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51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和至少一个转筒支座组件,转筒包括干燥段和燃烧段;窑头罩和窑尾罩;两根空心桨叶轴,两根空心桨叶轴的位于干燥段的部分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空心桨叶;点火器;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和转筒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将转筒分为干燥段和燃烧段,通过夹套、空心桨叶轴和空心桨叶三种方式与转筒内的废弃物交换热量,从而实现对废气物的干燥。废弃物在干燥后脱除水分,使其更容易燃烧,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下不易降解,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废弃物内含有的有毒物质会进入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导致土地无法耕作。目前,对废弃物进行燃烧处理是应用最广的方式。废弃物由许多种类的垃圾堆积而成,内部通常含有较多水分。因此在对废弃物进行燃烧处理前,往往需要先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再送入燃烧设备。现有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废弃物进行燃烧,通常不具备干燥功能,这导致了废弃物的燃烧困难,增加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使其具备干燥功能,让废弃物更容易燃烧,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和至少一个转筒支座组件,所述转筒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转筒包括干燥段和燃烧段,所述干燥段位于所述燃烧段的上方,所述转筒支座组件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热介质的夹套;窑头罩和窑尾罩,分别套设在所述转筒的上端和下端、且都与所述转筒转动连接、且还都与所述转筒保持密封连接,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的内部都形成有环形的空腔,所述窑头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窑尾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进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出料口,所述转筒上开有将所述空腔与所述夹套连通的通孔;空心桨叶轴,内部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均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内,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向外伸出、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架连接,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位于所述干燥段的部分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空心桨叶,所述空心桨叶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还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一端均设置有热介质旋转接头,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上的所述空心桨叶互相交错布置;点火器,设置在所述窑尾罩内,用于点燃所述燃烧段内的废弃物;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和转筒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空心桨叶轴和所述转筒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所述窑头罩或所述窑尾罩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筒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三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侧的第四腔体,所述导流筒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将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转筒上开有多个将所述第四腔体和所述夹套连通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桨叶包括两个空心扇形叶片,两个所述空心扇形叶片对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上、且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扇形叶片的扇形角度为120°-140°。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扇形叶片上的远离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一端设置有刮板。进一步地,所述转筒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拨销、第三电机、拨叉刃和拨叉,所述固定架套设在所述筒体上,多个所述拨销沿所述固定架的周向均布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均与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拨销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拨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叉刃与所述拨叉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拨叉刃可插入和脱离所述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将转筒分为干燥段和燃烧段,通过夹套、空心桨叶轴和空心桨叶三种方式与转筒内的废弃物交换热量,从而实现对废气物的干燥。废弃物在干燥后脱除水分,使其更容易燃烧,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流筒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导流筒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0为空心桨叶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转筒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拨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支架、20-转筒、21-干燥段、22-燃烧段、221-抄板、222-球链、23-夹套、24-第二通孔、30-转筒支座组件、31-滚圈、32-托轮、40-窑头罩、41-热介质出口、42-进料口、50-窑尾罩、51-热介质进口、52-出料口、53-点火器、60-空腔、61-第三腔体、62-第四腔体、70-空心桨叶轴、71-轴承座、72-空心桨叶、721-空心扇形叶片、722-刮板、73-热介质旋转接头、74-第一腔体、75-第二腔体、80-导流筒、81-第一通孔、90-密封圈、100-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110-转筒驱动装置、111-固定架、112-拨销、113-电机、114-拨叉刃、115-拨叉、120-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40-防逆转机构、141-基座、142-止动件、143-第一弹簧、144-倾斜面、151-销套、152-减震垫、153-第一容置槽、154-推动件、155-第二弹簧、156-第二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0、转筒20、转筒支座组件30、窑头罩40、窑尾罩50、两根空心桨叶轴70、点火器53、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100和转筒驱动装置110。转筒20倾斜设置在支架10上。转筒20分为干燥段21和燃烧段22两部分,干燥段21位于燃烧段22的上方。转筒支座组件30设置在转筒20的下方、用于支撑起整个转筒20,转筒20的内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转筒和至少一个转筒支座组件,所述转筒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转筒包括干燥段和燃烧段,所述干燥段位于所述燃烧段的上方,所述转筒支座组件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热介质的夹套;/n窑头罩和窑尾罩,分别套设在所述转筒的上端和下端、且都与所述转筒转动连接、且还都与所述转筒保持密封连接,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的内部都形成有环形的空腔,所述窑头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窑尾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进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出料口,所述转筒上开有将所述空腔与所述夹套连通的通孔;/n空心桨叶轴,内部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均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内,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向外伸出、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架连接,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位于所述干燥段的部分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空心桨叶,所述空心桨叶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还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一端均设置有热介质旋转接头,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上的所述空心桨叶互相交错布置;/n点火器,设置在所述窑尾罩内,用于点燃所述燃烧段内的废弃物;/n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和转筒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空心桨叶轴和所述转筒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段式双桨叶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转筒和至少一个转筒支座组件,所述转筒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转筒包括干燥段和燃烧段,所述干燥段位于所述燃烧段的上方,所述转筒支座组件设置在所述转筒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热介质的夹套;
窑头罩和窑尾罩,分别套设在所述转筒的上端和下端、且都与所述转筒转动连接、且还都与所述转筒保持密封连接,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的内部都形成有环形的空腔,所述窑头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窑尾罩上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热介质进口和与所述转筒内部连通的出料口,所述转筒上开有将所述空腔与所述夹套连通的通孔;
空心桨叶轴,内部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均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转筒内,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窑头罩和所述窑尾罩向外伸出、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架连接,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位于所述干燥段的部分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空心桨叶,所述空心桨叶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还与对应的所述空心桨叶轴内部的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的一端均设置有热介质旋转接头,两根所述空心桨叶轴上的所述空心桨叶互相交错布置;
点火器,设置在所述窑尾罩内,用于点燃所述燃烧段内的废弃物;
空心桨叶轴驱动装置和转筒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继松邓富灿郭大江季炫宇杨鲁杨宇甘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