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73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包括沉淀区及位于沉淀区下的积泥区,沉淀区上端开口外侧沿周向设有一圈出水槽,出水槽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沉淀区上端开口内侧沿周向设有一圈过滤槽,过滤槽内装有滤料,过滤槽的底部设有进水结构,过滤槽外侧的上端面与出水槽内侧的上端面齐平,过滤槽内侧的上端面高于其外侧的上端面,沉淀区内的上层清液可经进水结构向上渗入过滤槽且经滤料过滤后溢流向出水槽,沉淀区内插入有从外部向沉淀区内输入污水的中心筒,积泥区内插入有从积泥区底部向外抽排污泥的排泥管。优点为,其同时具备了沉淀和过滤功能,以过滤槽替代过滤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较传统沉淀池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颗粒物从水中去除,在污水处理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有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主要用于生化处理以后的泥水分离。随着沉淀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沉淀池也越来越多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传统的沉淀池在沉淀过程中,只能将比重大于水且在规定时间能够沉下去的颗粒物去除,而剩余的比重较轻或接近于水的物质,无法去除,导致其随出水排出系统,影响出水效果,尤其污水处理厂中的二沉池,出水中时常有污泥颗粒。为解决该类问题提高出水水质,沉淀池后端需要接过滤池,对无法通过沉淀池去除的固体物质进行进一步去除,过滤池作为水处理的一个工艺单元,不仅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需要对其进行反冲洗,运行费用较高,对于水中含有少量不易沉淀的情况,投资费用高,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旨在不设置过滤池的情况下,保证沉淀池出水的水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包括沉淀区及位于所述沉淀区下的积泥区,所述沉淀区上端开口外侧沿周向设有一圈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区上端开口内侧沿周向设有一圈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装有滤料,所述过滤槽的底部设有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槽外侧的上端面与所述出水槽内侧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过滤槽内侧的上端面高于其外侧的上端面,所述沉淀区内的上层清液可经所述进水结构向上渗入所述过滤槽且经所述滤料过滤后溢流向所述出水槽,所述沉淀区内插入有从外部向所述沉淀区内输入污水的中心筒,所述积泥区内插入有从所述积泥区底部向外抽排污泥的排泥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过滤槽为由多段弧形槽拼接而成的环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壁抵接并由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过滤槽分隔成多个且可分别拆卸清洗。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壁抵接后通过U型扣件倒扣夹持后由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方便的实现相邻弧形槽的可拆卸连接,在运行过程中弧形槽可依次拆卸清洗,实现连续工作。进一步,所述滤料由上层滤料和下层滤料组成,所述上层滤料的粒径为5-8mm,所述下层滤料的粒径为8-10mm。进一步,所述滤料上表面所处水平高度比所述出水槽内侧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低100-300mm。进一步,所述滤料在竖直方向的厚度为100-250mm。进一步,所述进水结构为过水栅或过水网。进一步,所述过滤槽内侧上端面高于其外侧上端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过滤槽内侧的液面高于外侧液面,便于产生压差,从而更好的使上层清液向过滤槽内渗入,从而对其过滤并溢流向出水槽。进一步,所述积泥区为上粗下细的漏斗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污泥向底部中汇集,从而被排泥管方便的向外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沉淀池上端开口外侧设有出水槽,内侧设有过滤槽,通过过滤槽内的滤料将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后的上层清液过滤并溢流向出水槽,达到沉淀及过滤的双重功效,节省了现有技术中过滤池的设置,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可直接对现有的沉淀池进行改进,适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单元的沉淀池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沉淀池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虚线圈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组成过滤槽的一个弧形槽的轴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沉淀区;2.