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460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浮体系统,浮体系统下方设置有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网箱包括顶部开口的内网箱,内网箱的外部套设有采用筛娟布制成的集污外网,所述集污外网位于内网箱下方的部分呈锥体状,集污外网的锥体部顶端安装有方形扩展框,从而将集污外网的锥体部顶端固定成方形,集污外网的锥体部的底端连有抽污管,抽污管的顶端设置有排污泵,排污泵的排出口与漂浮式固液分离池相连,漂浮式固液分离池通过滴灌管与渔菜共生系统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不仅能够很方便的对鱼体的排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能够废物利用,将收集的排泄废物作为渔菜、渔稻等共生或农作物地的营养液来源,实现水产的环保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需求的日益提升,传统池塘养殖或网箱养殖技术中,人们往往忽视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饲料投喂,饲料碎屑及鱼类排泄物进入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许多水体水质下降、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不符合绿色发展;而漂浮式养殖池存在着建设成本高,捕鱼极为不方便等问题,同时在起捕时,需要拆除吸污设备,若水位降低或无水的情况下,整个漂浮式养殖池甚至将出现大变形甚至损坏,维护操作较为复杂且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不仅能够很方便的对鱼体的排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能够废物利用,将收集的排泄废物作为渔菜、渔稻等共生或农作物地的营养液来源,实现水产的环保养殖。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浮体系统,浮体系统下方设置有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网箱包括顶部开口的内网箱,内网箱的外部套设有采用60目筛娟布制成的集污外网,所述集污外网位于内网箱下方的部分呈锥体状,集污外网的锥体部顶端安装有方形扩展框,从而将集污外网的锥体部顶端固定成方形,集污外网的锥体部的底端连有抽污管,抽污管的顶端设置有排污泵,排污泵的排出口与漂浮式固液分离池相连,漂浮式固液分离池通过滴灌管与渔菜共生系统相连,所述渔菜共生系统包括浮床和护根网箱,浮床上栽种有浮床植物,浮床设置有包覆在浮床植物根系外部的护根网箱,滴灌管的下端穿过浮床并位于浮床植物的根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内的上层清液能够通过滴灌管滴灌浮床植物。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不仅能够很方便的对鱼体的排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能够废物利用,将收集的排泄废物作为渔菜、渔稻等共生或农作物地的营养液来源,实现水产的环保养殖。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结构的网箱,内网箱可以进行水产的养殖,水产排泄废物或者饵料残渣等等能够穿过内网箱的底部然后在集污外网下端形成的锥体部处进行收集,排污泵启动,通过抽污管将锥体部内的污水抽出并排入到漂浮式固液分离池中,污水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中放置,鱼体排泄固态物沉积在池体底部,定期清理,可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而池中的上层清液则可作为营养液通过滴灌管直接滴灌渔菜、渔稻共生,从而实现环保养殖。其中,集污外网采用筛娟布制成,集污效果良好,方形扩展框则能够对筛娟布锥体部的顶端起到良好的撑开固形作用,避免在排污时,由于筛娟布材质柔软造成锥体部的顶端贴合,影响排污效果。集污外网的锥体部的夹角为30°-60°,优选的为60°,更有利于鱼体排泄物沉积在锥体部的底部。所述内网箱采用聚乙烯材料制得,且内网箱上的网眼尺寸大小不同。所述漂浮式固液分离池采用浮力装置与帆布池构成。还包括增氧系统,所述增氧系统包括风机和送气主管道,送气主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连有多根送气支管,每根送气支管均连有微孔管,微孔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微孔,微孔管通过增氧固定框均匀安装在内网箱的底部。所述浮床采用楠竹、珍珠泡沫或者专用浮床。所述护根网箱的网眼尺寸为4目-2cm。所述风机采用罗茨风机或鼓风机。送气主管道与送气支管之间设有调节阀门。所述浮体系统包括浮体、框架、走廊板,可以采用泡沫浮体+钢结构框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不仅能够很方便的对鱼体的排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能够废物利用,将收集的排泄废物作为渔菜、渔稻等共生或农作物地的营养液来源,实现水产的环保养殖;2、本专利技术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采用双层结构的网箱,内网箱可以进行水产的养殖,水产排泄废物或者饵料残渣等等能够穿过内网箱的底部然后在集污外网下端形成的锥体部处进行收集;3、本专利技术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鱼体排泄废物固态物沉积在池体底部,定期清理,可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而池中的上层清液则可作为营养液通过滴灌管直接滴灌渔菜、渔稻共生,从而实现环保养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内网箱,2-集污外网,3-方形扩展框,4-抽污管,5-排污泵,6-漂浮式固液分离池,7-渔菜共生系统,8-滴灌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浮体系统,浮体系统下方设置有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网箱包括顶部开口的内网