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元泽专利>正文

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460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生态技术领域,生态系统包括箱体潜水器,箱体潜水器包括上体和下体,上体安装在下体上面,下体的前部有抛锚机,下体的后部有螺旋桨,下体的下面有地锚,地锚的内部有空腔结构的进排水通道;下体上有立柱管,立柱管与下体的潜水器相连通,立柱管的上端有进排气嘴,进排气嘴均与高压管连通,高压管伸入控制室内并与三通开关连接;控制室内有电机及与电机控制连接的控制设备,电机通过液压泵与油缸千斤顶和螺旋桨连接,上体上有生态园区结构,生态园区内有造礁区域和泥沙区域,可养殖、培藻、育苗、发电,其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灵活性好,节能环保,运输、安装及操作方便,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加大,严重影响了海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强浮式养殖网箱或深远海网箱海洋牧场等养殖结构的模式,其中强浮式养殖网箱只能在近海港湾内发展,其抗流能力小,且喂养、捕捞、洁网费时费力,运输安装不方便,养殖项目单一,效益低,更重要的是长期在港湾内养殖会严重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不利于大量及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而深远海网箱及海洋牧场的体积大,造价高,运输难安装费时,且养殖项目单一,收效慢,成本高昂,不利于渔民的广泛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强浮式养殖网箱或深远海网箱海洋牧场等养殖结构模式所存在的只能在近海港湾内发展,抗流能力小,喂养、捕捞、洁网费时费力,运输安装不方便,养殖项目单一,以及体积大,造价高,运输难安装费时,成本高昂,效益低,长期在港湾内养殖会严重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不利于大量及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所述生态系统包括箱体潜水器,箱体潜水器包括上体和下体,上体安装在下体上面,上体包括常浮储能箱和常浮储能备用箱,下体为潜水器;常浮储能箱和常浮储能备用箱安装在所述潜水器上;常浮储能箱上设置有储能箱控制开关端口;常浮储能箱和常浮储能备用箱内设置有压缩空气;上体的后部设置有控制室;下体的前部设置有抛锚机,抛锚机上设置有锚体,下体的后部设置有螺旋桨,下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支腿,支腿的下端均设置有油缸千斤顶;下体的上面设置有潮汐发电机,下体的下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倒三角锥状的地锚,地锚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的进排水通道;下体的上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圆管状的立柱管,立柱管的下端与下体的潜水器相连通,立柱管的上端设置有管状的进排气嘴,进排气嘴均与一个高压管连通,高压管伸入控制室内并与三通开关连接;控制室内设置有电机及与所述电机控制连接的控制设备,所述电机通过液压泵与油缸千斤顶和螺旋桨驱动连接,控制室内的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电机运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液压泵并控制油缸千斤顶和螺旋桨运动;上体上设置有生态园区结构;所述生态园区内设置有造礁区域和泥沙区域。本专利技术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需要上浮时,常浮储能箱通过高压管与立柱管的进排气嘴连接,通过控制室打开高压管开关,使得所述压缩空气从常浮储能箱经控制室后到达各个立柱管,以控制压缩空气通过所述进排水通道排入到所述潜水器内,使得水从所述潜水器排出,使得箱体潜水器上浮;需要平移时,控制室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液压泵工作,以带动螺旋桨,使得箱体潜水器载着上体进行平移;需要漂浮时,中途停止收回所述潜水器内的压缩空气的操作,使得箱体潜水器悬浮地漂浮在该位置;需要停泊时,通过抛锚机将锚体抛下到预定的停泊区域;需要下潜时,通过常浮储能箱控制收回所述潜水器内的压缩空气,使得水从下体的地锚的所述空腔结构的所述进排水通道进入到所述潜水器内,使得箱体潜水器下沉潜入水中直至水底,然后,通过常浮储能箱控制实现关闭高压管的所述三通开关;当常浮储能箱需要充气时,常浮储能备用箱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室的高压管的所述三通开关对常浮储能箱进行充气;所述养殖园区有缺氧区域存在时,通过常浮储能备用箱对所述养殖园区的区域自动补氧;需要将所述生态系统从淤泥中浮出时,在地锚上端设有淤泥刻度警报装置,当地锚陷入淤泥一定深度时,控制室收到所述淤泥刻度警报装置发出的警示信息,执行所述上浮操作,上浮到一定高度后,控制室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液压泵工作,以带动螺旋桨,使得箱体潜水器载着上体进行平移一定距离,通过常浮储能箱控制收回所述潜水器内的压缩空气,使得水从下体的地锚的所述空腔结构的所述进排水通道进入到所述潜水器内,使得箱体潜水器下沉潜入水中直至水底,然后,通过常浮储能箱控制实现关闭高压管的所述三通开关,使其不被淤住。在以上生态系统的方案中可以优选的是,下体的上表面为平面。还可以优选的是,下体的下表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还可以优选的是,上体的下表面为平面。还可以优选的是,上体的上表面为弧形面。还可以优选的是,上体的下部外围边沿处设置有护栏。还可以优选的是,上体下部外围边沿处的护栏上包裹有网罩。