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39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该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室、转鼓、驱动装置和分液箱,所述分离室包括圆柱腔体、进口、集液腔、集油腔、出液口和出油口,所述集液腔与出液口连接,所述集油腔与出油口连接,所述转鼓可转动地连接于分离室内,所述分液箱与出液口连接,所述分液箱内设置有疏水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鼓带动硫酸钴溶液转动,在转鼓离心力的作用下,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和油相分层,在分堰体的作用下,分层后的液相被甩到集液腔中,油相被甩到集油腔中,集液腔中的硫酸钴溶液从出液口进入分液箱中,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与油相在重力以及疏油网的作用下再次分层,以彻底去除硫酸钴溶液中残留的油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硫酸钴溶液制造
,具体涉及到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硫酸钴,玫瑰红色结晶。脱水后呈红色粉末,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乙醇。用于陶瓷釉料和油漆催干剂,也用于电镀、碱性电池、生产含钴颜料和其它钴产品,还用于催化剂、分析试剂、饲料添加剂、轮胎胶粘剂、立德粉添加剂等。硫酸钴通常使用湿法萃取的方法进行沉降萃取得到。如申请号为CN201520457394.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用硫酸钴萃取槽。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废旧动力电池萃取过程缓慢,生产效率低,萃取效率低,耗时相对较长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用硫酸钴萃取槽,包括有萃取槽槽体、搅拌电机、电机安装板、回油管、回水管、第一级挡板、第二级挡板、回油槽、第二级回槽、连接管、第一级回槽和调定液位管。本技术具体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有效的第一级回槽、第二级回槽和回油槽的位置设置,极大地提高了萃取效率,通过油路和水路的交差设置,油路和水路相反,使得萃取效率进一步提高,缩短了萃取所需时间和降低了萃取所需的能耗。上述专利的硫酸钴萃取槽通过第一级回槽、第二级回槽和回油槽的位置设置,提高了萃取效率,但是,该专利通过重力使油路和水路分离,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沉降分层,分离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硫酸钴萃取槽油路和水路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室、转鼓、驱动装置和分液箱,所述分离室包括圆柱腔体、进口、集液腔、集油腔、出液口和出油口,所述进口位于圆柱腔体底部,所述集液腔与出液口连接,所述集油腔与出油口连接,所述转鼓可转动地连接于分离室内,所述转鼓包括转轴和分堰体,所述分堰体固定连接于转轴侧部,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分离室顶部,所述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分液箱与出液口连接,所述分液箱内设置有疏水网。进一步的,所述分堰体包括重相堰与轻相堰,所述重相堰与集油腔连通,所述轻相堰与集液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口与转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网水平设置且将分液箱内腔分隔为上空腔与下空腔。进一步的,所述上空腔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排料口。进一步的,所述下空腔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排料口,所述第二排料口内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下空腔侧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相适配的驱动器驱动轴,所述驱动器设置于分离室顶部,所述驱动轴贯穿分离室顶壁与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与转轴通过一联轴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通过转鼓带动硫酸钴溶液转动,在转鼓离心力的作用下,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和油相分层,在分堰体的作用下,分层后的液相被甩到集液腔中,油相被甩到集油腔中,以快速去除硫酸钴溶液中的油相,集液腔中的硫酸钴溶液从出液口进入分液箱中,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与油相在重力以及疏油网的作用下再次分层,以去除硫酸钴溶液中残留的油相,确保硫酸钴溶液中的油相被彻底去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分离室;11、圆柱腔体;12、进口;13、集液腔;14、集油腔;15、出液口;16、出油口;2、转鼓;21、转轴;22、分堰体;221、重相堰;222、轻相堰;3、驱动装置;31、驱动器;32、驱动轴;33、联轴器;4、分液箱;41、疏油网;42、上空腔;43、下空腔;44、第一排料口;45、第二排料口;46、阀门;47、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室1、转鼓2、驱动装置3和分液箱4,所述分离室1包括圆柱腔体11、进口12、集液腔13、集油腔14、出液口15和出油口16,所述进口12位于圆柱腔体11底部,所述集液腔13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集油腔14与出油口16连接,所述转鼓2可转动地连接于分离室1内,所述转鼓2包括转轴21和分堰体22,所述分堰体22固定连接于转轴21侧部,所述驱动装置3固定连接于分离室1顶部,所述驱动装置3与转轴21连接并驱动转轴21转动,所述分液箱4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分液箱4内设置有疏水网41。