箱1,内网箱1的外部套设有采用60目筛娟布制成的集污外网2,所述集污外网2位于内网箱1下方的部分呈锥体状,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安装有方形扩展框3,从而将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固定成方形,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的底端连有抽污管4,抽污管4的顶端设置有排污泵5,排污泵5的排出口与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相连,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通过滴灌管8与渔菜共生系统7相连,所述渔菜共生系统7包括浮床和护根网箱,浮床上栽种有浮床植物,浮床设置有包覆在浮床植物根系外部的护根网箱,滴灌管8的下端穿过浮床并位于浮床植物的根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内的上层清液能够通过滴灌管8滴灌浮床植物。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系统,不仅能够很方便的对鱼体的排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能够废物利用,将收集的排泄废物作为渔菜、渔稻等共生或农作物地的营养液来源,实现水产的环保养殖。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结构的网箱,内网箱可以进行水产的养殖,水产排泄废物或者饵料残渣等等能够穿过内网箱的底部然后在集污外网下端形成的锥体部处进行收集,排污泵启动,通过抽污管将锥体部内的污水抽出并排入到漂浮式固液分离池中,污水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中放置,鱼体排泄固态物沉积在池体底部,定期清理,可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而池中的上层清液则可作为营养液通过滴灌管直接滴灌渔菜、渔稻共生,从而实现环保养殖。其中,集污外网采用筛娟布制成,集污效果良好,方形扩展框则能够对筛娟布锥体部的顶端起到良好的撑开固形作用,避免在排污时,由于筛娟布材质柔软造成锥体部的顶端贴合,影响排污效果。优选的,集污外网的锥体部的夹角为30°-60°,优选的为60°,更有利于鱼体排泄物沉积在锥体部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内网箱采用聚乙烯材料制得,且内网箱上的网眼尺寸大小不同。优选的,所述漂浮式固液分离池采用浮力装置与帆布池构成。优选的,还包括增氧系统,所述增氧系统包括风机和送气主管道,送气主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连有多根送气支管,每根送气支管均连有微孔管,微孔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微孔,微孔管通过增氧固定框均匀安装在内网箱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浮床采用楠竹、珍珠泡沫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系统,浮体系统下方设置有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网箱包括顶部开口的内网箱(1),内网箱(1)的外部套设有采用60目筛娟布制成的集污外网(2),所述集污外网(2)位于内网箱(1)下方的部分呈锥体状,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安装有方形扩展框(3),从而将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固定成方形,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的底端连有抽污管(4),抽污管(4)的顶端设置有排污泵(5),排污泵(5)的排出口与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相连,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通过滴灌管(8)与渔菜共生系统(7)相连,所述渔菜共生系统(7)包括浮床和护根网箱,浮床上栽种有浮床植物,浮床设置有包覆在浮床植物根系外部的护根网箱,滴灌管(8)的下端穿过浮床并位于浮床植物的根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内的上层清液能够通过滴灌管(8)滴灌浮床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系统,浮体系统下方设置有养殖网箱,所述养殖网箱包括顶部开口的内网箱(1),内网箱(1)的外部套设有采用60目筛娟布制成的集污外网(2),所述集污外网(2)位于内网箱(1)下方的部分呈锥体状,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安装有方形扩展框(3),从而将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顶端固定成方形,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的底端连有抽污管(4),抽污管(4)的顶端设置有排污泵(5),排污泵(5)的排出口与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相连,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通过滴灌管(8)与渔菜共生系统(7)相连,所述渔菜共生系统(7)包括浮床和护根网箱,浮床上栽种有浮床植物,浮床设置有包覆在浮床植物根系外部的护根网箱,滴灌管(8)的下端穿过浮床并位于浮床植物的根部,漂浮式固液分离池(6)内的上层清液能够通过滴灌管(8)滴灌浮床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污外网(2)的锥体部的夹角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方形池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箱(1)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刘超陈章邓玉平黄俊霖吴茜李鹏廖欣曾宁若张英魏洪吴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