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716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壳体,限制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实现双排气功能,同时解决油气分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压缩机、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及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热泵洗碗机与热泵干衣机等电器设备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采用双热泵循环实现分级加热,进行能量梯级利用,可以有效提升热泵系统的热力学性能,但目前市场上的压缩机为单排气结构,不能满足分级压缩需求。采用现有的单排气压缩机,为热泵循环分级加热,则需要采用两台压缩机,增加了热泵产品的成本,两台压缩机占用空间大,也增大了热泵产品的体积与重量。并且,压缩机的排气通过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油气分离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也会增大压缩机产品成本和占用空间,难以满足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实现双排气功能,同时解决油气分离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热交换系统。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壳体,限制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排出第一压缩气体和第二压缩气体,第一压缩气体通过第一腔体与第一排气结构后排出,第二压缩气体通过第二腔体与第二排气结构后排出,一台压缩机具有两路独立排气,实现两台压缩机的功能,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体积和重量;并且,壳体内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兼具油气分离器的功能,无需额外配设油气分离器,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体积和重量;实现双排气功能,同时解决分油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充分利用第一腔体的空间,并且第一腔体分离后的油液可直接用于压缩机构等部件的润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回油部件,以便第二腔体内的油液回流到第一腔体内,充分利用分离后的油液。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油部件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位置,尽量避免第二压缩气体通过回油部件回流到第一腔体内,阻止第一压缩气体与第二压缩气体混合,保证两路排气的独立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压力,利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压差使油液回流到第一腔体内,简化回油部件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限制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限制出所述第二腔体,方便对现有结构改装,并且结构灵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气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气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符合气体向上流动的特性,有助于排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罩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局部外壁或全部外壁,第二壳体的结构灵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回油部件,所述第一壳体上构造有回油孔,通过回油孔回油,简化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内形成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一吸气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吸气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相对侧。有助于保证压缩机构以及壳体均衡受力,提升压缩机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内限制出所述第二压缩腔和第二吸气腔,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气缸的相对侧。进一步保证压缩机构以及第一壳体均衡受力,提升压缩机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限制出第三腔体,所述压缩机构内还设有吸气腔,所述吸气腔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气体进入吸气腔之间,在第三腔体内进行气液分离,第三腔体起到储液器的功能,无需独立设置储液器,简化结构,减轻重量。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储液器和所述的压缩机,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吸气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包括两条热交换支路以及所述的压缩机,且每个所述热交换支路均包括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其中一个所述热交换支路的冷凝器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结构,另一个所述热交换支路的冷凝器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结构。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电器设备,还包括所述的热交换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壳体,壳体限制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壳体上设置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压缩腔排出的第一压缩气体进入第一腔体并通过第一排气结构排出,同时第一压缩气体在第一腔体内进行油气分离;第二压缩腔排出的第二压缩气体进入第二腔体并通过第二排气结构排出,同时第二压缩气体在第二腔体内进行油气分离,实现双排气功能,同时解决油气分离问题,无需额外配设油气分离器,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体积和重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与储液器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与储液器连接状态的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排气结构;12:第二排气结构;13: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15:第一壳体;151:回油孔;16:第二壳体;2:压缩机构;21:第一气缸本体;211:第一压缩腔;212:第一连接通道;213:第一进气通道;22:第一转子;23:第二气缸本体;231:第二压缩腔;232:第二进气通道;24:第二转子;2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限制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n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制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内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回油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部件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限制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限制出所述第二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气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罩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局部外壁或全部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回油部件,所述第一壳体上构造有回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科科方文杰杜君超王学超张肃龚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