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96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属于电磁铁领域;包括衔铁、铁芯、壳体、线圈、弹簧、第一衬套、第二衬套、连杆和端盖;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另一端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线圈通过线圈架同轴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线圈架沿中心轴开有中心孔;所述铁芯和衔铁同轴安装与线圈架的中心孔内。线圈通电时,线圈与衔铁、铁芯及空气间隙形成完整的电磁回路,所述衔铁通过电磁力克服铁芯内弹簧的弹力轴向移动,与所述铁芯吸合,所述电磁铁对外接件提供牵引力;线圈断电时,衔铁的电磁力为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衔铁复位,所述电磁铁完成释放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响应时间快的优点,使用寿命可达传统直流电磁铁5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是一种小型直流电磁铁。
技术介绍
小型直流电磁铁是一种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机械装置完成一定动作的电磁执行电器。现有的小型直流电磁铁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零件之间相互磨损易出现机械卡滞,这直接限制电磁铁的使用寿命。在航空装备中,产品装配结构复杂,常规电磁铁机械寿命使其无法应用到更多功能部件中。由于航空产品对重量、体积要求严格,现有的机械、液压产品重量重、体积大。若电磁铁能解决寿命短的问题,可在很多应用中代替机械、液压产品。因此,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自润滑导向式电磁铁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可在航空及其它领域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通过在电磁铁中增加具有自润滑功能的衬套(衬套材料自身具有耐磨润滑作用)来增加电磁铁的使用寿命。设计时增加了能使电磁铁衔铁在吸合状态下断电后可以自动复位的复位弹簧。产品具有电磁吸力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响应时间快、加工制造方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衔铁、铁芯、壳体、线圈、弹簧、第一衬套、第二衬套、连杆和端盖;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另一端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线圈通过线圈架同轴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线圈架沿中心轴开有中心孔;所述铁芯为一端同轴设置有圆板的圆柱状结构,沿中心轴开有阶梯通孔,所述圆板一端的孔径大于另一端的孔径;所述铁芯同轴安装于线圈架的中心孔内,通过沿所述圆板端面周向设置的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连杆和弹簧同轴安装于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大径端内,并通过所述端盖将大径端孔口封闭;所述连杆的一端沿外周面设置有环状限位凸台,其另一端同轴穿过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小径端;所述衔铁为圆柱状结构,同轴安装于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其一端沿中心轴开有盲孔,用于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配合安装,通过衔铁对所述连杆施加轴向力压缩所述弹簧,能够使得所述衔铁和铁芯的相对面贴合;所述衔铁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与外接件连接;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壁设置有第一衬套,所述壳体另一端的通孔内壁间设置有第二衬套,所述衔铁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之间均为间隙配合,能够沿轴向滑动;所述线圈通过引出线与电源连接,线圈通电时,线圈与衔铁、铁芯及空气间隙形成完整的电磁回路,所述衔铁通过电磁力克服弹簧弹力轴向移动,并与所述铁芯吸合,所述电磁铁对外接件提供牵引力;线圈断电时,衔铁的电磁力为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衔铁复位,所述电磁铁完成释放功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铁芯与衔铁的相对面采用45度角斜面接触方式,所述铁芯的小径端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圆台,圆台的外周面与轴向成45°;所述衔铁的盲孔一端的端面中心处开有圆锥形凹槽,其内锥面与轴向成45°,与所述铁芯的圆台能够完全贴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衔铁与连杆通过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线圈两端与线圈架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用于电气隔离。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杆与弹簧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用于调节所述弹簧的弹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衔铁的材料为电工纯铁,表面进行镀镍防护处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衔铁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之间采用0.02~0.5mm公差的间隙配合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内其内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衬套侧壁开有通槽,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铁芯的圆板上开有出线孔,用于穿过所述引出线,所述出线孔的孔口处为圆弧倒角。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带自润滑导向小型直流电磁铁通过弹簧的复位功能和自润滑功能的衬套的导向作用,能够实现电磁铁对外接件的牵引和释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响应时间快的优点,同时使用寿命可达传统直流电磁铁5倍以上。可以很大程度节省用户成本,且产品安装方便,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这在对体积、重量、可靠性要求严格的航空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由于产品电磁吸力大,可代替传统机械、液压装置实现类似功能,本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航空、兵器领域。