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38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通过气源管道内的介质经过所述进气管进入至所述导热腔内,经过加热处理后,从所述出气管排出,其中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再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所述散热管散发出热量,能够对所述导热腔内的介质进行加热,同时将所述散热管呈蛇型结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散热管在所述导热腔内所占体积,增加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对介质进行更好的加热,提高热利用率,同时配合设置在所述散热管内的所述伴热带,所述伴热带能够吸收所述加热棒更多的热量,使得所述散热管具备更高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热利用率,提高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
,尤其涉及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
技术介绍
伴热器通电后发热体发出的热量通过管壁直接传递给介质加热,管道伴热器护套管上装有波纹管,确保管道不变形。根据输送介质所需要温度的不同而设计表面热负荷和管道伴热器长度,使被输送的介质降低粘度,从而减少介质的流动阻力,保证管道畅通流动。但是现有的伴热器的加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伴热器的加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隔板、加热器、加热棒、散热管和伴热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呈对角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加热腔和导热腔,所述加热棒与所述加热器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棒均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隔板,并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且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呈蛇型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内,所述伴热带与散热管固定连接,并缠绕在所述散热管的内表壁,且所述伴热带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保温填充层,所述保温填充层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包覆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防爆层,所述防爆层与所述保温填充层固定连接,并包覆在所述保温填充层的外部。其中,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防腐层,所述防腐层与所述防爆层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防爆层的外部。其中,所述散热管和所述伴热带均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导热腔内。其中,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机、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引风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通,并位于所述引风机靠近所述散热管的一侧,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引风机连通,并位于所述引风机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侧。其中,所述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出气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其中,所述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泄气阀,所述泄气阀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泄气阀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气源管道内的介质经过所述进气管进入至所述导热腔内,经过加热处理后,从所述出气管排出,其中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再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所述散热管散发出热量,能够对所述导热腔内的介质进行加热,同时将所述散热管呈蛇型结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散热管在所述导热腔内所占体积,增加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对介质进行更好的加热,提高热利用率,同时配合设置在所述散热管内的所述伴热带,所述伴热带能够吸收所述加热棒更多的热量,使得所述散热管具备更高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热利用率,提高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的结构示意图。100-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10-壳体、11-进气管、12-出气管、13-隔板、14-加热器、15-加热棒、16-散热管、17-伴热带、18-加热腔、19-导热腔、20-保温填充层、30-防爆层、40-防腐层、50-引风组件、51-引风机、52-进风管、53-出风管、60-温度传感器、70-泄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100,包括壳体10、进气管11、出气管12、隔板13、加热器14、加热棒15、散热管16和伴热带17,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分别与所述壳体10连通,且所述进气管11和所述出气管12呈对角设置,所述隔板13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所述隔板13将所述壳体10分为加热腔18和导热腔19,所述加热棒15与所述加热器14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器14和所述加热棒15均设置在所述加热腔18的内部,所述散热管16的一端贯穿所述隔板13,并与所述加热棒15固定连接,且所述散热管16的另一端呈蛇型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19内,所述伴热带17与散热管16固定连接,并缠绕在所述散热管16的内表壁,且所述伴热带17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棒15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隔板13将所述壳体10分为所述加热腔18和所述导热腔19,所述进气管11与气源管道连通,所述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14电性连接,在气源管道内的介质经过所述进气管11进入至所述导热腔19内后,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14动作,所述加热器1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加热棒15,所述加热棒15再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16,所述散热管16散发出热量,能够对所述导热腔19内的介质进行加热,同时将所述散热管16呈蛇型结构设置,并且配合所述隔板13能够增加所述散热管16在预先设定好容积的所述导热腔19内所占的体积,从而增加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对介质进行更好的加热,提高热利用率,同时配合设置在所述散热管16内的所述伴热带17,所述伴热带17能够吸收所述加热棒15更多的热量,使得所述散热管16具备更高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热利用率,提高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100的加热效果,之后在所述导热腔19内对介质进行加热处理后,介质通过所述出气管12排出,进入下游连接设备。进一步地,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100还包括保温填充层20,所述保温填充层2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并包覆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保温填充层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能够大大减小所述加热腔18和所述导热腔19内的热量的散失,使得热利用率提高,所述加热器14消耗的电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隔板、加热器、加热棒、散热管和伴热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呈对角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加热腔和导热腔,所述加热棒与所述加热器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棒均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隔板,并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且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呈蛇型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内,所述伴热带与散热管固定连接,并缠绕在所述散热管的内表壁,且所述伴热带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隔板、加热器、加热棒、散热管和伴热带,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与所述壳体连通,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呈对角设置,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加热腔和导热腔,所述加热棒与所述加热器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热棒均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隔板,并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且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呈蛇型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热腔内,所述伴热带与散热管固定连接,并缠绕在所述散热管的内表壁,且所述伴热带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保温填充层,所述保温填充层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包覆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还包括防爆层,所述防爆层与所述保温填充层固定连接,并包覆在所述保温填充层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源管道出口防爆伴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颛徐晓阳陈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奥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