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文隆专利>正文

具移载部的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80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移载部的下模具的崭新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移载部的下模具运用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其中:该下模具下端外缘具有大于下模具外缘且与下模具一体加工成型的移载部,该移载部与下加热板直接接触,而直接与下加热板传导加热,除具有连续、高效率及高品质热压成型产品功效外,还具有一致、较佳的加热及冷却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移载部的下模具
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针对热压成型产品的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特别是一种具移载部的下模具。
技术介绍
如今,热压成型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主要将具一定厚度的材料置于模具中,加热模具或环境,使材料软化而覆盖于模具表面,再以机器压挤,经过冷却阶段固化后,就可得到热压成型的产品。热压成型的材料,以玻璃为例,玻璃因为具有较高透光的特性,因此显示装置(如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多选其作为视窗部份的外壳。君可见手持电子产品表面通常设有玻璃壳体,以保护产品内部的显示模组。目前玻璃壳体大部分都是平板的外形,所以在电子产品的上表面会形成有接缝。再者,由于电子产品的周边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机构部分,用以固持平板状的玻璃,因此电子产品的顶面也就无法完全被利用。因此,立体或曲面玻璃已渐渐的被运用于电子产品的玻璃壳体上。平板式玻璃壳体较易制造,而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制造则较为不易。目前,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的制造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制造多片平板式玻璃单元,然后借由粘贴边缘的方式形成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第二种为:制造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玻璃,而后于该长方体玻璃上多次的研磨以形成具有多侧面的立体造型。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均耗时耗力,生产速度非常慢。一般而言,由于玻璃素材为一平板状,如果要生产一具有造型的玻璃,较佳的作法将平板状的玻璃素材设置于一上模件与一下模件之间,接着加热上模件、下模件以及玻璃素材,以使玻璃素材软化。当上述的玻璃素材软化时,上模件与下模件便可进行合模动作,以使上模件沿一合模方向与下模件共同塑造玻璃素材的外形,借以生产相对应的模造玻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452174号“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公告日为2013年05月01日),其包含有一母型模具件、一第一公型模具件、一第二公型模具件、一支撑顶杆以及一压杆。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于该母型模具件上,该第二公型模具件设置于该母型模具件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之间。该支撑顶杆穿设于该母型模具件,该支撑顶杆用来推顶于该第二公型模具件,借以支撑该第二公型模具件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共同夹持一模造玻璃。该压杆设置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侧,该压杆用来下压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以使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与该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该母型模具件移动至一合模位置,借以成型该模造玻璃。然仍无法达到业界连续、快速的制造高品质模造立体玻璃的需求,为其缺失。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上下加热式成型设备侧视图,其主要包括有上加热板A、底加热板B及位移机构C,模具D置于底加热版B上,借位移机构C来拨动位移模具D,虽然模具D与底加热板B为接触式加热,然由于位移机构C位于炉内,易因炉内高温而变形或损坏,为其缺失。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气密式模造立体玻璃连续成型装置”专利,其主要包括有:炉体,为密闭式,炉体外部两端设有交换系统,炉体内部设有气密腔;交换系统,设于炉体两端,炉体两端交换系统间设有外输送道,各交换系统包括有设于炉体侧的内气密门及设于外输送道侧的外气密门,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间形成气密空间,并设有位移装置将载板推入或移出炉体,当载板被送进炉体前,炉体头端的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为封闭,待气密空间内抽真空并导入保护气体至与气密腔内相同环境后,炉体侧内气密门方打开将载板推入气密腔内,当载板要送出气密腔前,炉体尾端的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为封闭,且气密空间内已经抽真空并导入保护气体至与气密腔内相同环境,炉体侧内气密门方打开将载板推入气密空间内,以避免气密腔内混入炉外空气;气密腔,设于炉体内部,包括有气密腔体,气密腔体内具有内输送道,内输送道连接炉体两端交换系统内气密门,并设有滑轨,以作为载板移动的轨道,该气密腔为气密式,并导入保护气体,且依工艺区分有升温区、高温成型区及冷却区,升温区及高温成型区内设有至少一层断热层,且断热层中央形成热场,热场内设有视工艺程序所需温度的加热元件,冷却区具有冷却装置,高温成型区设有加压系统;外输送道,连接炉体两端交换系统;加压系统,主要由压缸、加压轴与加压柱构成;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待成型平板玻璃置于模具成型面中,模具则置于载板上,载板经交换系统进入气密腔,经升温区的预热,及高温成型区的高温,使模内玻璃软化,并借加压系统的加压而成型,再经冷却区的冷却后,经交换系统送出炉体外部,再脱模而成。该专利的模具置于载板上,载板经交换系统进入气密腔,经升温区的预热,及高温成型区的高温,使模内玻璃软化,并借加压系统的加压而成型,再经冷却区的冷却后,经交换系统送出炉体外部,再脱模而成。由于交换系统设于炉体外部,并借炉内载板位移,故不会有现有技术中易因炉内高温而使位移机构变形或损坏的缺失。但因为载板与下方下加热板间具有载板本身的厚度间隔,因模具与下加热板间隔着载板厚度,故间接接触加热在加热及冷却的速度上有改善的空间,实有必要提出更佳的设计,使连续热压成型装置更臻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高效的具移载部的下模具。本专利技术具移载部的下模具用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其中:该下模具下端外缘具有大于下模具外缘且与下模具一体加工成型的移载部。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移载部置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的下加热板上,而直接与下加热板传导加热,除具有连续、高效率及高品质热压成型产品功效外,还具有一致、较佳的加热及冷却速度。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移载部,其两侧设置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相对的滑轨,底端则与加热元件形成的热场直接接触,而直接与热场传导加热,除具有连续、高效率及高品质热压成型产品功效外,还具有一致、较佳的加热及冷却速度。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移载部,该移载部上端具有至少二组一体加工成型的下模具。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上下加热式成型设备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压成型装置正面剖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压成型装置上端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热压成型装置升温区剖示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热压成型装置高温成型区剖示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模具三面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多组模具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热压成型装置升温区剖示图。图中:A上加热板;B底加热板;C位移机构;D模具;1炉体;2交换系统;20内气密门;21外气密门;22气密空间;23位移装置;3气密腔;30气密腔体;31内输送道;32升温区;33高温成型区;34冷却区;35断热层;36热场;37上加热元件;370下加热元件;371下加热板;372滑轨;38冷却装置;4外输送道;5加压系统;50压缸;51加压轴;52加压柱;6气密腔;60滑轨;61加热元件;62热场;7模具;70上模具;71下模具;72移载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热压成型产品的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的移载板崭新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移载部的下模具,用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模具的下端外缘具有大于下模具外缘且与下模具一体加工成型的移载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移载部的下模具,用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模具的下端外缘具有大于下模具外缘且与下模具一体加工成型的移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移载部的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移载部置于气密式连续气氛烧结热压成型装置的下加热板上,而直接与下加热板传导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隆
申请(专利权)人:秦文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