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5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终端设备、轨道及运动参数测量仪,轨道由若干轨迹拼接而成;运动参数测量仪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运动参数测量仪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终端设备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相连接;轨道上沿轴向设置有内嵌式磁条,内嵌式磁条上设置有轨迹滑扣,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轨迹滑扣在轨道上移动,该训练器的结构形式多变,且尺寸较长,同时稳定性较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且能够适用于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各个时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康复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中风也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痉挛、闭塞或破裂)的总称。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和5%。在死亡率方面康复组比未经康复治疗护理组也低12%。目前传统的康复训练采用的是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无法保证训练强度,并且训练效果取决于治疗师的经验和水平,且传统训练不适宜在家庭操作。目前训练系统不能向患者提供实时直观的反馈信息,且训练过程不具吸引力,形式结构单一、尺度有限,患者需要频繁购买不同尺度和结构的康复训练设备,并且运动时机器结构不平稳,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甚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康复训练效果。需设计一种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该训练器稳定性高、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可视化、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康复训练,并且适用于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各个时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该训练器的结构形式多变,且尺寸较长,同时稳定性较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且能够适用于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终端设备、轨道及运动参数测量仪,轨道由若干轨迹拼接而成;运动参数测量仪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运动参数测量仪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终端设备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相连接;轨道上沿轴向设置有内嵌式磁条,内嵌式磁条上设置有轨迹滑扣,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轨迹滑扣在轨道上移动。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运动参数测量仪中。各轨迹均包括轨迹外壳,轨迹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吸盘,内嵌式磁条位于所述轨迹外壳内,轨迹外壳的端部设置有拼接插口,相邻轨迹中的拼接插口通过拼接模块相连接。轨道1由Z型30度角轨迹、V型60度角轨迹、L型90度角轨迹及I型直线轨迹拼接而成。终端设备通过USB转TTL串口模块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相连接。拼接模块上设置有与拼接插口相连接的插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在具体操作时,患者使用轨迹滑扣在组合好的轨道上滑行,实现患者上肢部位的康复训练动作,即腕关节的屈和伸,内收和外展,肘关节的屈和伸,内收和外展,与传统康复训练产品相比,本技术中的轨道通过不同长度、宽度、角度及方向的轨迹拼接而成,以满足患者不同时期的训练要求,并且多样式的训练角度及轨迹,也会防止上肢出现在使用完康复训练器械后只会做单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另外,本技术中的轨道通过若干轨迹拼接而成,方便组装,产品体积小,适合家庭使用,轨迹的底部设置有吸盘,可以固定吸附到竖直平面、倾斜式平面以及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以满足患者做三维空间的运动,对腕关节、肘关节进行不同角度的训练,在训练时,患者可脱离医护人员,可以在家庭中使用,并且轨道固定后不会让患者出现错误动作,电子数据的记录也可在患者复查时向医护人员提供近期的锻炼效果,医护人员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稳定性较好,可视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a为Z型30度角轨迹5的俯视图;图1b为V型60度角轨迹6的俯视图;图1c为L型90度角轨迹7的俯视图;图1d为I型直线轨迹8的俯视图;图2为拼接模块11的示意图;图3为L型90度角轨迹7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Z型30度角轨迹5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L型90度角轨迹7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I型直线轨迹8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轨迹滑扣12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吸盘16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运动参数测量仪3的佩戴示意图;图10为轨道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轨道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轨道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轨道1、2为插头、3为运动参数测量仪、4为固定带、5为Z型30度角轨迹、6为V型60度角轨迹、7为L型90度角轨迹、8为I型直线轨迹、9为轨迹外壳、10为内嵌式磁条、11为拼接模块、12为轨迹滑扣、13为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4为固定装置、15为USB转TTL串口模块、16为吸盘、17为拼接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9,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终端设备、轨道1及运动参数测量仪3,轨道1由若干轨迹拼接而成;运动参数测量仪3通过固定带4固定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运动参数测量仪3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终端设备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相连接;轨道1上沿轴向设置有内嵌式磁条10,内嵌式磁条10上设置有轨迹滑扣12,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轨迹滑扣12在轨道1上移动,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通过固定装置14固定于运动参数测量仪3中。各轨迹均包括轨迹外壳9,轨迹外壳9的底部设置有吸盘16,内嵌式磁条10位于所述轨迹外壳9内,轨迹外壳9的端部设置有拼接插口17,相邻轨迹中的拼接插口17通过拼接模块11相连接;轨道1由Z型30度角轨迹5、V型60度角轨迹6、L型90度角轨迹7及I型直线轨迹8拼接而成;终端设备通过USB转TTL串口模块15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相连接;拼接模块11上设置有与拼接插口17相连接的插头2。各轨迹采用硬质塑料材质构成,可以确保装置表面的光滑性、携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包含但不限于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等。轨道1拼接完成后,通过吸盘16将轨道1吸附到任意平面,使得轨道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任意平面上,保证患者在使用本技术时的稳定性,达到标准的锻炼效果。中风康复患者的上肢操作并不如我们正常人灵便,轨迹外壳9为凹槽式结构,可以保证轨迹滑扣12在使用时不会因控制不准确而掉出轨迹并且可以让患者一直沿拼接好的轨道1完成作业治疗,轨迹滑扣12在内嵌式磁条10上滑行,具有摩擦力小的特点。轨迹滑扣12的上部设置凹槽,方便使用者手指按压且手指不易从轨迹滑扣12上滑落,所述轨迹滑扣12的上端为软质材料,包含但不限于海绵、硅胶、橡胶等软性材料,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手指不因训练被磨损。通过运动参数测量仪3采集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运动轨迹、角速度、加速度数据,并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显示及存储。轨道1的拼接方式可以如图10、图11及图1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轨道(1)及运动参数测量仪(3),轨道(1)由若干轨迹拼接而成;/n运动参数测量仪(3)通过固定带(4)固定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运动参数测量仪(3)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终端设备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相连接;/n轨道(1)上沿轴向设置有内嵌式磁条(10),内嵌式磁条(10)上设置有轨迹滑扣(12),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轨迹滑扣(12)在轨道(1)上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轨道(1)及运动参数测量仪(3),轨道(1)由若干轨迹拼接而成;
运动参数测量仪(3)通过固定带(4)固定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运动参数测量仪(3)内设置有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终端设备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相连接;
轨道(1)上沿轴向设置有内嵌式磁条(10),内嵌式磁条(10)上设置有轨迹滑扣(12),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轨迹滑扣(12)在轨道(1)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六轴加速度电子陀螺仪传感器(13)通过固定装置(14)固定于运动参数测量仪(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作业疗法的多变组合式轨迹上肢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各轨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子明赵锋闫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