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5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伸缩绳、拉环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伸缩绳固定底座、伸缩绳转轴、第一轴承及卷簧;壳体位于底座上,壳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横向夹层接口,伸缩绳固定底座固定于底座上,伸缩绳转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于伸缩绳固定底座上,卷簧设置于伸缩绳转轴与伸缩绳固定底座之间,伸缩绳的一端缠绕于伸缩绳转轴上,伸缩绳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的顶部开口及横向夹层接口与拉环相连接,拉环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该训练器能够向患者提供实时的直观反馈信息,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中风也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痉挛、闭塞或破裂)的总称。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患者中风后出现的偏袒会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和5%。在死亡率方面康复组比未经康复治疗护理组也低12%。目前传统的康复训练采用的是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无法保证训练强度,并且训练效果取决于治疗师的经验和水平,且传统训练不适宜在家庭操作。目前训练系统不能向患者提供实时直观的反馈信息,且训练过程不具吸引力,形式结构单一、尺度有限,患者需要频繁购买不同尺度和结构的康复训练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的造价相对较高,对很多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该训练器能够向患者提供实时的直观反馈信息,且成本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伸缩绳、拉环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伸缩绳固定底座、伸缩绳转轴、第一轴承及卷簧;壳体位于底座上,壳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横向夹层接口,伸缩绳固定底座固定于底座上,伸缩绳转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于伸缩绳固定底座上,卷簧设置于伸缩绳转轴与伸缩绳固定底座之间,伸缩绳的一端缠绕于伸缩绳转轴上,伸缩绳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的顶部开口及横向夹层接口与拉环相连接,拉环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伸缩绳为彩色伸缩绳,且伸缩绳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伸缩绳的颜色不同。横向夹层接口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固定于横向夹层接口上,固定轴的另一端穿过拉环后套接有固定旋钮。拉环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壳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在具体操作时,用户手持拉环拉动伸缩绳,使得伸缩绳转轴转动,以带动卷簧一起转动,此时卷簧积蓄弹力,当伸缩绳不再有人为的拉力时,卷簧积蓄的弹力可以通过伸缩绳转轴将伸缩绳收回,患者可通过重复的拉伸动作完成作业疗法的训练,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拉环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继而向患者提供实时的直观反馈信息,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标准化的锻炼,抓紧锻炼的时间,并且整个设备的造价低,降低了患者的购买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壳体2内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伸缩绳11拉出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拉环5的示意图;图5位本技术中横向夹层接口4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其中,1为底座、2为壳体、3为加强筋、4为横向夹层接口、5为拉环、6为伸缩绳固定底座、7为伸缩绳转轴、8为第一轴承、9为卷簧、10为出绳口、11为伸缩绳、12为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为固定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1、伸缩绳11、拉环5以及设置于壳体2内的伸缩绳固定底座6、伸缩绳转轴7、第一轴承8及卷簧9;壳体2位于底座1上,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横向夹层接口4,伸缩绳固定底座6固定于底座1上,伸缩绳转轴7通过第一轴承8连接于伸缩绳固定底座6上,卷簧9设置于伸缩绳转轴7与伸缩绳固定底座6之间,伸缩绳11的一端缠绕于伸缩绳转轴7上,伸缩绳11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的顶部开口及横向夹层接口4与拉环5相连接,拉环5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2。伸缩绳11为彩色伸缩绳,且伸缩绳11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伸缩绳11的颜色不同,横向夹层接口4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固定于横向夹层接口4上,固定轴的另一端穿过拉环5后套接有固定旋钮13,拉环5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壳体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当伸缩绳转轴7转动时,带动卷簧9一起转动,此时卷簧9积蓄弹力,当伸缩绳11不再有人为的拉力时,卷簧9积蓄的弹力可以通过伸缩绳转轴7将伸缩绳11收回,伸缩绳11通过出绳口10伸出,保证两根伸缩绳11受力均匀,所述拉环5将伸缩绳11拉出,患者可通过重复的拉伸动作完成作业疗法的训练。拉环5为三柱式结构,患者可双手抓住中柱,利用好的一侧肢体带动偏瘫的一侧肢体训练,也可双手均抓住侧柱进行训练。拉环5的三柱均在外圈包裹软性材料,保护患者的手不受伤。当拉环5插入到横向夹层接口4的固定轴上时,具有旋转功能,患者可利用这个旋转功能锻炼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开合度,拉环5内部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2,以记录患者的训练加速度及角速度等数据。所述横向夹层接口4上设置有凹槽,在安装时,可将伸缩绳11放置于凹槽内,不影响拉环5的拉伸训练动作。参考图6,在使用时,患者可平躺于床面,将手臂伸直,抓住拉环5在空中做半圆滑行动作,锻炼肩关节,同样的姿势也可用手抓住拉环5放置于小腹上,贴着身体,从小腹滑行到胸部,锻炼肘关节,患者也可坐起身体,偏瘫一侧上肢抓住拉环5,向身体外侧做半圆拉伸滑行动作,综合训练肩关节和肘关节。参考图7,将固定轴穿过拉环5,并通过固定旋钮13固定,拉环5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此时拉环5可旋转,患者可利用好的肢体一侧的手抓住拉环5的上部,偏瘫一侧的手放在拉环5的下部,上部的手向身体内侧拉,下部的手向外推,以此来锻炼患者的指关节和腕关节开合度,患者还可将两只手分别抓住拉环5的两侧,做上下旋转动作,锻炼腕关节。所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伸缩绳(11)、拉环(5)以及设置于壳体(2)内的伸缩绳固定底座(6)、伸缩绳转轴(7)、第一轴承(8)及卷簧(9);/n壳体(2)位于底座(1)上,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横向夹层接口(4),伸缩绳固定底座(6)固定于底座(1)上,伸缩绳转轴(7)通过第一轴承(8)连接于伸缩绳固定底座(6)上,卷簧(9)设置于伸缩绳转轴(7)与伸缩绳固定底座(6)之间,伸缩绳(11)的一端缠绕于伸缩绳转轴(7)上,伸缩绳(11)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的顶部开口及横向夹层接口(4)与拉环(5)相连接,拉环(5)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关节开合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伸缩绳(11)、拉环(5)以及设置于壳体(2)内的伸缩绳固定底座(6)、伸缩绳转轴(7)、第一轴承(8)及卷簧(9);
壳体(2)位于底座(1)上,壳体(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横向夹层接口(4),伸缩绳固定底座(6)固定于底座(1)上,伸缩绳转轴(7)通过第一轴承(8)连接于伸缩绳固定底座(6)上,卷簧(9)设置于伸缩绳转轴(7)与伸缩绳固定底座(6)之间,伸缩绳(11)的一端缠绕于伸缩绳转轴(7)上,伸缩绳(11)的另一端穿过壳体(2)的顶部开口及横向夹层接口(4)与拉环(5)相连接,拉环(5)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2)。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文超赵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