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75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制成预处理液,丝光羊毛织物置于预处理液中常温浸渍,取出烘干,135~150℃下焙烘60~100s,清洗干燥;S2,水玻璃用蒸馏水稀释,搅拌下将稀释的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含有柠檬酸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水溶液中,25~50℃下剧烈搅拌混合液,得到均一的溶胶整理液;S3:采用S2所得溶胶整理液浸轧整理S1所得丝光羊毛织物,轧余率为70~80%,烘干,160~170℃下焙烘90~140s。该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中溶胶、柠檬酸、抗菌剂和羊毛之间的交联,使抗菌剂固着在丝光羊毛表面,提高抗菌丝光羊毛织物的耐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羊毛织物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技术介绍
羊毛纤维属于蛋白质纤维,抗菌整理是提高丝光羊毛织物抗菌性能的主要途径。纺织品抗菌整理剂按照抗菌材料可分为: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天然抗菌材料。无机抗菌材料中通常包括银离子和纳米光催化材料,有机抗菌材料主要包括季铵盐类、双胍类及咪唑类等药用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主要包括壳聚糖等动植物提炼抗菌剂。有机抗菌材料中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安全性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已知的提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整理羊毛织物如《上海毛麻科技》2009年第2期《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在羊毛织物上抗菌性能的研究》中所述的,整理工艺包括羊毛织物氧化处理和抗菌整理两步骤,氧化处理采用双氧水为氧化剂,抗菌整理剂中加入柠檬酸,多羧基的柠檬酸起桥梁作用,羊毛分子之间形成有效的交联。但是当端羧基酯化后,柠檬酸的两个分子在羊毛分子之间再能形成有效交联;高温焙烘时,抗菌剂也可能与羧酸之间生成一个酰胺键连接,使得多元羧酸不能成酐,减少羧酸与羊毛的多端交联,因此抗菌剂整理羊毛织物的抗菌性与耐洗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利用柠檬酸的架桥作用以及溶胶整理液中硅溶胶粒子的负电荷吸附以及羟基,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整理到丝光羊毛纤维的表面,整理后的织物抗菌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洗性。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制成预处理液,丝光羊毛织物置于预处理液中常温浸渍,取出烘干,135~150℃下焙烘60~100s,清洗干燥;S2,水玻璃用蒸馏水稀释,搅拌下将稀释的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含有柠檬酸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水溶液中,25~50℃下剧烈搅拌混合液,得到均一的溶胶整理液;S3:采用S2所得溶胶整理液浸轧整理S1所得丝光羊毛织物,轧余率为70~80%,烘干,160~170℃下焙烘90~140s。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预处理液中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2.5~4%,所述预处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2.5%。次亚磷酸钠的作用在于催化柠檬酸与丝光羊毛纤维表面的羟基反应。预处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大于2.5%时,柠檬酸过量,预处理焙烘后柠檬酸脱水生成具有不饱和双键的有机酸,进而导致丝光羊毛织物的白度下降明显。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溶胶整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溶胶整理液中的柠檬酸与硅溶胶的羟基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氨基反应。溶胶整理液中的柠檬酸含量过低,则影响抗菌丝光羊毛织物的耐洗性,溶胶整理液中的柠檬酸浓度过高,除同样会影响织物白度外,还会影响整理液溶胶体系的稳定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溶胶整理液中的硅含量为0.7~1.4%,所述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4~1.2%。抗菌剂不仅通过柠檬短与硅溶胶的羟基交联,也可包覆于二氧化硅层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缓慢释放。硅含量过低则影响丝光羊毛织物的初始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硅含量过高,则会影响丝光羊毛本身软糯的手感。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溶胶整理液中还含有pH值调节剂,所述溶胶整理液的pH值为7~1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具有很高的活性,溶于水后带正电荷,碱性的硅溶胶粒子表面因吸附氢氧根而带负电,因此硅溶胶粒子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溶胶整理液的pH值为8~9。该pH值下溶胶离子所带电荷大,对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吸附作用更强,有助于提高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在丝光羊毛表面的固着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首先采用柠檬酸预处理丝光羊毛织物,在羊毛表面引入更多的羧基,然后利用硅溶胶的氢键和电荷吸附以及整理液中柠檬酸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吸附,焙烘过程中溶胶、柠檬酸、抗菌剂和羊毛之间的交联,使抗菌剂固着在丝光羊毛表面,从而提高抗菌丝光羊毛织物的耐洗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羊毛织物的规格为:100%丝光羊毛织物,丝光羊毛织物的羊毛纤维经过氯化丝光处理,面料来源:江苏阳光集团。实施例1实施例1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制成预处理液,预处理液中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2.5%,预处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丝光羊毛织物置于预处理液中常温浸渍,浴比1:25,取出烘干,145~150℃下焙烘100s,清洗干燥;S2,水玻璃用蒸馏水稀释,搅拌下将稀释的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含有柠檬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和pH值调节剂的水溶液中,45~50℃下剧烈搅拌混合液,得到均一的溶胶整理液,溶胶整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溶胶整理液中的硅含量为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8%,溶胶整理液的pH值为8;S3:采用S2所得溶胶整理液在电动小轧车上两浸两轧整理S1所得丝光羊毛织物,轧余率为80%,烘干,165~170℃下焙烘120s。实施例2-3实施例2-3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实施例2S1中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4%,预处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2.5%;实施例3S1中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5%,预处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3.5%。实施例4-5实施例4-5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实施例4的溶胶整理液的pH值为7,实施例5的溶胶整理液的pH值为10。实施例6-8实施例6-8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实施例6溶胶整理液中柠檬酸的质量百分比为0.1%,实施例7溶胶整理液中的硅含量为1.4%,实施例8中溶胶整理液中的硅含量为2%。实施例9实施例9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S1中焙烘温度为165~170℃,焙烘时间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S3中焙烘温度为145~150℃。对比例对比例1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对比例2采用包含柠檬酸、双胍盐酸盐抗菌剂和pH值调节剂的整理液整理S1所得羊毛织物,对比例1的整理液中柠檬酸以及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质量百分比以及整理液的pH值同实施例1。对比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对比例2采用包含硅溶胶、双胍盐酸盐抗菌剂和pH值调节剂的整理液整理S1所得羊毛织物。实施例所用pH值调节剂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试样进行如下检测:1、DATACOLORSF600型电脑测色配色仪上测定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制成预处理液,丝光羊毛织物置于预处理液中常温浸渍,取出烘干,135~150℃下焙烘60~100s,清洗干燥;/nS2,水玻璃用蒸馏水稀释,搅拌下将稀释的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含有柠檬酸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水溶液中,25~50℃下剧烈搅拌混合液,得到均一的溶胶整理液;/nS3:采用S2所得溶胶整理液浸轧整理S1所得丝光羊毛织物,轧余率为70~80%,烘干,160~170℃下焙烘90~140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溶于水中制成预处理液,丝光羊毛织物置于预处理液中常温浸渍,取出烘干,135~150℃下焙烘60~100s,清洗干燥;
S2,水玻璃用蒸馏水稀释,搅拌下将稀释的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含有柠檬酸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剂的水溶液中,25~50℃下剧烈搅拌混合液,得到均一的溶胶整理液;
S3:采用S2所得溶胶整理液浸轧整理S1所得丝光羊毛织物,轧余率为70~80%,烘干,160~170℃下焙烘90~140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光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液中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2.5~4%,所述预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秀明陆晓明华玉龙陶海燕焦宁宁杨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