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17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栖息管,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在所述的栖息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栖息管的两端设置有入口管,所述的入口管与栖息管连通设置有连通口,入口管的管口设置在连通口的两侧。有益效果: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

Artificial reef with wave resistan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rtificial reef, in particular to a type of artificial reef with wave resistance. The I-type wave resistant artificial reef consists of a base and a support frame formed from the base.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habitat pipe,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habitat pipe, the bottom of the pipe wall of the habita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the two ends of the habitat pipe are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bitat pipe, and the in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port, and the in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port Connect both sides of the port. Beneficial effects: it is convenient for fish to quickly enter the habitat tube for shelter, and the habitat tube is set transparently,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growth of algae in the tube and improves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habitat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鱼礁
,具体涉及一种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投放大量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栖息地等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可以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优质蛋白供应水平、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海洋牧场在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均发展较早较快,投资规模也较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以韩国和挪威为代表。相比而言,我国的海洋牧场发展较为缓慢,企业自主投资项目非常少,更严重的是缺乏自主创新活力。我国在新型人工鱼礁结构形式以及新型人工鱼礁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研究和创新。申请人在先申请有专利CN201910340030.X,深水区抗浪流人工鱼礁,该鱼礁抗浪效果明显,适用于深水区的抗浪流,其适用的鱼型较小,鱼类进入环形管的速度较慢。从环形管游出的速度也较慢,当遇到一些天敌来袭时不能迅速的躲如环形管。提出一种抗浪效果好、经济适用性高、环境友好、便于鱼群躲避的人工鱼礁,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具有方便鱼类快速躲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栖息管,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紧箍紧固栖息管,在所述的栖息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栖息管的两端设置有入口管,所述的入口管与栖息管连通设置有连通口,入口管的管口设置在连通口的两侧。鱼类可以通过入口管快速的躲如栖息管中,在栖息管中得到休息来躲避天敌或者浪流。栖息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防止栖息管内不断沉积杂质,而堵塞栖息管,通过底座对栖息管进行垫高,栖息管内的杂质最终能从小孔中离开栖息管。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以及栖息管两端的入口管设置有多条,所述的多条栖息管平行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入口管的方向一致且入口管与入口管的管口位置相对设置。减少浪流对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垂直于入口管。垂直入口管的设置方式是提高抗浪流的效果,可以根据不同水域的水流速度对栖息管与入口管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栖息管与入口管之间角度越大栖息管中的常驻水流速越大,将管中的水流速控制在合理区间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与入口管的直径大小一致。优选的,在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吊环,所述的吊环至少设置有4个。吊环方便鱼礁运输和进水设置。优选的,所述的栖息管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提高管内的藻类光合作用,提高管内的溶解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通过吊绳将底座上的上的吊环串联起来,再慢慢的放置水中,沉入底后收起吊绳即可。有益效果: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3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4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底座1、入口管2、栖息管3、管口4、连通口5、支撑架6、吊环7、小孔8、紧箍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抗浪人工鱼礁,包括有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吊环7、以及从底座1上形成的支撑架6,在所述的支撑架6上架设有栖息管3,支撑架6上还设置有紧箍9紧固的栖息管3,在所述的栖息管3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8,栖息管3的两端设置有入口管2,所述的入口管2与栖息管3连通设置有连通口5,入口管2的管口4设置在连通口5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入口管2和栖息管3的直径设置在500mm,栖息管3的长度设置在4m,栖息管3采用玻璃管制成,入口管2的长度设置在660mm对本实施例的水流速度衰减进行测试,对不同方向的水流进行速度衰减测试,测试效果如下,对浪流的平均衰减达到94%,抗浪流效果明显角度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0水流速度衰减99%99%98%98%98%97%97%97%97%96%96%95%93%91%88%85%78%85%95%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栖息管进行了增加设置到两条,栖息管与栖息管之间间距设置在800mm,吊环7设置在支撑架6上,鱼类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入口管之间进行游动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便于鱼类快速进入栖息管中进行躲避,栖息管透明设置,便于管内的藻类生长,提高栖息管中的溶解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栖息管,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在所述的栖息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栖息管的两端设置有入口管,所述的入口管与栖息管连通设置有连通口,入口管的管口设置在连通口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形成的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栖息管,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栖息管,在所述的栖息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小孔,栖息管的两端设置有入口管,所述的入口管与栖息管连通设置有连通口,入口管的管口设置在连通口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型抗浪流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栖息管以及栖息管两端的入口管设置有多条,所述的多条栖息管平行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入口管的方向一致且入口管与入口管的管口位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岩峰程永存刘正奇张敬祥焦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