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19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包括空滤器盒体(1)和与空滤器盒体(1)配合的空滤器盖(2),在空滤器盒体(1)与空滤器盖(2)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滤芯(3),在空滤器盒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口(4)和进气口(5),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下部设置有多个与进气口(5)连通的进气孔(6);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和空滤器盖(2)内腔均设置有迷宫机构,所述进气孔(6)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空滤器盒体(2)内腔中迷宫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而且还延长了进气路径,降低了进气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空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空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通用发动机上,为了使得发动机的进气更加干净,在发动机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空滤器;外部的空气经过空滤器的过滤,再进入到发动机内参与燃烧,降低了发动机由于空气内的杂质而增加的磨损和损坏。在CN209308815U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变频发电机启动器风扇罩”的技术专利,它包括起到风扇罩本体,在所述启动风扇罩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启动风扇罩本体一体设置的空滤器。该结构为利用隔断筋板将空滤器盒体分割为空滤器滤芯安装腔和进气腔,其进气腔虽然结构简单,但进气噪声透过滤芯后,可直接传播至空滤器外,造成用户体验差等产品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能有效降低进气噪音的发动机空滤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包括空滤器盒体和与空滤器盒体配合的空滤器盖,在所述空滤器盒体与空滤器盖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滤芯,在所述空滤器盒体外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在所述空滤器盒体内腔下部设置有多个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孔;在所述空滤器盒体内腔和空滤器盖内腔均设置有迷宫机构,所述进气孔与空滤器盖内腔中的迷宫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空滤器盒体内腔中迷宫机构连通。进一步描述,所述空滤器盒体内腔中的迷宫机构与空滤器盖内腔中的迷宫机构对称布置。在本技术中,所述空滤器盒体内的迷宫机构包括筋板A、筋板B、筋板C和筋板D,所述筋板A截面为J形且水平设置在空滤器盒体内壁中部;所述筋板B截面为L形,且位于筋板A内侧,所述筋板B上端与空滤器盒体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筋板C截面为一字,且水平设置在筋板B内侧,且一端与空滤器盒体侧壁连接;所述筋板D截面为倒L形且位于筋板A外侧,所述筋板D上端与空滤器盒体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筋板A、筋板B、筋板C和筋板D将所述空滤器盒体内腔分割形成气流通道A,所述出气口与气流通道A的尾端连通。其中,所述空滤器盖内的迷宫机构包括筋板E、筋板F、筋板G和筋板H,所述筋板E、筋板F、筋板G和筋板H与筋板A、筋板B、筋板C和筋板D对称设置,所述筋板D、筋板F、筋板G和筋板H将所述空滤器盖内腔分割形成气流通道B,所述气流通道B与进气孔首端连通,所述气流通道B通过滤芯与气流通道A连通。为了对废气进行利用在所述空滤器盒体下端左侧设置有废气嘴,所述废气嘴与空滤器盖内腔连通。为了保证密封性,在所述空滤器盒体的外沿设置有环槽,在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而且还延长了进气路径,降低了进气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包括空滤器盒体1和与空滤器盒体1配合的空滤器盖2,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与空滤器盖2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滤芯3,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口4和进气口5,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下部设置有多个与进气口5连通的进气孔6;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和空滤器盖2内腔均设置有迷宫机构,所述进气孔6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空滤器盒体1内腔中迷宫机构连通。进一步描述,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中的迷宫机构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对称布置。在本技术中,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的迷宫机构包括筋板A7、筋板B8、筋板C9和筋板D18,所述筋板A7截面为J形且水平设置在空滤器盒体1内壁中部;所述筋板B8截面为L形,且位于筋板A7内侧,所述筋板B8上端与空滤器盒体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筋板C9截面为一字,且水平设置在筋板B8内侧,且一端与空滤器盒体1侧壁连接;所述筋板D18截面为倒L形且位于筋板A7外侧,所述筋板D18上端与空滤器盒体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筋板A7、筋板B8、筋板C9和筋板D18将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分割形成气流通道A10,所述出气口4与气流通道A10的尾端连通。其中,所述空滤器盖2内的迷宫机构包括筋板E11、筋板F12、筋板G13和筋板H19,所述筋板E11、筋板F12、筋板G13和筋板H19与筋板A7、筋板B8、筋板C9和筋板D18对称设置,所述筋板E11、筋板F12、筋板G13和筋板H19将所述空滤器盖2内腔分割形成气流通道B14,所述气流通道B14与进气孔6首端连通,所述气流通道B14通过滤芯3与气流通道A10连通。为了对废气进行利用,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下端左侧设置有废气嘴15,所述废气嘴15与空滤器盖2内腔连通。为了保证其密封性,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的外沿设置有环槽16,在所述环槽16内设置有密封圈17。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空气由进气孔进入到空滤器盖2内的气流通道B14中,然后通过滤芯3进入到空滤器盒体1内的气流通道A10中,最后从出气口4流出。由于延长了空气流动的路径,不但降低了进气噪音,而且增大了空气与滤芯3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过滤效果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包括空滤器盒体(1)和与空滤器盒体(1)配合的空滤器盖(2),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与空滤器盖(2)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滤芯(3),其特征是: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口(4)和进气口(5),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下部设置有多个与进气口(5)连通的进气孔(6);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和空滤器盖(2)内腔均设置有迷宫机构,所述进气孔(6)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空滤器盒体(1)内腔中迷宫机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空滤器,包括空滤器盒体(1)和与空滤器盒体(1)配合的空滤器盖(2),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与空滤器盖(2)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滤芯(3),其特征是: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外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气口(4)和进气口(5),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下部设置有多个与进气口(5)连通的进气孔(6);在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和空滤器盖(2)内腔均设置有迷宫机构,所述进气孔(6)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空滤器盒体(1)内腔中迷宫机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空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腔中的迷宫机构与空滤器盖(2)内腔中的迷宫机构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空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滤器盒体(1)内的迷宫机构包括筋板A(7)、筋板B(8)、筋板C(9)和筋板D(18),所述筋板A(7)截面为J形且水平设置在空滤器盒体(1)内壁中部;所述筋板B(8)截面为L形,且位于筋板A(7)内侧,所述筋板B(8)上端与空滤器盒体(1)内壁顶部连接;所述筋板C(9)截面为一字,且水平设置在筋板B(8)内侧,且一端与空滤器盒体(1)侧壁连接;所述筋板D(18)截面为倒L形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超赵艳峰杨汉涛王文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