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及池塘排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池塘排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及池塘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升水产养殖效果,保证水产绿色健康,池塘底排污技术势在必行。池塘底排污技术旨在将池塘底部沉淀的鱼粪等有机颗粒废弃物及废水从池塘内排出,以维持池塘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0003]底排污方式根据适用地形分类为:适用于丘陵的自溢式,适用于平原的抽提式。其中,自溢式排污指,在池塘周边外围开挖排污竖井,利用排污管使池塘底部与排污竖井连通,而后利用池塘内水体高度产生的自然压差,将池塘底部的废物废水从池塘中压入排污竖井内,以实现池塘底排污。
[0004]现有的自溢式排污结构在排污时容易一同排出大量池水,甚至池水会先于废弃物和废水排出,降低排污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其能够解决现有的自溢式排污结构在排污时容易一同排出大量池水,导致排污效率较低、排污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用于与池塘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0)顶面开有集污槽(11),所述集污槽(11)的槽壁自上而下倾斜收拢,以使所述集污槽(11)的槽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集污槽(11)的槽底的尺寸,所述集污槽(11)的侧壁开有排污流道,所述排污流道贯通所述主体(10);集污管(20),所述集污管(20)包括用于与所述排污流道内端连通的排污端(21)和朝向所述集污槽(11)槽底的集污端(22),所述集污端(22)靠近所述集污槽(11)的槽底设置,且预留有集污间隙(221);排污管(30),所述排污管(30)与所述排污流道的外端连通,所述排污管(30)用于贯通池塘的侧壁,并与排污竖井连通,所述排污管(30)设有排污阀(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嵌设于池塘底部最深处,以使所述集污槽(11)槽口所在平面低于池塘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端(22)通过若干根支撑杆(23)与所述集污槽(11)的槽底连接,全部所述支撑杆(23)呈环状围设,以形成滤污栅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池塘底部的集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3)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23)的顶端与所述集污端(22)的端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邓玉平,刘超,陈章,黄俊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