本专利技术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强浮式养殖网箱或深远海网箱海洋牧场等养殖结构模式所存在的只能在近海港湾内发展,抗流能力小,喂养、捕捞、洁网费时费力,运输安装不方便,养殖项目单一,以及体积大,造价高,运输难安装费时,成本高昂,效益低,长期在港湾内养殖会严重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不利于大量及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的问题;其生态园区结构内可以进行养殖、培藻、育苗、发电等多功能操作,综合性强,便于通过智能网络控制等现有技术及设备的组合提高其自动化性能,其规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置,便于满足用户需求,灵活性好,机动性高,节能环保,运输、安装及操作方便,效益高,既适合小户型养殖又适应大型集团公司开发利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的立柱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箱体潜水器,11为上体,101为常浮储能箱,102为常浮储能备用箱,12为下体,201为抛锚机,202为锚体,203为螺旋桨,204为支腿,205为油缸千斤顶,206为潮汐发电机,207为地锚,208为立柱管,209为进排气嘴,210为高压管,211为压缩空气,3为控制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参见图1,所述生态系统包括箱体潜水器1,箱体潜水器1包括上体11和下体12,上体11安装在下体12上面,上体11包括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下体12为潜水器;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安装在所述潜水器上;常浮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所述生态系统包括箱体潜水器(1),其特征在于,箱体潜水器(1)包括上体(11)和下体(12),上体(11)安装在下体(12)上面,上体(11)包括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下体(12)为潜水器;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安装在所述潜水器上;常浮储能箱(101)上设置有储能箱控制开关端口;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内设置有压缩空气;上体(11)的后部设置有控制室(3);/n下体(12)的前部设置有抛锚机(201),抛锚机(201)上设置有锚体(202),下体(12)的后部设置有螺旋桨(203),下体(1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支腿(204),支腿(204)的下端均设置有油缸千斤顶(205);下体(12)的上面设置有潮汐发电机(206),下体(12)的下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倒三角锥状的地锚(207),地锚(207)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的进排水通道;下体(12)的上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圆管状的立柱管(208),立柱管(208)的下端与下体(12)的潜水器相连通,立柱管(208)的上端设置有管状的进排气嘴(209),进排气嘴(209)均与一个高压管(210)连通,高压管(210)伸入控制室(3)内并与三通开关连接;控制室(3)内设置有电机及与所述电机控制连接的控制设备,所述电机通过液压泵与油缸千斤顶(205)和螺旋桨(203)驱动连接,控制室(3)内的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电机运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液压泵并控制油缸千斤顶(205)和螺旋桨(203)运动;/n上体(11)上设置有生态园区结构;所述生态园区内设置有造礁区域和泥沙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所述生态系统包括箱体潜水器(1),其特征在于,箱体潜水器(1)包括上体(11)和下体(12),上体(11)安装在下体(12)上面,上体(11)包括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下体(12)为潜水器;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安装在所述潜水器上;常浮储能箱(101)上设置有储能箱控制开关端口;常浮储能箱(101)和常浮储能备用箱(102)内设置有压缩空气;上体(11)的后部设置有控制室(3);
下体(12)的前部设置有抛锚机(201),抛锚机(201)上设置有锚体(202),下体(12)的后部设置有螺旋桨(203),下体(1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支腿(204),支腿(204)的下端均设置有油缸千斤顶(205);下体(12)的上面设置有潮汐发电机(206),下体(12)的下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倒三角锥状的地锚(207),地锚(207)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的进排水通道;下体(12)的上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圆管状的立柱管(208),立柱管(208)的下端与下体(12)的潜水器相连通,立柱管(208)的上端设置有管状的进排气嘴(209),进排气嘴(209)均与一个高压管(210)连通,高压管(210)伸入控制室(3)内并与三通开关连接;控制室(3)内设置有电机及与所述电机控制连接的控制设备,所述电机通过液压泵与油缸千斤顶(205)和螺旋桨(203)驱动连接,控制室(3)内的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电机运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液压泵并控制油缸千斤顶(205)和螺旋桨(203)运动;
上体(11)上设置有生态园区结构;所述生态园区内设置有造礁区域和泥沙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下体(12)的上表面为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下体(12)的下表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体(11)的下表面为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体(11)的上表面为弧形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潜水、漂浮及航行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体(11)的下部外围边沿处设置有护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泽
申请(专利权)人:黄元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