本技术的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通过转鼓2带动硫酸钴溶液转动,在转鼓2离心力的作用下,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和油相分层,在分堰体22的作用下,分层后的液相被甩到集液腔13中,油相被甩到集油腔14中,以快速去除硫酸钴溶液中的油相,集液腔13中的硫酸钴溶液从出液口15进入分液箱4中,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与油相在重力以及疏油网41的作用下再次分层,以去除硫酸钴溶液中残留的油相,确保硫酸钴溶液中的油相被彻底去除。所述分堰体22包括重相堰221与轻相堰222,所述重相堰221与集油腔14连通,所述轻相堰222与集液腔13连通,所述进口12与转鼓2连通,硫酸钴溶液从进口12进入到转鼓2中,在转鼓2离心力的作用下,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与油相分层,密度较大的油相位于外层,从重相堰221中甩到集油腔14中,密度较小的液相位于内层,从轻相堰222中甩到集液腔13中。所述疏油网41水平设置且将分液箱4内腔分隔为上空腔42与下空腔43,所述上空腔42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排料口44,所述下空腔43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排料口45,所述第二排料口45内设置有阀门46,所述下空腔43侧部设置有进液口47,所述进液口47与出液口15连通,硫酸钴溶液从进液口47进入下空腔43中,硫酸钴溶液中的液相穿过疏油网41进入上空腔42中并从第一排料口44排出,硫酸钴溶液中的油相留在下空腔43中,待下空腔43中的油相较多时,可打开阀门46使油相从第二排料口45排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相适配的驱动器31驱动轴32,所述驱动器31设置于分离室1顶部,所述驱动轴32贯穿分离室1顶壁与转轴21连接,通过驱动器31驱动驱动轴32转动,进而驱动器32带动转轴21转动;所述驱动轴32与转轴21通过一联轴器33连接,通过联轴器33连接驱动轴32与转轴21,以实现驱动轴32与转轴21的同步转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硫酸钴溶液从进口12输入至转鼓2中,驱动装置3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室(1)、转鼓(2)、驱动装置(3)和分液箱(4),所述分离室(1)包括圆柱腔体(11)、进口(12)、集液腔(13)、集油腔(14)、出液口(15)和出油口(16),所述进口(12)位于圆柱腔体(11)底部,所述集液腔(13)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集油腔(14)与出油口(16)连接,所述转鼓(2)可转动地连接于分离室(1)内,所述转鼓(2)包括转轴(21)和分堰体(22),所述分堰体(22)固定连接于转轴(21)侧部,所述驱动装置(3)固定连接于分离室(1)顶部,所述驱动装置(3)与转轴(21)连接并驱动转轴(21)转动,所述分液箱(4)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分液箱(4)内设置有疏水网(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室(1)、转鼓(2)、驱动装置(3)和分液箱(4),所述分离室(1)包括圆柱腔体(11)、进口(12)、集液腔(13)、集油腔(14)、出液口(15)和出油口(16),所述进口(12)位于圆柱腔体(11)底部,所述集液腔(13)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集油腔(14)与出油口(16)连接,所述转鼓(2)可转动地连接于分离室(1)内,所述转鼓(2)包括转轴(21)和分堰体(22),所述分堰体(22)固定连接于转轴(21)侧部,所述驱动装置(3)固定连接于分离室(1)顶部,所述驱动装置(3)与转轴(21)连接并驱动转轴(21)转动,所述分液箱(4)与出液口(15)连接,所述分液箱(4)内设置有疏水网(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堰体(22)包括重相堰(221)与轻相堰(222),所述重相堰(221)与集油腔(14)连通,所述轻相堰(222)与集液腔(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12)与转鼓(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钴溶液除油分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龙吴世发何新潘贤斌陈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钨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