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27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位于上层的上部胎面和位于下部的基部胎面,所述上部胎面包括外胎面和内胎面,所述外胎面的一侧与内胎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基部胎面靠近外胎面的一侧被外胎面覆盖且靠近内胎面一侧被内胎面覆盖,且所述胎面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通过胎面设计和轮廓设计,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可以在符合法规对滚动阻力要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高性能运动型车辆也逐步贴近大众生活,相比于专业赛道车辆,高性能量产车更能将赛车运动普及于大众生活。现有技术为高性能量产车提供的轮胎,往往只注重操控性能,而忽略滚动阻力的问题,高性能轮胎胎面选用的高滞后性胶料,致使轮胎滚动阻力明显上升,无法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通过胎面设计和轮廓设计,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可以在符合法规对滚动阻力要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位于上层的上部胎面和位于下部的基部胎面,所述上部胎面包括外胎面和内胎面,所述外胎面的一侧与内胎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基部胎面靠近外胎面的一侧被外胎面覆盖且靠近内胎面一侧被内胎面覆盖,且所述胎面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外胎面的宽度W1与上部胎面的宽度W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2≤W1/W≤0.4。进一步地,所述基部胎面的厚度H1与胎面的厚度H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15≤H1/H≤0.45。进一步地,所述内胎面的硬度为65HA~80HA,所述内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1为0.20~0.35;所述外胎面的硬度为50HA~65HA,所述外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2为0.25~0.40;所述基部胎面在70℃时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3为0.10~0.15。进一步地,所述胎面包括胎面胶条,所述胎面胶条沿轮胎周向进行缠绕形成所述上部胎面和基部胎面;所述胎面胶条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ABCD,且该平行四边形ABCD的长边AB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β为10°~45°。进一步地,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胎面胶条60上的两个长边分别为AB和CD,则长边AB上一个钝角顶点A向对边CD作垂线得到垂足E,则垂足E到长边BD的钝角顶点C的距离X1与长边AB的长度X之间存在以下关系:0.5≤X1/X≤0.8。进一步地,在轮胎的任一径向截面上,胎面轮廓与轮胎赤道面的交点M到胎面一侧的端点N之间的胎面轮廓依次分为第一段冠弧10、第二段冠弧20和第三段冠弧30,所述第一段冠弧的半径TR1、第二段冠弧的半径TR2、第三段冠弧的半径TR3以及轮胎最宽处的宽度S之间具有如下关系:4≤TR1/S≤6,1.5≤TR2/S≤3,0.8≤TR3/S≤1.8;所述胎面轮廓的弧长L、第一段冠弧的弧长TL1、第二段冠弧的弧长TL2以及第三段冠弧的弧长TL3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2≤TL1/L≤0.25,0.07≤TL2/L≤0.12,0.13≤TL3/L≤0.18。进一步地,所述胎面轮廓与轮胎赤道面的交点M到胎面一侧的端点N之间径向高度差H2为5mm~9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胎面分为外胎面、内胎面、基部胎面,内胎面主要负责直线行驶、外胎面负责主要负责弯道抓地力,基部胎面不直接提供抓地力,根据三者所起的作用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胶料,在保证胎面抓地性能、操控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2.使用胎面胶条缠绕的方式替代胎面贴合方式,杜绝了由于胎面接头的存在导致的安全风险,且对胎面胶条的横截面形状、胎面胶条的重叠率进行优化,使胎面能够承受很大的侧向力而不脱层,保证高性能轮胎稳定地侧向抓地力,提高了轮胎的操控性能。3.通过对胎面轮廓的参数进行优化,使胎面轮廓从中心线到肩部过渡更加平缓,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进而提升了轮胎的抓力能力和操控能力,同时降低了胎面上参与形变的橡胶的形变量,进而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可以在符合法规对滚动阻力要求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部胎面和基部胎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胎面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轮胎安装时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胎面轮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位于上层的上部胎面40和位于下部的基部胎面50,所述上部胎面包括外胎面41和内胎面42,所述外胎面的一侧与内胎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基部胎面靠近外胎面的一侧被外胎面覆盖且靠近内胎面一侧被内胎面覆盖,且所述胎面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如图1所示,所述外胎面41的宽度W1与上部胎面40的宽度W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2≤W1/W≤0.4。如图1所示,所述基部胎面50的厚度H1与胎面的厚度H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15≤H1/H≤0.45。。如图1和3所示,高性能轮胎安装于车辆时,通常轮胎相对于地面存在一倾角,导致轮胎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夹角α,α取值一般在0°~5°之间,目的是提高高性能汽车过弯的速度,当汽车进入弯道时,车身外倾,轮胎同时也会外倾,车辆外侧的轮胎的内胎面将会与地面接触更多,进而提高轮胎的抓地力,相比于普通没有进行倾角安装的轮胎,能够提供极大侧向力,使汽车高速过弯,保证优异的操控性能;而在正常直道行驶时,与地面接触更多的则为外胎面。高性能轮胎的外胎面和内胎面的分工不同,内胎面主要负责直线行驶、外胎面主要负责弯道抓地力,对两者使用的胶料进行区分设计,轮胎行驶过程中,基部胎面不与路面接触,不能直接贡献轮胎抓地力,且基部胎面随着轮胎的旋转不断地压缩伸张,产生能量耗散,因此本技术将胎面分为上部胎面和基部胎面,基部胎面采用低滞后性胶料,降低胎面滚动阻力。如图1所示,所述内胎面42的硬度为65HA~80HA,所述内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1为0.20~0.35;所述外胎面41的硬度为50HA~65HA,所述外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2为0.25~0.40;所述基部胎面50在70℃时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3为0.1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基部胎面在70℃时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3较小,可以明显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正常直道行驶时,内胎面更多接触地面,抓地性能与磨耗性能需要进行均衡,所以内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1处于三种胎面胶料的中间状态,能兼顾外胎面的抓地性能和磨耗性能;车辆过弯时,外胎面更多地接触地面,为保证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抓地力,所述外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2为0.25~0.40,该值处于三种胎面胶料的最大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包括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包括位于上层的上部胎面(40)和位于下部的基部胎面(50),所述上部胎面包括外胎面(41)和内胎面(42),所述外胎面的一侧与内胎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基部胎面靠近外胎面的一侧被外胎面覆盖且靠近内胎面一侧被内胎面覆盖,且所述胎面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包括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包括位于上层的上部胎面(40)和位于下部的基部胎面(50),所述上部胎面包括外胎面(41)和内胎面(42),所述外胎面的一侧与内胎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基部胎面靠近外胎面的一侧被外胎面覆盖且靠近内胎面一侧被内胎面覆盖,且所述胎面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腰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面(41)的宽度W1与上部胎面(40)的宽度W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2≤W1/W≤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胎面(50)的厚度H1与胎面的厚度H之间具有如下关系:0.15≤H1/H≤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面(42)的硬度为65HA~80HA,所述内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1为0.20~0.35;所述外胎面(41)的硬度为50HA~65HA,所述外胎面在25℃~60℃的区间范围内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2为0.25~0.40;所述基部胎面(50)在70℃时通过胶料动态性能测试测得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3为0.10~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低滚阻运动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包括胎面胶条(60),所述胎面胶条沿轮胎周向进行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宁明世峰方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