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98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包括:HVIC管、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开关管、二极管、检测电阻和比较器;HVIC管连接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控制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各个开关器件完成逆变;外部交流电经过整流为直流电后,经过三个并联的电感,分别输入智能功率模块并分别与模块内部的开关管、二极管构成三个并联的boost单元电路,并通过三个检测电阻检测PFC电路电流,通过比较器输出到外部,由外部控制三路boost单元电路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了交错式PFC电路和逆变电路,减少了电流纹波,降低了模块的局部发热,采用一体化封装,节省了单独封装的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功率模块。
技术介绍
在大部分家电应用中,市电需要先经过整流桥和PFC(PowerFactor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化为直流电。目前空调等家电上PFC均采用boost电路形式,如图1所示:在整流桥和大电解电容之间插入一个boost电路,强制电流跟随着电压变化,并且使两者保持同相位,不再有明显的波形失真,从而使电路的功率因素接近于1。从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知,电感的电流是工作在连续模式,在整个工频周期内都可以进行调制,因此电路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功率因素。相对于其它电路,开光管当中流过的峰值电流比较小,并且开关管的漏发射极电压不会超过输出电压,能够降低管子的电压应力;同时,电感是串联在boost的输入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电流的纹波;EMI电路的设计被简化,输入滤波电路的要求被降低,同时电感还能防止电网中的瞬态电流。输入电经过整流后,变为直流电供给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简称IPM)。IPM用于实现电机转速的连续调节,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HVIC管(101)、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第一驱动IC管(102)、第二驱动IC管(103)、第三驱动IC管(104)、第一开关管(131)、第二开关管(132)、第三开关管(133)、第一二极管(141)、第二二极管(142)、第三二极管(143)、第四二极管(144)、第五二极管(145)、第六二极管(146)、第一检测电阻(151)、第二检测电阻(152)、第三检测电阻(153)、第一比较器(154)、第二比较器(155)和第三比较器(156);所述HVIC管连接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各个开关器件完成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HVIC管(101)、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第一驱动IC管(102)、第二驱动IC管(103)、第三驱动IC管(104)、第一开关管(131)、第二开关管(132)、第三开关管(133)、第一二极管(141)、第二二极管(142)、第三二极管(143)、第四二极管(144)、第五二极管(145)、第六二极管(146)、第一检测电阻(151)、第二检测电阻(152)、第三检测电阻(153)、第一比较器(154)、第二比较器(155)和第三比较器(156);所述HVIC管连接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各个开关器件完成逆变;所述第一驱动IC管(102)的输入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一PFC控制输入端(PFCIN1),所述第一驱动IC管(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131)的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13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41)的阳极、所述第一检测电阻(15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比较器(15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13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41)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144)的阳极并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一PFC电感连接端(PFC1),所述第一检测电阻(151)的第二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一参考接地端(GND1),所述第一比较器(154)的输出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一电流检测输出端(IS1),所述第一比较器(154)的电源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一参考电压端(VDD1),所述第二驱动IC管(103)的输入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二PFC控制输入端(PFCIN2),所述第二驱动IC管(10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132)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管(13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阳极、所述第二检测电阻(15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15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13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阴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145)的阳极并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二PFC电感连接端(PFC2),所述第二检测电阻(152)的第二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二参考接地端(GND2),所述第二比较器(155)的输出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二电流检测输出端(IS2),所述第二比较器(155)的电源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二参考电压端(VDD2),所述第三驱动IC管(105)的输入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三PFC控制输入端(PFCIN3),所述第三驱动IC管(10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133)的栅极,所述第三开关管(133)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143)的阳极、所述第三检测电阻(15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156)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13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143)的阴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146)的阳极并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三PFC电感连接端(PFC3),所述第三检测电阻(153)的第二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三参考接地端(GND3),所述第三比较器(156)的输出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三电流检测输出端(IS3),所述第三比较器(156)的电源端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第三参考电压端(VDD3),所述第一驱动IC管(102)的电源端、第二驱动IC管(103)的电源端和第三驱动IC管(104)的电源端相互连接并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低压区供电电源正端(VDD),所述第四二极管(144)、所述第五二极管(145)和所述第六二极管(146)的阴极互相连接并作为智能功率模块的高电压输入端(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包括第一IGBT管(121)、第二IGBT管(122)、第三IGBT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锴雄杨忠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