积泥区;3.出水槽;4.出水口;5.过滤槽;6.中心筒;7.排泥管;8.滤料;9.U型扣件;10.弧形槽;11.过水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包括沉淀区1及位于所述沉淀区1下的积泥区2,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外侧沿周向设有一圈出水槽3,所述出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内侧沿周向设有一圈过滤槽5,所述过滤槽5内装有滤料8,所述过滤槽5的底部设有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槽5外侧的上端面与所述出水槽3内侧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过滤槽5内侧的上端面高于其外侧的上端面,所述沉淀区1内的上层清液可经所述进水结构向上渗入所述过滤槽5且经所述滤料8过滤后溢流向所述出水槽3,所述沉淀区1内插入有从外部向所述沉淀区1内输入污水的中心筒6,所述积泥区2内插入有从所述积泥区2底部向外抽排污泥的排泥管7。需要说明的是,沉淀池中在重力作用未去除的轻质悬浮物或者污泥,进入过滤单元后,由于滤料比表面积大、间隙小,不易分离物质被阻挡在过滤单元外部,清水通过滤料层进入溢流堰。即使某些轻质颗粒物进入过滤单元层,在滤料层的吸附作用和多通道流场的过滤和阻碍下,导致其无法通过滤料层,达到净化效果。随着运行时间增长,定期对过滤单元进行拆卸清洗,不影响沉淀池运行。进一步,所述过滤槽5为由多段弧形槽10拼接而成的环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槽10的两端壁抵接并由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槽10的两端壁抵接后通过U型扣件9倒扣夹持后由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滤料8由上层滤料8和下层滤料8组成,所述上层滤料8的粒径为5-8mm,所述下层滤料8的粒径为8-10mm。进一步,所述滤料8上表面所处水平高度比所述出水槽3内侧上端面的水平高度低100-300mm。进一步,所述滤料8在竖直方向的厚度为100-250mm。进一步,所述进水结构为过水栅11或过水网。进一步,所述过滤槽5内侧上端面高于其外侧上端面。进一步,所述积泥区2为上粗下细的漏斗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沉淀池,同时具备了沉淀和过滤功能,以过滤单元功能替代过滤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较传统沉淀池好。沉淀池设置的若干过滤单元(弧形槽),将过滤单元化,可逐块进行检修和更换,不影响沉淀池整体运行。过滤单元连接网不仅可以阻挡轻质悬浮物和颗粒物,而且简化过滤单元拆装,在不停车情况下,对滤料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区(1)及位于所述沉淀区(1)下的积泥区(2),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外侧沿周向设有一圈出水槽(3),所述出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内侧沿周向设有一圈过滤槽(5),所述过滤槽(5)内装有滤料(8),所述过滤槽(5)的底部设有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槽(5)外侧的上端面与所述出水槽(3)内侧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过滤槽(5)内侧的上端面高于其外侧的上端面,所述沉淀区(1)内的上层清液可经所述进水结构向上渗入所述过滤槽(5)且经所述滤料(8)过滤后溢流向所述出水槽(3),所述沉淀区(1)内插入有从外部向所述沉淀区(1)内输入污水的中心筒(6),所述积泥区(2)内插入有从所述积泥区(2)底部向外抽排污泥的排泥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区(1)及位于所述沉淀区(1)下的积泥区(2),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外侧沿周向设有一圈出水槽(3),所述出水槽(3)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沉淀区(1)上端开口内侧沿周向设有一圈过滤槽(5),所述过滤槽(5)内装有滤料(8),所述过滤槽(5)的底部设有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槽(5)外侧的上端面与所述出水槽(3)内侧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过滤槽(5)内侧的上端面高于其外侧的上端面,所述沉淀区(1)内的上层清液可经所述进水结构向上渗入所述过滤槽(5)且经所述滤料(8)过滤后溢流向所述出水槽(3),所述沉淀区(1)内插入有从外部向所述沉淀区(1)内输入污水的中心筒(6),所述积泥区(2)内插入有从所述积泥区(2)底部向外抽排污泥的排泥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5)为由多段弧形槽(10)拼接而成的环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槽(10)的两端壁抵接并由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桦胡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湖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