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50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荷电模块,包括荷电支架、若干设置于荷电支架上的放电组件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放电组件均匀分布在荷电支架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将接入的低压电转化为高压电供给放电组件,放电组件包括设置于荷电支架上的放电针以及与放电针配合的金属圆环,在放电针与金属圆环之间形成电场,微生物和颗粒物经过电场后带电。通过第一电源升压模块将输入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后供给荷电模块,接触片只需接入低压电即可,解决因为直接采用高压电而带来的爬电及放电打火等现象,同时在接入低压电时无需考虑正负极,安装方便,无触电危险;通过放电针与金属圆环的配合,实现点至线的放电,只需要控制放电针的位置即可,方便调整,提高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荷电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是一种用于充电区给通过电场的微生物与颗粒物充电的荷电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安装静电空气消毒机,其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静电击穿及吸附功能对空气进行消毒及除尘,目前静电空气消毒机通常采用高压直接供电,而其供电的接触片周围会聚集微生物与颗粒物且均具有导电性,容易出现爬电现象,若接触片接触不好,容易产生放电打火现象,同时供电的接触片分正负极,净化模块正负极反装时容易造成净化模块的损坏,同时高压泄漏容易发生触电安全事故,高压输送时对线路绝缘要求很高,老化等因素容易造成漏电等安全问题;同时,目前静电电场通常采用电极线来布置,电极线必须中心布置,在安装调节时需要进行极为精确的调节,若发生偏差则电场分布不均匀会使得总体净化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压供电且提高效率的荷电模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荷电模块,用于静电空气消毒装置的充电区,包括荷电支架、若干设置于荷电支架上的放电组件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所述的放电组件均匀分布在荷电支架上,所述的第一电源升压模块将接入的低压电转化为高压电供给放电组件,所述的放电组件包括设置于荷电支架上的放电针以及与放电针配合的金属圆环,在所述的放电针与金属圆环之间形成电场,微生物和颗粒物经过电场后带电。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荷电支架上设置一绝缘板,在所述的绝缘板上开设若干阵列排布的通风孔,所述的金属圆环设置于通风孔处,所述的通风孔的数量与金属圆环的数量一致;所述的放电针位于金属圆环的中心位置;所述的金属圆环相对于放电针靠近设置于外壳上的进风口处。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圆环不在同一平面。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绝缘板靠近放电针针尖的一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金属圆环设置于环形凹槽内。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绝缘板上设置电极支架,所述的金属圆环镶嵌于电极支架上。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金属圆环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复合初效过滤网。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电源升压模块包括电极互换电路、用于滤波的滤波电路、用于将低压电升为高压电的升压电路以及用于输出并稳定高压的倍压整流电路。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电极互换电路由并联设置的第一路与第二路组成,在所述的第一路上设置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二路上设置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之间设置第一电源接口,在所述的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之间设置第二电源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源升压模块将输入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后供给荷电模块,接触片只需接入低压电即可,能够解决因为直接采用高压电而带来的爬电及放电打火等现象,同时在接入低压电时无需考虑正负极,安装方便,无触电危险;同时通过放电针与金属圆环的配合,实现点至线的放电,只需要控制放电针的位置即可,方便调整,提高净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荷电模块与吸附模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荷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圆环固定的一种实施例;图6是本专利技术吸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吸附模块中正极与负极的接线示意图;图8与图9是本专利技术电源升压模块的电路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源升压模块故障判断的逻辑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荷电模块故障判断的逻辑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吸附模块故障判断的逻辑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由门限开关得到维修状态判断的逻辑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室内颗粒物浓度判断控制风机的逻辑图。