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606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底部与集污室连通,所述集污室内设置有多个集污漏斗,多个集污漏斗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所述集污漏斗的底部出口与排污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集污室用于安装并容纳集污漏斗,所述集污漏斗用于收集水池内鱼类的水产生物产生的粪便,并通过排污管排出水池,实现了鱼粪分离。粪分离。粪分离。

An aquaculture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池塘养殖水产具有以下缺陷:
[0003]池塘养殖占地面积大,养殖尾水随意排放,鱼药用量较高,劳动力强度大,养殖人员需求量大,人均单位产量不高,部分鱼有泥腥味、煤油味等异味。
[0004]因此,现代化的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碳中和水产养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05]1、节约用地;2、碳中和养殖模式,利用排出尾水中N、P等无机物和沉淀的有机物实施种养循环;3、提高劳动效能,充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人均养殖产出量10

20万斤;4、去除泥腥味,碳中和水产养殖系统不接触泥土,不会因土臭素等导致鱼有泥腥味,不会因池中产生有害藻类导致鱼有煤油味等异味;5、尽量避免鱼药使用,降低养殖成本,达成健康养殖。
[0006]现有的碳中和水产养殖系统不能很好实现鱼、粪分隔,因此,如何排出鱼粪时间提高鱼的生活环境福利是设计养殖系统的必要考虑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解决现有水产养殖系统不能很好实现鱼粪分隔的问题。
[0008]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水产养殖池,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底部与集污室连通,所述集污室内设置有多个集污漏斗,多个集污漏斗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所述集污漏斗的底部出口与排污管连通。
[0010]所述紧邻设置具体相邻两个集污漏斗之间没有间隙,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具体是指集污漏斗与集污室的侧壁之间也没有间隙。
[0011]本技术所述集污室用于安装并容纳集污漏斗,所述集污漏斗用于收集水池内鱼类的水产生物产生的粪便,并通过排污管排出水池,实现了鱼粪分离。
[0012]进一步地,集污室为顶部开口的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为方形结构。
[0013]上述设置利于实现多个集污漏斗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
[0014]进一步地,集污室为顶部开口的正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四个集污漏斗呈两排两列方式布置。
[0015]上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多个集污漏斗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并且,四个集污漏斗的其中一个侧壁均与集污室,便于收集粪便,因为通常会将水池底部设置为缩口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大部分粪便会有缩口内壁滑落至集污漏斗。
[0016]进一步地,集污室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
结构或长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四个集污漏斗呈一排布置。
[0017]上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多个集污漏斗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并且,四个集污漏斗的其中一个侧壁均与集污室,便于收集粪便。
[0018]进一步地,水池的底部为缩口结构。
[0019]所述缩口的设置便于将粪便导入集污漏斗中。
[0020]进一步地,缩口结构与水平方向呈4
‑6°
夹角。
[0021]进一步地,缩口结构的内壁为光滑面。
[0022]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集污漏斗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污管连通,相邻两个第一排污管通过第二排污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设置在第一排污管下方,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根排污管用于连通其上层的两个排污管,最后一根排污管与外部接收装置连通。
[0023]相比所有集污漏斗的底部出口直接与一根排污管连通排出粪便,上述设置利于实现将集污漏斗中的粪便快速导出。
[0024]进一步地,集污漏斗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制成。
[0025]进一步地,集污漏斗的侧壁与水平方向呈45
°
夹角。
[0026]进一步地,水池和集污室为一体式的混凝土结构。
[002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所述集污室用于安装并容纳集污漏斗,所述集污漏斗用于收集水池内鱼类的水产生物产生的粪便,并通过排污管排出水池,实现了鱼粪分离。
[0029]2、本技术提高了鱼的生活环境福利,实现聚集鱼粪,高效排污。
附图说明
[00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水产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3]1‑
水池,2

集污室,3

集污漏斗,4

第一排污管,5

第二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一种水产养殖池,包括水池1,所述水池1的底部与集污室2连通,所述集污室2内设置有多个集污漏斗3,多个集污漏斗3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2,所述集污漏斗3的底部出口与排污管连通。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污室2为顶部开口的正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2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3,四个集污漏斗3呈两排两列方式布置。
[00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池1的底部为缩口结构,所述缩口结构与水平方向呈4
‑6°

角;所述缩口结构的内壁为光滑面。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污漏斗3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制成;所述集污漏斗3的侧壁与水平方向呈45
°
夹角;所述水池1和集污室2为一体式的混凝土结构。
[0040]实施例2:
[00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42]所述集污室2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结构或长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2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3,四个集污漏斗3呈一排布置。
[0043]实施例3:
[004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邻两个集污漏斗3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污管4连通,相邻两个第一排污管4通过第二排污管5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5设置在第一排污管4下方,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根排污管用于连通其上层的两个排污管,最后一根排污管与外部接收装置连通。
[0045]例如,当四个集污漏斗3呈一排布置时,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集污漏斗3通过一根第一排污管4连通,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集污漏斗3通过另外一根第一排污管4连通,两根第一排污管4通过一根二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包括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的底部与集污室(2)连通,所述集污室(2)内设置有多个集污漏斗(3),多个集污漏斗(3)紧邻设置,且多个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布满整个集污室(2),所述集污漏斗(3)的底部出口与排污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室(2)为顶部开口的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为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室(2)为顶部开口的正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2)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3),四个集污漏斗(3)呈两排两列方式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室(2)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腔室,所述集污漏斗(3)的顶部开口为正方形结构或长方形结构,所述集污室(2)内布置有四个集污漏斗(3),四个集污漏斗(3)呈一排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刘超陈章邓玉平黄俊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