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容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8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容压缩机,包括:两个气缸;中间板,分隔两个所述气缸,所述中间板中形成至少一个串流通道,其中,所述串流通道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任意一个所述气缸的排气腔,所述串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所述气缸的吸气腔,每个所述串流通道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的流量控制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串流通道将一个气缸的排气腔与另一个气缸的吸气腔相连,串流通道设有一个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串流通道中的冷媒的流量,在串流通道完全关闭时,两个气缸完全独立运行,当串流通道打开后,排气腔中的冷媒通过串流通道流入吸气腔即上下气缸进行气体串通,从而使得压缩机的整体排气量(容量)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容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制冷领域的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变容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空调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过渡季节(春、秋季)也同样会开空调,但过渡季节使用空调后室内外温差较小,空调的负荷较小。而在冬天一到家,就希望空调能吹出热风,能够超大负荷运转。空调能兼顾冬天快速制热、过渡季节极小负荷运行,这就需要压缩机能将两者兼顾,即使得空调压缩机容量(容积流量)能够根据负荷的不同而变化。而传统的空调使用的压缩机容量为固定且不可变,而是通过变频技术,改变输入电流,或者数码涡旋技术,达到空调负荷的变化,前者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四季的温控需求,而后者由于波动性噪声、电子膨胀阀频繁开关噪声、冷媒流动脉冲噪声等技术短板,被逐渐抛弃。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自身容量可变的压缩机,以满足较大负荷变化跨度,实现空调的负荷变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容压缩机,本专利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通过设置于中间板中的串流通道将一个气缸的排气腔与另一个气缸的吸气腔相连,串流通道设有一个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串流通道中的冷媒的流量,从而实现压缩机自身容量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负荷的需求;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时,串流通道打开,排气腔中的冷媒通过串流通道流入吸气腔即上下气缸进行气体串通,从而使得压缩机的整体排气量(容量)减小,实现压缩机的部分负荷运转;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串流通道完全关闭,使得两个气缸完全独立运行,与串流通道打开时相比,提高了压缩机的容量,实现压缩机的全负荷运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容压缩机,包括:两个气缸;中间板,分隔两个所述气缸,所述中间板中形成至少一个串流通道,其中,所述串流通道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任意一个所述气缸的排气腔,所述串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所述气缸的吸气腔,每个所述串流通道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的流量控制组件。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中间板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沿着所述中间板的径向移动以改变所述串流通道的有效流通面积,从而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由一电磁阀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中间板的径向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阀芯相连。优选的,所述中间板设有一径向滑道,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径向滑道,所述径向滑道的远离所述中间板中心的一端设有一压力腔室,所述压力腔室分别连有一高压气道和一低压气道,所述高压气道引入所述压力腔室的气体的气压大于所述低压气道引入所述压力腔室的气体的气压,所述压力腔室中设有一用于封堵所述高压气道或所述低压气道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封堵所述低压气道时,所述高压气道中的气体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串流通道滑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背离所述压力腔室的一端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滑块封堵所述高压气道时,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第一滑块背离所述串流通道滑动。优选的,所述中间板设有一径向滑道,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径向滑道,所述径向滑道的远离所述中间板中心的一端设有一低压腔室,所述径向滑道的另一端设有一高压腔室,所述高压腔室中的气体的气压大于所述所述低压腔室中的气体的气压,所述低压腔室中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抵;所述高压腔室中气体推动所述第一滑块向着所述低压腔室滑动。优选的,所述中间板分别设有一高压气道和一低压气道,所述高压气道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室相连通,所述低压气道的一端与所述低压腔室相连通。优选的,所述串流通道平行于所述中间板的厚度方向。优选的,所述压力腔室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滑块沿着所述矩形的长度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阀芯相连。优选的,所述串流通道在任一所述气缸的端面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气缸的端面的中心的连线和所述气缸的叶片槽于所述气缸的端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100°~270°。优选的,所述夹角范围为170~220°。优选的,所述夹角范围为180~2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变容压缩机通过设置于中间板中的串流通道将一个气缸的排气腔与另一个气缸的吸气腔相连,串流通道设有一个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串流通道中的冷媒的流量,从而实现压缩机自身容量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负荷的需求;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时,串流通道打开,排气腔中的冷媒通过串流通道流入吸气腔即上下气缸进行气体串通,从而使得压缩机的整体排气量(容量)减小,实现压缩机的部分负荷运转;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串流通道完全关闭,使得两个气缸完全独立运行,与串流通道打开时相比,提高了压缩机的容量,实现压缩机的全负荷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将在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注意,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在本文给出的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一种变容压缩机的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中间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串流通道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中间板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中的一种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清单:11上缸盖12曲轴13第一气缸131第一排气腔132第一吸气腔133第一旋转活塞134叶片槽14中间板141串流通道142径向滑道143压力腔室144高压气道145低压气道146高压腔室147低压腔室144'高压气道145'低压气道15第二气缸151第二吸气腔152第二排气腔153第二旋转活塞16下缸盖21电磁阀211阀芯212线圈22流量控制组件221第一滑块222第一压缩弹簧223第二压缩弹簧224第二滑块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识相应元素。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通常指示相同的、功能上相似的和/或结构上相似的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气缸;/n中间板,分隔两个所述气缸,所述中间板中形成至少一个串流通道,其中,所述串流通道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任意一个所述气缸的排气腔,所述串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所述气缸的吸气腔,每个所述串流通道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的流量控制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气缸;
中间板,分隔两个所述气缸,所述中间板中形成至少一个串流通道,其中,所述串流通道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任意一个所述气缸的排气腔,所述串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所述气缸的吸气腔,每个所述串流通道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的流量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中间板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够沿着所述中间板的径向移动以改变所述串流通道的有效流通面积,从而调节流过所述串流通道的冷媒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由一电磁阀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中间板的径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阀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阀的阀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容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设有一径向滑道,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径向滑道,所述径向滑道的远离所述中间板中心的一端设有一压力腔室,所述压力腔室分别连有一高压气道和一低压气道,所述高压气道引入所述压力腔室的气体的气压大于所述低压气道引入所述压力腔室的气体的气压,所述压力腔室中设有一用于封堵所述高压气道或所述低压气道的第二滑块;
所述第二滑块封堵所述低压气道时,所述高压气道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珍潘瑾刘春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