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90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属于红茶发酵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发酵装置和控制模块;电机固定设置在发酵室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发酵室的顶部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发酵室底部转动连接;发酵板设置在发酵室内部,转轴穿过发酵板,并与发酵板固定连接;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风机、加湿器、抽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和电热网,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发酵板的底部。该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施监测发酵室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风机配合电热网进行温度控制,同时通过加湿器保持发酵室内的湿度恒定,保持较为适宜的发酵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本技术涉及红茶发酵
,具体涉及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技术介绍
红茶作为一种常见的茶叶品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才能制成。红茶以鲜茶叶为原料通过萎调、揉切、发酵和干燥等一系列加工,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将茶叶中的90%的茶多酚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使茶叶具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红茶的发酵工艺要求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95%以上,且保证充足的氧气。现有的发酵室无法较好地控制发酵室的温度;同时,当温度升高时,室内的湿度随之下降,无法给红茶提供较为适宜湿度环境。因此,本申请提出新的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该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施监测发酵室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风机配合电热网进行温度控制,同时通过加湿器保持发酵室内的湿度恒定,保持较为适宜的发酵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包括支架、发酵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架设在所述底板顶面一侧的三层设备架;所述发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的另一侧,包括发酵室、电机和发酵板;所述发酵室为侧面开设有槽口的桶型结构,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室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发酵室的顶部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发酵室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发酵板设置在所述发酵室内部,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发酵板,并与所述发酵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风机、加湿器、抽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和电热网;所述控制器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中间层,所述风机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底层,所述加湿器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顶层,所述抽风机架设在所述发酵室的顶部,所述风机、加湿器和抽风机均与所述发酵室连通,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网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室的内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酵板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发酵板和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两个所述发酵板通过支撑柱固定设置;所述发酵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筛孔。优选地,所述电热网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机与发酵室连通的入口处。优选地,所述发酵室的槽口滑动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设置有把手,所述活动门外侧设置有温湿度显示屏,所述温湿度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风机和加湿器通过通管连通。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该装置发酵装置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内部发酵板缓慢转动,实现红茶茶叶均匀受热受氧;通过控制风机转动,为发酵室送入充足氧气,再通过抽风机实现发酵室室内空气循环,保证了发酵室内氧气充足;通过加湿器向发酵室内输送水雾,维持发酵室内的湿度值;同时,当发酵室内温度过低时打开电热网进行加温,保证了整个发酵过程适宜的发酵环境。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总三维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控制逻辑图。图中:1、底板;2、发酵室;3、抽风机;4、电机;5、通管;6、三层设备架;7、加湿器;8、控制器;9、风机;10、电热网;11、发酵板;12、支撑柱;13、转轴;14、活动门;15、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如图1-3所示,包括支架、发酵装置和控制模块;支架包括底板1和架设在底板1顶面一侧的三层设备架6;发酵装置固定设置在底板1顶面的另一侧,包括发酵室2、电机4和发酵板11;发酵室2为侧面开设有槽口的桶型结构,电机4固定设置在发酵室2的顶部,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发酵室2的顶部与转轴13的一端传动连接,转轴13的另一端与发酵室2底部转动连接;发酵板11设置在发酵室2内部,转轴13穿过发酵板11,并与发酵板11固定连接;发酵装置通过电机4转动带动内部发酵板11缓慢转动,实现红茶茶叶均匀受热受氧;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8、风机9、加湿器7、抽风机3、温湿度传感器和电热网10;控制器8架设在三层设备架6中间层,风机9架设在三层设备架6底层,加湿器7架设在三层设备架6顶层,抽风机3架设在发酵室2的顶部,风机9、加湿器7和抽风机3均与发酵室2连通,且分别与控制器8电连接;电热网10固定设置在发酵室2的内侧,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发酵板11的底部;通过控制风机9转动,为发酵室2送入充足氧气,再通过抽风机3实现发酵室2室内空气循环,保证了发酵室2内氧气充足;通过加湿器7向发酵室2内输送水雾,维持发酵室2内的湿度值;同时,当发酵室2内温度过低时打开电热网10进行加温。较佳的,发酵板11和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两个发酵板11通过支撑柱12固定设置;发酵板1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筛孔;多个发酵板11增加了红茶茶叶发酵量,采用筛孔增加了红茶茶叶受氧面积。进一步的,电热网10固定设置在风机9与发酵室2连通的入口处;通过热风实现发酵室2升温;此外,发酵室2的槽口滑动设置有活动门14,活动门14设置有把手15,活动门14外侧设置有温湿度显示屏,温湿度显示屏与控制器8电连接;采用活动门14实现发酵室2完全密闭;风机9和加湿器7通过通管5连通,将水雾通过风机9产生的风送出。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较佳的温湿度发酵环境,本装置设置有风机9、加湿器7和抽风机3;通过风机9和抽风机3形成发酵室2内的空气循环;通过加湿器7维持了发酵室2内的湿度。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控制风机9和抽风机3进行空气循环;控制电机4带动发酵板11匀速缓慢转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将结果显示于活动门14的显示屏上;当温度低于发酵温度时,电热网10加热,将发酵室2内的温度提升至所需温度后,电热网10停止加热;当湿度低于发酵所需湿度时,打开加湿器7,通过风机9送出的风将水雾传至发酵室2中,直至提升至所需湿度后,停止加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发酵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支架包括底板(1)和架设在所述底板(1)顶面一侧的三层设备架(6);/n所述发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顶面的另一侧,包括发酵室(2)、电机(4)和发酵板(11);所述发酵室(2)为侧面开设有槽口的桶型结构,所述电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与转轴(1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酵室(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发酵板(11)设置在所述发酵室(2)内部,所述转轴(13)穿过所述发酵板(11),并与所述发酵板(11)固定连接;/n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8)、风机(9)、加湿器(7)、抽风机(3)、温湿度传感器和电热网(10);所述控制器(8)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中间层,所述风机(9)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底层,所述加湿器(7)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顶层,所述抽风机(3)架设在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所述风机(9)、加湿器(7)和抽风机(3)均与所述发酵室(2)连通,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电热网(10)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室(2)的内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发酵板(1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发酵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支架包括底板(1)和架设在所述底板(1)顶面一侧的三层设备架(6);
所述发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顶面的另一侧,包括发酵室(2)、电机(4)和发酵板(11);所述发酵室(2)为侧面开设有槽口的桶型结构,所述电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与转轴(1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酵室(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发酵板(11)设置在所述发酵室(2)内部,所述转轴(13)穿过所述发酵板(11),并与所述发酵板(11)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8)、风机(9)、加湿器(7)、抽风机(3)、温湿度传感器和电热网(10);所述控制器(8)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中间层,所述风机(9)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底层,所述加湿器(7)架设在所述三层设备架(6)顶层,所述抽风机(3)架设在所述发酵室(2)的顶部,所述风机(9)、加湿器(7)和抽风机(3)均与所述发酵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璐李远陈冰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