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52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上气缸、中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上气缸、中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均设置在壳体组件内,中隔板设置在上气缸和中气缸之间,中隔板具有中隔板容纳腔,中隔板容纳腔用于接收经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管,与上气缸相连通;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中隔板容纳腔相连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用于可选择地与第一吸气管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无法实现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的单级运行模式和双级运行模式切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作为维持室内舒适性重要的家庭电器,消费者对其要求也日益严格。在夏热冬冷地区,全年气候多变,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性及节能要求,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应运而生。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需设置一台三缸变容压缩机,由于运行模式较多,切换复杂,该三缸变容压缩机需要满足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的单级运行模式和双级运行模式的切换。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三缸变容压缩机的下/中气缸排气通过内部流通通道直接被上气缸吸走,故无法满足单、双级运行模式切换的要求,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应用于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的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无法实现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的单级运行模式和双级运行模式切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上气缸、中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上气缸、中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均设置在壳体组件内,中隔板设置在上气缸和中气缸之间,中隔板具有中隔板容纳腔,中隔板容纳腔用于接收经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管,与上气缸相连通;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中隔板容纳腔相连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用于可选择地与第一吸气管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下法兰设置在下气缸的下方,下法兰具有下法兰容纳腔,下法兰容纳腔与下气缸的工作腔相连通;下法兰容纳腔与中隔板容纳腔相连通,以使下法兰容纳腔内的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流至中隔板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下隔板,下隔板设置在下气缸和中气缸之间;下气缸上设置有第一流道,下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道,中气缸上设置有第三流道,中隔板上设置有第四流道,下法兰上设置有第五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相互连通以形成中间流道,中间流道的一端与中隔板容纳腔相连通,中间流道的另一端与下法兰容纳腔相连通。进一步地,中间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进一步地,中隔板容纳腔与中气缸的工作腔相连通。进一步地,中隔板上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一端与中隔板容纳腔相连通,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气管相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排气管远离中隔板容纳腔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换热器连接;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一连接管的通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分液器组件,第一分液器组件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一吸气管远离上气缸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排气管远离中隔板容纳腔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连接;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二连接管的通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用于吸入待压缩的制冷剂,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相连接;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三连接管上,以控制第三连接管的通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其中,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中隔板容纳腔接收经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并在中隔板上设置第一排气管,使得第一排气管可选择地与第一吸气管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以使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可选择地通入第一吸气管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在空调装置处于单级运行模式时,经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直接通入换热器;在空调装置处于双级运行模式时,经中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经第一吸气管通入上气缸继续进行压缩,该压缩机实现了多模式运行空调装置的单级运行模式和双级运行模式的切换。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二个角度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的中隔板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在单级运行模式的空调装置中使用时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在双级运行模式的空调装置中使用时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组件;20、上气缸;30、中气缸;40、下气缸;50、中隔板;51、中隔板容纳腔;52、第四流道;53、排气通道;60、第一吸气管;70、第一排气管;80、下法兰;81、下法兰容纳腔;90、下隔板;100、中间流道;110、第一分液器组件;120、第二排气管;130、电机;131、转子;132、定子;140、第二吸气管组件;150、第一变容控制流路;160、第二变容控制流路;170、第二分液器组件;180、上盖组件;190、上法兰;200、上滚子;210、中滚子;220、下滚子;230、上隔板;240、曲轴;250、下盖;260、下盖板;270、第一连接管;280、第二连接管;290、第一控制阀;300、第二控制阀;310、第三连接管;320、第三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请参考图1至图8,包括壳体组件10、上气缸20、中气缸30、下气缸40和中隔板50,上气缸20、中气缸30、下气缸40和中隔板50均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中隔板50设置在上气缸20和中气缸30之间,中隔板50具有中隔板容纳腔51,中隔板容纳腔51用于接收经中气缸30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下气缸40压缩后的制冷剂;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管60,与上气缸20相连通;第一排气管70,第一排气管70的一端与中隔板容纳腔51相连通过,第一排气管70的另一端用于可选择地与第一吸气管60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中隔板容纳腔51接收经中气缸30压缩后的制冷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10)、上气缸(20)、中气缸(30)、下气缸(40)和中隔板(50),所述上气缸(20)、所述中气缸(30)、所述下气缸(40)和所述中隔板(5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所述中隔板(50)设置在所述上气缸(20)和所述中气缸(3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50)具有中隔板容纳腔(51),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用于接收经所述中气缸(30)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所述下气缸(40)压缩后的制冷剂;所述压缩机还包括:/n第一吸气管(60),与所述上气缸(20)相连通;/n第一排气管(70),所述第一排气管(70)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相连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70)的另一端用于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吸气管(60)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组件(10)、上气缸(20)、中气缸(30)、下气缸(40)和中隔板(50),所述上气缸(20)、所述中气缸(30)、所述下气缸(40)和所述中隔板(5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所述中隔板(50)设置在所述上气缸(20)和所述中气缸(3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50)具有中隔板容纳腔(51),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用于接收经所述中气缸(30)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所述下气缸(40)压缩后的制冷剂;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吸气管(60),与所述上气缸(20)相连通;
第一排气管(70),所述第一排气管(70)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相连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70)的另一端用于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吸气管(60)和空调装置的换热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80),所述下法兰(80)设置在所述下气缸(40)的下方,所述下法兰(80)具有下法兰容纳腔(81),所述下法兰容纳腔(81)与所述下气缸(40)的工作腔相连通;所述下法兰容纳腔(81)与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相连通,以使所述下法兰容纳腔(81)内的经所述下气缸(40)压缩后的制冷剂流至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下隔板(90),所述下隔板(90)设置在所述下气缸(40)和所述中气缸(30)之间;所述下气缸(40)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下隔板(90)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中气缸(30)上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中隔板(50)上设置有第四流道(52),所述下法兰(80)上设置有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四流道(52)和所述第五流道相互连通以形成中间流道(100),所述中间流道(100)的一端与所述中隔板容纳腔(51)相连通,所述中间流道(100)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法兰容纳腔(8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罗惠芳巩庆霞吴健邓罡柯达俊麦境治尹雪峰陈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