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80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通型抗浪人工鱼礁。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所述的栖息管的内设置有舌形阻挡片,所述的舌形阻挡片上设置有小孔。有益效果: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
本技术属于人工鱼礁
,具体涉及一种直通型抗浪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投放大量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栖息地等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可以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优质蛋白供应水平、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海洋牧场在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均发展较早较快,投资规模也较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以韩国和挪威为代表。相比而言,我国的海洋牧场发展较为缓慢,企业自主投资项目非常少,更严重的是缺乏自主创新活力。我国在新型人工鱼礁结构形式以及新型人工鱼礁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研究和创新。现有技术中尚为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专门为了小鱼提供天敌躲避的人工鱼礁。提出一种抗浪效果好、经济适用性高、环境友好、便于鱼群躲避的人工鱼礁,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具有方便鱼类快速躲避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所述的栖息管的内设置有舌形阻挡片,所述的舌形阻挡片上设置有小孔。舌形阻挡片起到阻挡浪流和阻挡其他天敌进入栖息管中。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设置有多条,所述的多条栖息管平行设置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的舌形阻挡片设置有多片。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有益效果: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座1、栖息管2、舌形阻挡片3、小孔4、吊环5、紧箍6、支撑架7、沉块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1、设置在底座上的沉块8、以及从底座1上形成的支撑架7,在支撑架7上设置有栖息管7,栖息管7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栖息管7通过圆弧形的紧箍6固定在支撑架7上,所述栖息管2内设置有舌形阻挡片7,所述的舌形阻挡片3上设置有小孔4。舌形阻挡片7起到阻挡浪流和阻挡其他天敌进入栖息管2中,沉块8保证提高了人工鱼礁在水中抗浪流的稳定性,当栖息管中的,测试效果如下,对浪流的平均衰减达到82%,抗浪流效果明显的同时保证了栖息管内水流的微弱流动,便于带走栖息管内杂质。角度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0水流速度衰减100%99%99%99%98%98%97%96%95%93%90%85%79%71%62%55%50%47%45%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栖息管进行了增加设置到两条,栖息管与栖息管之间间距设置在,吊环7设置在支撑架6上,鱼类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入口管之间进行游动切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所述的栖息管的内设置有舌形阻挡片,所述的舌形阻挡片上设置有小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所述的栖息管的内设置有舌形阻挡片,所述的舌形阻挡片上设置有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栖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岩峰程永存刘正奇张敬祥焦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