱、第一滑块、弧形板、挡板、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连接块、第二壳体、充电桩主体、连接板、第二连接块、橡胶缓冲套、第二弹簧、通槽、第三弹簧、第二限位板、第二橡胶弹簧柱、限位块、第一弹簧、缓冲座和第一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通常防护性较差,使得其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冲击而导致其内部受到损伤,且可能会因雨雪等天气而受到侵蚀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新能源充电桩来为其进行充电,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通常防护性较差,使得其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冲击而导致其内部受到损伤,且可能会因雨雪等天气而受到侵蚀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具备防护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通常防护性较差,使得其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冲击而导致其内部受到损伤,且可能会因雨雪等天气而受到侵蚀发生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弹簧柱,所述第一橡胶弹簧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充电桩主体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的内腔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缓冲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贯穿至缓冲座外侧的顶部并与弧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三壳体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穿过通槽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弹簧柱,所述第二橡胶弹簧柱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壳体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充电桩主体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均贯穿至第三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充电桩主体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远离充电桩主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充电桩主体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缓冲套,所述连接板靠近橡胶缓冲套内壁的一侧与橡胶缓冲套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第三壳体内腔的一侧与第三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三壳体内壁的一侧与第三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三壳体内壁的一侧与第三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缓冲座内腔的一侧与缓冲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靠近通槽内壁的一侧与通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顶部位于第一壳体内腔的一侧和底部位于第一壳体内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第一壳体内腔的一侧与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内壁的一侧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底板正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照明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板、第一橡胶弹簧柱、第一滑块、弧形板、挡板、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连接块、第二壳体、充电桩主体、连接板、第二连接块、橡胶缓冲套、第二弹簧、通槽、第三弹簧、第二限位板、第二橡胶弹簧柱、限位块、第一弹簧、缓冲座和第一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通常防护性较差,使得其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冲击而导致其内部受到损伤,且可能会因雨雪等天气而受到侵蚀发生损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挡板,能够在对显示装置进行防护的同时,便于照明灯的安装和使用;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能够避免第一滑块从缓冲座的内腔脱落;通过设置弧形板,能够对雨雪进行导流;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避免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的内腔脱落;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能够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从第三壳体的内腔脱落;通过设置照明灯,能够便于夜间使用者对充电桩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底板、2第一橡胶弹簧柱、3第一滑块、4弧形板、5挡板、6第一壳体、7第三壳体、8第一连接块、9第二壳体、10充电桩主体、11连接板、12第二连接块、13橡胶缓冲套、14第二弹簧、15通槽、16第三弹簧、17第二限位板、18第二橡胶弹簧柱、19限位块、20第一弹簧、21缓冲座、22第一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中的底板1、第一橡胶弹簧柱2、第一滑块3、弧形板4、挡板5、第一壳体6、第三壳体7、第一连接块8、第二壳体9、充电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10),所述充电桩主体(10)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弹簧柱(2),所述第一橡胶弹簧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4),所述充电桩主体(10)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座(21),所述缓冲座(2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2),所述缓冲座(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2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的顶部贯穿至缓冲座(21)外侧的顶部并与弧形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10)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6)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6)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9)的内腔设置有第三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三壳体(7)配合使用的通槽(15),所述第三壳体(7)的顶部和底部均穿过通槽(15)延伸至第二壳体(9)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9)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弹簧柱(18),所述第二橡胶弹簧柱(18)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与第三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7)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三壳体(7)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7)远离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8),所述第一连接块(8)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均贯穿至第三壳体(7)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板(17)远离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2),所述第二连接块(12)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三壳体(7)和第二壳体(9)延伸至第二壳体(9)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8)和第二连接块(12)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充电桩主体(10)表面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缓冲套(13),所述连接板(11)靠近橡胶缓冲套(13)内壁的一侧与橡胶缓冲套(13)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性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10),所述充电桩主体(10)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弹簧柱(2),所述第一橡胶弹簧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4),所述充电桩主体(10)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座(21),所述缓冲座(2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2),所述缓冲座(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2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的顶部贯穿至缓冲座(21)外侧的顶部并与弧形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10)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6)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壳体(6)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9)的内腔设置有第三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三壳体(7)配合使用的通槽(15),所述第三壳体(7)的顶部和底部均穿过通槽(15)延伸至第二壳体(9)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9)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靠近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弹簧柱(18),所述第二橡胶弹簧柱(18)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与第三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7)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三壳体(7)内腔靠近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7)远离充电桩主体(10)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8),所述第一连接块(8)远离充电桩主体(10)的一侧均贯穿至第三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菊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