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21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吸入口、壳体内壁和壳体外壁;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用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压缩机构;流体吸入配件,该流体吸入配件设置在壳体的吸入口处以与壳体内部流体连通。压缩机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经由流体吸入配件吸入壳体内部的工作流体与壳体内壁上的油隔离开的挡油构件,该挡油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的位于吸入口周围的向内突起部,并且/或者,流体吸入配件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内的内管,内管包括延伸超出吸入口的内端部,挡油构件由内端部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油构件可以有效降低油循环率并消除压缩机因缺油而失效等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吸入壳体的工作流体与壳体内壁上的油进行有效分离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比如涡旋压缩机)可以应用于例如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中。涡旋压缩机包括用于压缩工作流体(比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进而包括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压缩机构由马达通过旋转轴来驱动以进行对流体的压缩。涡旋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润滑油来实现轴承的润滑、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的密封、润滑及冷却。通常,可以用油循环率来表征被工作流体携带的润滑油的多少。过大的油循环率会降低系统的换热效率,同时也会造成压缩机由于缺油而失效等可靠性问题。涡旋压缩机的容积式油泵在高转速运行下会泵出更多的油,且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离心力也会很大,这会使大量的油被甩到或飞溅到压缩机的壳体的内壁上,由此导致甩到壳体内壁上的油与经由流体吸入配件吸入到壳体中的工作流体混合,从而被带出压缩机,进而造成大的油循环率。传统上也采用了一些降低油循环率的方式来分离壳体内壁上的油和经由流体吸入配件吸入壳体中的工作流体,但分离效果有限。因此,在本领域中,特别地在因大涡旋排量、高马达转速以及更多注油量而易于引起大油循环率的压缩机中,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加简单且更低成本的方式来有效降低油循环率以及降低马达温度的技术。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技术的总概要,而不是本技术完全范围或本技术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吸入壳体的工作流体与壳体的内壁上的油进行有效分离进而有效地降低油循环率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吸入壳体的工作流体与壳体的内壁上的油隔离的同时将工作流体向压缩机的上部构件引导以进一步降低油循环率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吸入壳体的工作流体与壳体的内壁上的油隔离的同时将工作流体向压缩机的下部构件引导以进一步降低马达温度的压缩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加易于组装以及制造的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壳体内壁和壳体外壁;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用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流体吸入配件,所述流体吸入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吸入口处以与所述壳体内部流体连通。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经由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吸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作流体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油隔离开的挡油构件,所述挡油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位于所述吸入口周围的向内突起部,并且/或者,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包括外管和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包括延伸超出所述吸入口的内端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外管的内端部连接至所述壳体外壁,并且/或者,所述外管设置有内凸部并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经由所述内凸部相互连接。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内管的内端部为直管状、沿所述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向上弯曲或者沿所述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向下弯曲。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压缩机还设置有面对所述内端部的用于对经由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吸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作流体进行引导的吸气遮挡件。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挡油构件包括所述向内突起部的情况下,所述向内突起部为围绕所述吸入口设置的完全环形结构或者为仅设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方的部分环形结构。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在所述挡油构件包括所述向内突起部的情况下,所述向内突起部为:连接至所述壳体内壁的环形筒、通过使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吸入口的部分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环形隆起部、或通过使所述壳体的限定所述吸入口的部分向内弯折而形成的翻折部。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所述吸入口和所述挡油构件的位置与所述压缩机构的流体入口的位置定位成在压缩机的轴向方向上错开。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所述挡油构件在所述壳体中的延伸长度为1mm至10mm。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所述挡油构件在所述壳体中的延伸长度为5mm至6mm。在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为低压侧涡旋压缩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挡油构件,使得经由流体吸入配件吸入的工作流体能够在流入壳体内时流动经过挡油构件,从而能够将在压缩机的运转过程中甩出和飞溅到压缩机的壳体的内壁上的润滑油与经由流体吸入配件吸入到壳体中的工作流体有效地分离,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油循环率进而确保系统的换热效率并消除压缩机因缺油而失效等可靠性问题。另外,通过将挡油构件设计成轴向向上弯曲/轴向向下弯曲/与吸气遮挡件配合等构型,除了可以有效分离壳体内壁上的油与吸入的工作流体之外,还可以将工作流体向压缩机的上部构件比如压缩机构等引导以进一步降低油循环率、或者向压缩机的下部构件比如驱动机构等引导以降低马达的温度、或者向压缩机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引导以平衡工作流体向上引导和向下引导的分配比例而同时降低油循环率和马达温度。另外,通过在壳体上形成挡油构件,使得压缩机的流体吸入配件的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因此更加易于组装以及制造。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为流体吸入配件的内管的内端部。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为流体吸入管延伸到压缩机的壳体中的内端部。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型例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设计成轴向向上弯曲。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例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设计成轴向向下弯曲。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挡油构件与吸气遮挡件配合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为连接至壳体内壁的环形筒。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型例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为形成在壳体上的环形隆起部。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型例的压缩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挡油构件为由壳体的限定吸入口的部分向内弯折而形成的翻折部。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壳体内壁和壳体外壁;/n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用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n流体吸入配件,所述流体吸入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吸入口处以与所述壳体内部流体连通,/n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经由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吸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作流体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油隔离开的挡油构件,/n所述挡油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位于所述吸入口周围的向内突起部,并且/或者,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包括外管和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包括延伸超出所述吸入口的内端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壳体内壁和壳体外壁;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用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
流体吸入配件,所述流体吸入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吸入口处以与所述壳体内部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经由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吸入所述壳体内部的工作流体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油隔离开的挡油构件,
所述挡油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位于所述吸入口周围的向内突起部,并且/或者,所述流体吸入配件包括外管和套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包括延伸超出所述吸入口的内端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外管的内端部连接至所述壳体外壁,并且/或者,所述外管设置有内凸部并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经由所述内凸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内管的内端部为直管状、沿所述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向上弯曲或者沿所述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向下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油构件由所述内端部构成的情况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岩周娟娟陆俊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