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40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沉淀池领域的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旨在解决清理沉淀池中沉淀的问题,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内均设有与池底内壁贴合的收集槽,收集槽上连接有驱动收集槽升降的升降装置,收集槽背离池底的一侧设有与收集槽顶壁对应的第一封闭板,第一封闭板背离收集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板,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长条形通槽,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的长条形通槽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用抽干水的情况下对沉淀进行清理,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处理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沉淀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
技术介绍
建筑行业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废水,这种废水不但含有砂石、水泥等常规建筑材料。同时也含有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添加剂,如果直接排放。会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这部分污水的净化处理设备。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70470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用的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级沉淀池、第二级沉淀池以及第三级沉淀池,所述第一级沉淀池和第二级沉淀池、第二级沉淀池和第三级沉淀池之间皆设置有溢水口,所述第二级沉淀池内靠近第一级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水车,所述水车的轴心处穿设有与水车转速相同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套接有保证固定杆进行转动的限位件,所述水车位于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所连通的溢水口下方区域且与溢水口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水车转动频率一致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可对第二级沉淀池内污水执行加酸操作的执行机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沉淀池下使用过程中,沉淀的底部会有大量的沉淀,需要定期清理,清理时需要排空沉淀池内的积水,然后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挖出,这个过程沉淀池只能停止使用,影响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其具有不用抽干水的情况下对沉淀进行清理,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处理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内均设有与池底内壁贴合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上连接有驱动收集槽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收集槽背离池底的一侧设有与收集槽顶壁对应的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背离收集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长条形通槽,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的长条形通槽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或第三沉淀池中沉淀快讲收集槽装满时,将第一封闭板放进池中与收集槽抵接,再将第二封闭板放进池中与第一封闭板抵接,长条形通槽的设置在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在池中下降过程中供水通过,减小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下降过程的阻力,减小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下降过程对池中水的搅动,减小收集槽中沉淀飘出的情况;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长条形通槽交错设置,当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贴合时恰好将收集槽的开口完全封闭,减小起吊收集槽过程中从收集槽中溢出的沉淀;然后通过升降升降装置将收集槽、第一封闭板以及第二封闭板吊出池中,再池中放入新的收集槽,继续收集沉淀;最后对收集槽中的沉淀进行清理,可以实现不用抽干水的情况下对沉淀进行清理,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处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封闭板背离收集槽的一侧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第二封闭板上设有与凹槽内壁贴合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封闭板降落至第一封闭板上方后,限位块落入凹槽中,减小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在起吊过程中的偏移,稳定对收集槽开口的封闭,减小起吊收集槽的过程动收集槽开口漏出的沉淀,提高收集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背离槽低一侧的内壁向背离凹槽中心方向扩张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可以方便限位块和凹槽的连接,减小限位块和凹槽连接的时间,提高清理灰尘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上端内壁上设有支撑块,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与收集槽内圈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封闭板进入池中后在进入收集槽内由支撑块支撑,第一封闭板与收集槽的内壁抵接,第一封闭板稳定的与收集槽连接,减小第一封闭板相对收集槽的滑移,同时第一封闭板和第一封闭板通过限位块连接,减小起吊收集槽的过程动收集槽开口漏出的沉淀,提高收集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封闭竖直方向的厚度大于支撑块上表面与收集槽顶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上均设有至少四个滚轮(5),所述第一封闭板(21)上的滚轮(5)沿第一封闭板(21)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封闭(22)板上的滚轮(5)沿第二封闭板(22)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滚轮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内壁抵接,所述滚轮的端面垂直于第一封闭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的滚轮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限制了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板在进入池中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滚轮沿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内壁滑下,第一封闭板可以快速的进入收集槽中与支撑块抵接,第二封闭板上的限位块可以快速的与凹槽连接,提高封闭收集槽开口的速度,提高清理沉淀的效率。第一封闭竖直方向的厚度大于支撑块上表面与收集槽顶壁之间的距离,防止滚轮的安装妨碍第一封闭板和支撑块的抵接;滚轮交错设置防止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上滚轮相互干涉,防止第一封闭板不能与第二封闭板贴合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底壁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螺纹连接有塑料螺栓,所述塑料螺栓的头部朝相背离收集槽开口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集槽中的沉淀挖出后,对收集槽进行清洗时,拧开塑料螺栓,排料口打开即可排出收集槽中的清洗污水,提高清理沉淀的效率。塑料螺栓可以防止生锈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口靠近塑料螺栓头部的一侧边沿设置有容纳塑料螺栓头部的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的设置使塑料螺栓的头部不凸出收集槽的底壁,减小塑料螺栓收到的压力,延长塑料螺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底壁设有由远离排料口一侧向靠近排料口一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向下的底壁加快污水的排出,提高清理沉淀的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收集槽将沉淀收集,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共同将收集槽封闭,通过升降装置将收集槽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中掉出,可以实现不用抽干水的情况下对沉淀进行清理,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处理效率;2.限位块和凹孔以及支撑块减小减小起吊收集槽的过程动收集槽开口漏出的沉淀,提高收集的效果;3.转动塑料螺栓打开排料口排出收集槽中的清洗污水,提高清理沉淀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沉淀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集槽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第一沉淀池;12、第二沉淀池;13、第三沉淀池;2、收集槽;21、第一封闭板;22、第二封闭板;23、长条形通槽;3、升降装置;31、电动葫芦;32、挂钩;33、缆绳;34、支架;4、限位块;41、凹槽;42、斜面;43、支撑块;5、滚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内均设有与池底内壁贴合的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上连接有驱动收集槽(2)升降的升降装置(3),所述收集槽(2)背离池底的一侧设有与收集槽(2)顶壁对应的第一封闭板(21),所述第一封闭板(21)背离收集槽(2)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板(22),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上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长条形通槽(23),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上的长条形通槽(23)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内均设有与池底内壁贴合的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上连接有驱动收集槽(2)升降的升降装置(3),所述收集槽(2)背离池底的一侧设有与收集槽(2)顶壁对应的第一封闭板(21),所述第一封闭板(21)背离收集槽(2)的一侧设有第二封闭板(22),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上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长条形通槽(23),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上的长条形通槽(23)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板(21)背离收集槽(2)的一侧设有若干凹槽(41),所述第二封闭板(22)上设有与凹槽(41)内壁贴合的限位块(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1)背离槽低一侧的内壁向背离凹槽(41)中心方向扩张的斜面(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理沉淀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2)上端内壁上设有支撑块(43),所述第一封闭板(21)和第二封闭板(22)与收集槽(2)内圈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少育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融成伟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