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73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通过折流板引导水流向下,再从第一沉淀池向第二沉淀池流动,由于折流板是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会产生折流,折流板便能够引导第一沉淀池内的悬浮物向下沉降,污泥等沉淀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第一沉淀斗内并收集在收集盒内;通过设置斜板和阻泥滤布,对排水时水流带动的部分第二沉淀池内污泥层表面的污泥进行阻挡,将污泥截留,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斜板的倾斜面便于刮泥板对污泥的清理;通过微型水力发电机对水能进行利用,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广泛应用于个领域的废水处理。由于生活和工业中的污水排放量很大,常规的污水处理既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处理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体式沉淀池,申请号:201821123253.8,其包括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设置在第二沉淀池一侧,所述第一沉淀池设置有第一沉淀斗,所述第一沉淀斗底壁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沉淀斗,所述第二沉淀斗底壁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通过过滤网进行隔离,所述第二沉淀池于第二沉淀斗一侧还设置有刮泥板,所述第一沉淀池一侧壁上端部开设有污水进水口,所述第二沉淀池一侧设置有污水出水口。沉淀池通过过滤网将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隔离,利用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分别将污水中的沉淀物进行清除。但是仍存在不足:1、进行排水时,水流会带动第二沉淀池内的面层的污泥流动并随污水流出,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果;2、大量的水能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沉淀效率高,污水处理效果好的非耗能式沉淀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左侧设置有进水槽,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一沉淀斗,所述第一沉淀斗底壁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沉淀斗,所述第二沉淀斗底壁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通过过滤网进行隔离,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面位于第二沉淀斗的右侧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面设置有阻泥滤布,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微型水力发电机,所述微型水力发电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池上端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端部与第一沉淀池周壁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由上至下向右倾斜设置,所述折流板的下端悬空。进一步的,所述阻泥滤布通过框架安装在第二沉淀池内,所述阻泥滤布由下至上向左倾斜设置,所述阻泥滤布右侧的池壁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清洗喷头。进一步的,所述斜板顶面的一侧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的右端通过连接板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刮泥板的刮泥面为弧形凸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的外周和斜板的顶面均涂覆有自润滑涂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沉淀池内位于过滤网右侧的位置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清洗喷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闸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池体外壁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进水时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具体工作时,需要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槽注入到第一沉淀池内,污水会在第一沉淀池内自由沉淀,折流板引导水流向下,再从第一沉淀池向第二沉淀池流动,由于折流板是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会产生折流,折流板便能够引导第一沉淀池内的悬浮物向下沉降,污泥等沉淀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第一沉淀斗内并收集在收集盒内,同时,第一沉淀池内的污水通过过滤网将大分子沉淀物隔离,大大减少了第二沉淀池内污水中沉淀物的含量,从而避免了污水于第二沉淀池中沉淀物过多的情况;污水在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中沉淀一段时间后,通过污水出水口将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内的污水放出,放水时,水流带动部分第二沉淀池内沉淀的污泥层表面的污泥流动,通过斜板和阻泥滤布的阻挡,将污泥截留,水则通过出水管排出,水流通过水力发电机进行发电,电量传输至蓄电池进行储存,给驱动装置等动力设备进行供电,驱动装置驱动刮泥板将斜板上沉积污泥推刮至第二沉淀斗内完成对第二沉淀池内沉淀物的收集工序;在过滤的过程中或过滤完成后,滤布可通过第一清洗喷头进行冲洗,过滤网可以通过第二清洗喷头进行反向冲洗,冲洗的截留物会顺着过滤网下滑,或是被折流板阻挡,而顺着倾斜的折流板向下流动,落至第一沉淀斗内进行收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通过折流板引导水流向下,再从第一沉淀池向第二沉淀池流动,由于折流板是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会产生折流,折流板便能够引导第一沉淀池内的悬浮物向下沉降,污泥等沉淀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第一沉淀斗内并收集在收集盒内;通过设置斜板和阻泥滤布,对排水时水流带动的部分第二沉淀池内污泥层表面的污泥进行阻挡,将污泥截留,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斜板的倾斜面便于刮泥板对污泥的清理;通过微型水力发电机对水能进行利用,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进水槽;4、第一沉淀斗;5、第二沉淀斗;6、过滤网;7、斜板;8、安装腔;9、阻泥滤布;10、出水管;11、微型水力发电机;12、折流板;13、第一清洗喷头;14、刮泥板;15、第二清洗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槽3,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设置有第一沉淀斗4,所述第一沉淀斗4底壁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设置有第二沉淀斗5,所述第二沉淀斗5底壁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一沉淀池1与第二沉淀池2之间通过过滤网6进行隔离,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底面位于第二沉淀斗5的右侧设置有斜板7,所述斜板7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腔8,所述安装腔8的顶面设置有阻泥滤布9,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末端连接有微型水力发电机11,所述微型水力发电机1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1上端设置有折流板12,所述折流板12上端部与第一沉淀池1周壁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12由上至下向右倾斜设置,所述折流板12的下端悬空。所述阻泥滤布9通过框架安装在第二沉淀池2内,所述阻泥滤布9由下至上向左倾斜设置,所述阻泥滤布9右侧的池壁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清洗喷头13。所述斜板7顶面的一侧设置有刮泥板14,所述刮泥板14的右端通过连接板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刮泥板14的刮泥面为弧形凸面结构。所述折流板12的外周和斜板7的顶面均涂覆有自润滑涂料。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位于过滤网6右侧的位置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清洗喷头15。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闸阀。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池体外壁上设置有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槽(3),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设置有第一沉淀斗(4),所述第一沉淀斗(4)底壁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设置有第二沉淀斗(5),所述第二沉淀斗(5)底壁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一沉淀池(1)与第二沉淀池(2)之间通过过滤网(6)进行隔离,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底面位于第二沉淀斗(5)的右侧设置有斜板(7),所述斜板(7)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腔(8),所述安装腔(8)的顶面设置有阻泥滤布(9),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末端连接有微型水力发电机(11),所述微型水力发电机(1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槽(3),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设置有第一沉淀斗(4),所述第一沉淀斗(4)底壁设置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设置有第二沉淀斗(5),所述第二沉淀斗(5)底壁设置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一沉淀池(1)与第二沉淀池(2)之间通过过滤网(6)进行隔离,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底面位于第二沉淀斗(5)的右侧设置有斜板(7),所述斜板(7)的右侧设置有安装腔(8),所述安装腔(8)的顶面设置有阻泥滤布(9),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末端连接有微型水力发电机(11),所述微型水力发电机(1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耗能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上端设置有折流板(12),所述折流板(12)上端部与第一沉淀池(1)周壁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12)由上至下向右倾斜设置,所述折流板(12)的下端悬空。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太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