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20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化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一种放电结构,包括:纳米级放电层;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包覆在所述纳米级放电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暴露部分所述纳米级放电层,暴露在外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放电电极,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包裹在内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排斥电极,且所述放电电极形成在所述排斥电极相对的两端。一种集尘装置,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所述的放电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结构之间设有静电收集板。一种电净化器,包括至少一组所述的放电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产生电打火,净化效果好的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净化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空气净化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现有的过滤网净化需要频繁更换耗材,成本较高。采用电净化器无需更换耗材,能高效杀菌,电净化器的电压越高,一次效率越高,净化效果越好,净化部件的体积越小;但过高的电压容易产生臭氧,电压越高,臭氧浓度越高。现有电净化器为了降低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需要在净化部件末端放置去除臭氧的过滤网组件,这样由于过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需要更换,仍存在二次消费的问题。为此,可以采一维纳米结构制作电极或者修饰电极以用于电离气体,产生等离子体,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气体放电的操作电压,但是由于纳米结构的放电极和排斥极独立设置,因此需要两个输出电压才能达到集尘效果,结构复杂,易产生电打火,影响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纳米电极结构复杂,易产生电打火,影响净化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产生电打火,净化效果好的放电结构、集尘装置以及电净化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电结构,包括:纳米级放电层;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包覆在所述纳米级放电层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暴露部分所述纳米级放电层,暴露在外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放电电极,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包裹在内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排斥电极,且所述放电电极形成在所述排斥电极相对的两端。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所述纳米级放电层编织连接或粘贴连接。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由多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编织形成,每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包括1000-12000根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的直径为7μm。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纳米导电丝为碳纤维、铜丝或铝丝。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或聚酰亚胺层。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的厚度小于200mm。还提供了一种集尘装置,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所述的放电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结构之间设有静电收集板。还提供了一种电净化器,包括至少一组所述的放电结构。所述的电净化器,电净化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所述放电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放电结构,暴露在外的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放电电极,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包裹在内的纳米级放电层形成排斥电极,且放电电极为与排斥电极一体成型、相对设置在排斥电极端部的两个。这样只需一个输出电压就能实现低压放电,降低臭氧产生的概率,且电离后的带电颗粒被排斥电极及时收集,不仅结构简单,还避免了电打火的发生,提高了净化效果。2.本技术提供的放电结构,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纳米级放电层编织连接或粘贴连接。这样不仅对纳米级放电层起到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避免了两个放电电极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击穿产生火花放电或异常打火引起臭氧产生的问题。3.本技术提供的放电结构,每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包括1000-12000根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的直径为7μm。每股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的个数越少,直径越小,放电效果越好。4.本技术提供的集尘装置,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放电结构,且相邻两个放电结构之间设有静电收集板。这样有效解决了两个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小,灰尘较多时容易击穿或丝状放电的问题。5.本技术提供的电净化器,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至少一组放电结构,通过双极电离增大了电离效果,提高了净化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放电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集尘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纳米级放电层;2、聚四氟乙烯层;3、放电电极;4、排斥电极;5、静电收集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4所示的放电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纳米级放电层1和分设在纳米级放电层1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聚四氟乙烯层2,由此形成三明治夹层结构。聚四氟乙烯层2包覆在纳米级放电层1的绝大部分表面,纳米级放电层1只有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暴露在外,暴露在外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放电电极3,两层聚四氟乙烯层2与包裹在内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排斥电极4,且所述放电电极3形成在所述排斥电极4相对的两端。在两个放电电极3上通2KV的负直流高压后,二者之间发生放电,将空气电离,电离后的带电颗粒被排斥电极4收集,不但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高效净化,还产生了一定的负氧离子,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清新空气的需求。当然,也可以在放电电极3上通正直流高压。具体地,聚四氟乙烯层2与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编织连接。聚四氟乙烯层2的厚度为0.05mm。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由多股碳纤维编织形成,每股碳纤维为10000根直径为7μm的碳纤维丝,碳纤维丝横向竖向交叉编织排列。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通过胶黏剂粘贴在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的表面。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纳米导电丝为铜丝或铝丝。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包裹层还可以为聚酰亚胺层等耐高温、不易被击穿的材料。绝缘包裹层还可以为半导体包裹层。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每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的数量还可以为1000-12000根中任一种。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的厚度还可以为0-200mm之间的任一数值。如图5所示的集尘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放电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结构之间设有静电收集板5。一种电净化器,在电净化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有一组放电结构。本实施例的电净化器实现了空气中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基本没有臭氧产生,24小时臭氧浓度的增加值小于10PPB,不需要臭氧过滤网过滤多余的臭氧,且放电结构可以反复清洗再利用,真正实现无耗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纳米级放电层(1);/n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包覆在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暴露部分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暴露在外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放电电极(3),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包裹在内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排斥电极(4),且所述放电电极(3)形成在所述排斥电极(4)相对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纳米级放电层(1);
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包覆在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相对的两个表面上,且暴露部分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暴露在外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放电电极(3),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包裹在内的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形成排斥电极(4),且所述放电电极(3)形成在所述排斥电极(4)相对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包裹层或半导体包裹层与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编织连接或粘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放电层(1)由多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编织形成,每股纳米导电单元或纳米半导体单元包括1000-12000根纳米导电丝或纳米半导体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德玲封宗瑜曾焕雄王墅董双幸赵琛赵勇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