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934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包括下部底座、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对碳套辊提供支撑的导轮、可移动的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夹持碳套辊的夹具和设置于下部底座上且用于调节承载座的高度的调节机构,导轮设置多个且所有导轮为沿碳套辊的长度方向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更换碳套辊,提高碳套辊的更换效率,且人工干预比较少,几乎杜绝了人碰触碳套辊的一切机会,彻底杜绝了高温碳套辊可能带来的伤害和避免了碳套辊在更换过程中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辅助工具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硅钢的卧式连续退火机组上,退火炉内的炉辊因普遍采用的是碳套辊,在高温情况下,碳套氧化节瘤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行业内难题,会造成带钢表面产生批量麻点缺陷,严重影响成品品质。目前解决办法是利用现有技术排查出具体节瘤的碳套炉辊后,需要在高温状态下对节瘤的碳套辊进行更换,由于碳套表面温度高达500-600摄氏度以上,人工更换非常不安全且效率低,更换过程中容易对新碳套造成碰撞碎裂、划伤等损害,需要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便捷的更换专用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目的是提高碳套辊更换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包括下部底座、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对碳套辊提供支撑的导轮、可移动的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夹持碳套辊的夹具和设置于下部底座上且用于调节承载座的高度的调节机构,导轮设置多个且所有导轮为沿碳套辊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承载座包括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的上部横梁、设置于上部横梁上且用于对所述夹具进行导向的导轨和设置于上部横梁上的导轮轴,所述导轮设置于导轮轴上,所述夹具上设置滚轮,滚轮设置于导轨上,导轮轴的轴线与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导轮轴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下部底座上的螺套、设置于螺套内且与螺套为螺纹连接的丝杆和与丝杆连接的手轮,丝杆与所述承载座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两个,两个调节机构处于与所述承载座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的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更换碳套辊,提高碳套辊的更换效率,且人工干预比较少,几乎杜绝了人碰触碳套辊的一切机会,彻底杜绝了高温碳套辊可能带来的伤害和避免了碳套辊在更换过程中的损伤。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技术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旧碳套辊的取出状态示意图;图3是新碳套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导轨;2、滚轮;3、上部横梁;4、下部底座;5、碳套辊;6、夹套;7、支撑轴;8、导轮轴;9、导轮;10、丝杆;11、手轮;12、脚轮;13、顶丝;14、螺栓;15、配重块;16、退火炉;17、螺套;18、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包括下部底座4、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对碳套辊提供支撑的导轮9、可移动的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夹持碳套辊的夹具和设置于下部底座4上且用于调节承载座的高度的调节机构,导轮9设置多个且所有导轮9为沿碳套辊的长度方向布置。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下部底座4的底部设置四个脚轮12,四个脚轮12呈矩形分布,四个脚轮12对下部底座4提供支撑,并使得整个更换装置能够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承载座包括与调节机构连接的上部横梁3、设置于上部横梁3上且用于对夹具进行导向的导轨1和设置于上部横梁3上的导轮轴8,导轮9设置于导轮轴8上,夹具上设置滚轮2,滚轮2设置于导轨1上,导轮轴8的轴线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上部横梁3位于下部底座4的上方,上部横梁3为水平设置,上部横梁3具有一定的长度且上部横梁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上部横梁3是横截面呈U形的结构,导轨1、夹具和导轮9设置在上部横梁3的内腔体中,上部横梁3的顶面和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开口。导轨1设置相平行的两个,导轨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两个导轨1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导轮轴8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导轮轴8对导轮9提供支撑作用,各个导轮9均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一个导轮轴8上,导轮轴8位于导轨1的下方,所有导轮9为沿第一方向等距分布。所有导轮9相配合,对碳套辊提供支撑,使碳套辊保持在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提高碳套辊移动时的稳定性。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下部底座4上的螺套17、设置于螺套17内且与螺套17为螺纹连接的丝杆10和与丝杆10连接的手轮11,丝杆10与承载座连接。螺套17为竖直设置,螺套17位于上部横梁3的下方,螺套17固定安装在下部底座4上,丝杆10插入螺套17的中心孔中,丝杆10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螺套17的中心孔为螺纹孔,丝杆10的下端与手轮11固定连接,丝杆10的上端与上部横梁3连接,丝杆10的上端并位于上部横梁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上部横梁3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需要调节承载座的高度时,转动手轮11,手轮11带动丝杆10同步转动,丝杆10并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丝杆10带动承载座进行升降,从而实现了承载座的高度位置的调节。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设置两个,两个调节机构处于与承载座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实现承载座前后高度的调节和整体上升下降。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下部底座4内设置有配重块15,增加更换装置下部部分的重量,防止该装置重心不稳和负重时出现倾斜,提高更换装置的稳定性。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夹具主要包括夹套6和与夹套6为螺纹连接的顶丝13,夹套6具有让顶丝13插入的内螺纹孔,顶丝13具有外螺纹,夹套6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管状构件,夹套6的中心孔为圆孔,夹套6与两个相平行的支撑轴7固定连接,两个支撑轴7沿夹套6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夹套6的轴线与上部横梁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轴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滚轮2连接,滚轮2沿着导轨1滚动,夹套6位于两个导轨1的中间位置处。夹具是用于夹住旧碳套辊的位于退火炉外的端部,在碳套辊的端部嵌入夹套6的中心孔中后,再将顶丝13拧入夹套6上的内螺纹孔中,顶丝13对碳套辊的端部施加沿径向的压紧力,顶丝13可以将碳套辊的端部紧固在夹套6上,使夹具与碳套辊连接成一体。采用上述结构的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进行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将旧碳套辊的一端从退火炉中抽出;S2、将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并将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连接到退火炉上,使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固定住;S3、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承载座的高度,使夹具的中心与旧碳套辊的中心对齐;S4、夹具夹持旧碳套辊;S5、使用套管18将旧碳套辊从退火炉中推出,旧碳套辊推动夹具在承载座上同步进行移动;S6、将新碳套辊放置在导轮9上,然后将夹具夹持新碳套辊的一端;S7、推动夹具进行移动,由夹具将新碳套辊推入退火炉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底座、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对碳套辊提供支撑的导轮、可移动的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夹持碳套辊的夹具和设置于下部底座上且用于调节承载座的高度的调节机构,导轮设置多个且所有导轮为沿碳套辊的长度方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底座、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对碳套辊提供支撑的导轮、可移动的设置于承载座上且用于夹持碳套辊的夹具和设置于下部底座上且用于调节承载座的高度的调节机构,导轮设置多个且所有导轮为沿碳套辊的长度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的上部横梁、设置于上部横梁上且用于对所述夹具进行导向的导轨和设置于上部横梁上的导轮轴,所述导轮设置于导轮轴上,所述夹具上设置滚轮,滚轮设置于导轨上,导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军发沈新玉胡柯杨斌林攀杜克飞胡德勇韩恒恒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