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成本低、结构简单、寿命高在医疗器械、交通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也可直接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价值。进一步限定中所述铁芯与衔铁采用45度角斜面接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衔铁与铁芯的接触面积,使衔铁与铁芯间具有更强的电磁通路,来增大产品的整体电磁吸力。其中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在衔铁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之间采用0.02~0.5mm公差的间隙配合方式,同时要求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内其内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可以有效减小衔铁在运动过程中与壳体、线圈内壁间的摩擦力,同时润滑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衬套A.开槽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衔铁、2.绝缘垫片、3.线圈、4.壳体、5.螺钉、6.引出线、7.弹簧、8.端盖、9.铁芯、10.调整垫片、11.连杆、12第一衬套、13.第二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是一种小型直流带自润滑导向式电磁铁,包括衔铁1、绝缘垫片2、线圈3、壳体4、弹簧7、铁芯9、调整垫片10、连杆11、第一衬套12、第二衬套13。其中,所述衔铁1通过连杆11装配在铁芯9中,弹簧7装配在铁芯9中,通过调整垫片10调节弹簧7弹力。所述衬套13装配在壳体4中,所述第一衬套12装配在线圈3内壁中,所述线圈3装配在壳体4中,所述铁芯9与壳体4通过4个M3螺钉5相连接。所述线圈与线圈架之间用绝缘垫片2进行电气隔离。所述线圈3的引出线6通过铁芯9端面的出线孔向外引出引出线6。所述端盖8装配在铁芯9中对弹簧7进行固定。所述衔铁1与第一衬套12、衔铁1与第二衬套13之间采用0.02~0.5mm公差的间隙配合方式,外接电源给线圈3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与所述衔铁1、铁芯9、衔铁1与铁芯9间空气间隙产生完整电磁回路,衔铁1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电磁力。由于电磁力大于弹簧7弹力,因此,衔铁1朝铁芯9方向运动。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衔铁、铁芯、壳体、线圈、弹簧、第一衬套、第二衬套、连杆和端盖;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另一端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线圈通过线圈架同轴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线圈架沿中心轴开有中心孔;/n所述铁芯为一端同轴设置有圆板的圆柱状结构,沿中心轴开有阶梯通孔,所述圆板一端的孔径大于另一端的孔径;所述铁芯同轴安装于线圈架的中心孔内,通过沿所述圆板端面周向设置的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连杆和弹簧同轴安装于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大径端内,并通过所述端盖将大径端孔口封闭;所述连杆的一端沿外周面设置有环状限位凸台,其另一端同轴穿过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小径端;/n所述衔铁为圆柱状结构,同轴安装于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其一端沿中心轴开有盲孔,用于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配合安装,通过衔铁对所述连杆施加轴向力压缩所述弹簧,能够使得所述衔铁和铁芯的相对面贴合;所述衔铁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与外接件连接;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壁设置有第一衬套,所述壳体另一端的通孔内壁间设置有第二衬套,所述衔铁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之间均为间隙配合,能够沿轴向滑动;/n所述线圈通过引出线与电源连接,线圈通电时,线圈与衔铁、铁芯及空气间隙形成完整的电磁回路,所述衔铁通过电磁力克服弹簧弹力轴向移动,并与所述铁芯吸合,所述电磁铁对外接件提供牵引力;线圈断电时,衔铁的电磁力为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衔铁复位,所述电磁铁完成释放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衔铁、铁芯、壳体、线圈、弹簧、第一衬套、第二衬套、连杆和端盖;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其另一端中心处开有通孔;所述线圈通过线圈架同轴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线圈架沿中心轴开有中心孔;
所述铁芯为一端同轴设置有圆板的圆柱状结构,沿中心轴开有阶梯通孔,所述圆板一端的孔径大于另一端的孔径;所述铁芯同轴安装于线圈架的中心孔内,通过沿所述圆板端面周向设置的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连杆和弹簧同轴安装于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大径端内,并通过所述端盖将大径端孔口封闭;所述连杆的一端沿外周面设置有环状限位凸台,其另一端同轴穿过所述铁芯的阶梯通孔小径端;
所述衔铁为圆柱状结构,同轴安装于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其一端沿中心轴开有盲孔,用于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配合安装,通过衔铁对所述连杆施加轴向力压缩所述弹簧,能够使得所述衔铁和铁芯的相对面贴合;所述衔铁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与外接件连接;所述线圈架的中心孔内壁设置有第一衬套,所述壳体另一端的通孔内壁间设置有第二衬套,所述衔铁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之间均为间隙配合,能够沿轴向滑动;
所述线圈通过引出线与电源连接,线圈通电时,线圈与衔铁、铁芯及空气间隙形成完整的电磁回路,所述衔铁通过电磁力克服弹簧弹力轴向移动,并与所述铁芯吸合,所述电磁铁对外接件提供牵引力;线圈断电时,衔铁的电磁力为零,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衔铁复位,所述电磁铁完成释放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自润滑导向可复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常美翟永明张凯王鹏军史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庆安电气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