图中:1、外壳;2、荷电模块;3、吸附模块;4、风机;5、复合初效过滤网;21、荷电支架;22、放电针;23、金属圆环;24、绝缘板;25、通风孔;26、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7、环形架;28、连接件;29、环形凹槽;31、吸附块;32、微通气孔;33、第二电源升压模块;7、电极互换电路;8、滤波电路;9、升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静电空气消毒装置,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用于给微生物与颗粒物充电的荷电模块2、用于吸附微生物与颗粒物的吸附模3块以及驱动气体流动的风机4,荷电模块2内部形成充电区的电场,吸附模块3内部形成吸附区的电场,带有微生物与颗粒物的气体通过充电区的电场后带电,进入吸附区的电场受该处电场的作用,带电的微生物与颗粒物被吸附至吸附区的内壁上实现净化与消毒。如图3与图4所示荷电模块2包括荷电支架21、若干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组件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将外部输入的低压交流电或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供给荷电模块2;所述的放电组件均匀分布在荷电支架21上,所述的放电组件包括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针22以及与放电针22配合的金属圆环23,在所述的放电针22与金属圆环23之间形成电场,微生物与颗粒物经过电场后带电;同时,在荷电支架21上设置一绝缘板24,并在该绝缘板24上开设阵列排布的通风孔25,保证进入的气体只能从这些通风孔25进入,将金属圆环23镶嵌在通风孔25处,在绝缘板24上围绕通风孔25的位置设置一环形凹槽,金属圆环23嵌在环形凹槽内,同时需要保证环形凹槽设置在靠近放电针22针尖的一侧;进一步,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绝缘板24上设置电极支架,电极支架由若干与通气孔25大小相同的环形架27以及环形架27之间的连接件28组成,环形凹槽29设置于环形架27上;;通风孔25的数量与金属圆环23、放电针22的数量保持一致,保证进入的气体都能够通过电场对微生物与颗粒物进行充电操作,为了保证电场的均匀性,放电针22位于金属圆环23的中心位置且金属圆环23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在所述的绝缘板24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复合初效过滤网5,用于过滤掉空气中大颗粒的微生物与颗粒物,防止大颗粒微生物与颗粒物粘附在放电针22针尖上影响放电效果,同时防止后续吸附模块3上的微通气孔32发生堵塞。如图6与图7所示吸附模块3包括吸附块31、第二电源升压模块33、设置于吸附块31上的若干呈阵列布置的微通气孔32、设置于微通气孔32两侧的电极,两侧所述的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在所述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微生物与颗粒物经过该电场后被吸附至微通气孔32的内壁上;第二电源升压模块33将外部输入的低压直流电或者低压交流电转变为高压直流电供给吸附模块3;微通气孔32的电极分为上侧与下侧,分别为不同的电极,其电极的排布以两个上下相邻的微通气孔3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个微通气孔的上侧为正极,则第一个微通气孔的下侧为负极,此时第二个微通气孔的上侧已经为负极,则第二个微通气孔的下侧为正极,以此类推,相邻的两个微通气孔32之间为一个电极;进一步,为了方便对微通气孔32进行清洗,在微通气孔32的表面涂附一层纳米涂层,微生物与颗粒物吸附在纳米涂层上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荷电模块,用于静电空气消毒装置的充电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荷电支架(21)、若干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组件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所述的放电组件均匀分布在荷电支架(21)上,所述的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将接入的低压电转化为高压电供给放电组件,所述的放电组件包括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针(22)以及与放电针(22)配合的金属圆环(23),在所述的放电针(22)与金属圆环(23)之间形成电场,微生物和颗粒物经过电场后带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荷电模块,用于静电空气消毒装置的充电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荷电支架(21)、若干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组件及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所述的放电组件均匀分布在荷电支架(21)上,所述的第一电源升压模块(26)将接入的低压电转化为高压电供给放电组件,所述的放电组件包括设置于荷电支架(21)上的放电针(22)以及与放电针(22)配合的金属圆环(23),在所述的放电针(22)与金属圆环(23)之间形成电场,微生物和颗粒物经过电场后带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荷电支架(21)上设置一绝缘板(24),在所述的绝缘板(24)上开设若干阵列排布的通风孔(25),所述的金属圆环(23)设置于通风孔(25)处,所述的通风孔(25)的数量与金属圆环(23)的数量一致;所述的放电针(22)位于金属圆环(23)的中心位置;所述的金属圆环(23)相对于放电针(22)靠近设置于外壳上的进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荷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针(22)的针尖与金属圆环(23)不在同一平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振清张德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