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3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具体涉及驳岸技术领域,包括坡体,所述坡体顶部设有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均浇筑于坡体顶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顶部贯穿设有固定插杆,所述固定插杆贯穿设于坡体顶部,所述固定插杆远离第二混凝土层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于第二混凝土层顶部,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设有浮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板能够充分的阻挡住波浪,从而使得坡体上种植的绿化带不会被水面的波浪冲击损毁,泥土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和防止泥土流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驳岸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介绍
沿河地面以下,保护河岸,阻止河岸崩塌或冲刷的构筑物称为驳岸,驳岸又叫护坡,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使坡体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生态驳岸是通过较为自然地方式,以石头或绿化带种植在坡体上保护坡体,以起到较为自然的景观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生态驳岸结构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绿化带的植物易被波浪冲击损毁以及泥土被波浪冲散冲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绿化带的植物易被波浪冲击损毁以及泥土被波浪冲散冲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顶部设有生态驳岸结构;所述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均浇筑于坡体顶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顶部贯穿设有固定插杆,所述固定插杆贯穿设于坡体顶部,所述固定插杆远离第二混凝土层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设于第二混凝土层顶部,所述第一套管顶部固定设有浮筒,所述浮筒顶部固定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坡体顶部种植有绿化带,所述第二混凝土层靠近第一套管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内侧贯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第二套管内侧,所述滑杆远离第二套管一端固定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滑杆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所述滑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固定设有拉绳。通过设置的固定插杆加强了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的固定效果,当水面有波浪时,波浪冲击在挡板上而被挡板阻挡,从而使波浪不会直接冲击绿化带底部,使接近绿化带部分的水体保持相对较为静止的状态,从而使绿化带底部的泥土不会被水的冲击力冲散冲走,且由于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使浮筒始终处于水面的位置,从而使挡板能够充分的阻挡住波浪,从而使得坡体上种植的绿化带不会被水面的波浪冲击损毁,泥土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和防止泥土流失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三混凝土层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以便于固定锁定扣。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块顶部固定设有锁定扣,所述拉绳远离第一固定块一端贯穿设于锁定扣内侧,以便于锁定拉绳的一端。进一步,所述拉绳远离第一固定块一端固定设有挡球,以便于使拉绳一端不会脱出锁定扣。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于浇筑和固定。进一步,所述固定插杆设置为多个,以便于设置多个浮筒。进一步,所述绿化带设于第三混凝土层顶部一侧,以便于使绿化带的种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的固定插杆加强了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和第三混凝土层的固定效果,当水面有波浪时,波浪冲击在挡板上而被挡板阻挡,从而使波浪不会直接冲击绿化带底部,使接近绿化带部分的水体保持相对较为静止的状态,从而使绿化带底部的泥土不会被水的冲击力冲散冲走,且由于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使浮筒始终处于水面的位置,从而使挡板能够充分的阻挡住波浪,从而使得坡体上种植的绿化带不会被水面的波浪冲击损毁,泥土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和防止泥土流失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坡体上种植的绿化带不会被水面的波浪冲击损毁,泥土也不易流失;2、通过将拉绳一端穿过锁定扣,并在拉绳一端设置的挡球卡在锁定扣一侧,从而使拉绳一端被固定,不会移位,方便了对拉绳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方便了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挡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套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坡体、2生态驳岸结构、3第一混凝土层、4第二混凝土层、5第三混凝土层、6固定插杆、7第一套管、8浮筒、9挡板、10通孔、11绿化带、12第二套管、13滑杆、14弹簧、15压板、16防滑垫、17第一固定块、18拉绳、19第二固定块、20锁定扣、21挡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包括坡体1,所述坡体1顶部设有生态驳岸结构2;所述生态驳岸结构2包括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均浇筑于坡体1顶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贯穿设有固定插杆6,所述固定插杆6贯穿设于坡体1顶部,所述固定插杆6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7,所述第一套管7设于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所述第一套管7顶部固定设有浮筒8,所述浮筒8顶部固定挡板9,所述挡板9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所述坡体1顶部种植有绿化带11,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靠近第一套管7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套管12,所述第二套管12内侧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一端固定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设于第二套管12内侧,所述滑杆13远离第二套管12一端固定设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远离滑杆13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16,所述滑杆13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7,所述第一固定块17上固定设有拉绳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插杆6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绿化带11设于第三混凝土层5顶部一侧。实际使应用时,通过将多个固定插杆6插在坡体1上,之后将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浇铸在坡体1顶部,从而使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保护部分坡体,通过设置的固定插杆6加强了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的固定效果,之后在坡体1顶部剩余部分种植绿化带11,当水面有波浪时,波浪冲击在挡板9上而被挡板9阻挡,从而使波浪不会直接冲击绿化带11底部,使接近绿化带11部分的水体保持相对较为静止的状态,从而使绿化带11底部的泥土不会被水的冲击力冲散冲走,当水面位置变化时,通过拉动拉绳18带动其上的第一固定块17和滑杆13滑动,从而使滑杆13一端的压板15和防滑垫16不会抵紧第一套管7,且由于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使浮筒8始终处于水面的位置,从而使挡板9能够充分的阻挡住波浪,该实施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绿化带的植物易被波浪冲击损毁以及泥土被波浪冲散冲走的问题。如附图1和4所示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顶部设有生态驳岸结构(2);/n所述生态驳岸结构(2)包括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均浇筑于坡体(1)顶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贯穿设有固定插杆(6),所述固定插杆(6)贯穿设于坡体(1)顶部,所述固定插杆(6)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7),所述第一套管(7)设于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所述第一套管(7)顶部固定设有浮筒(8),所述浮筒(8)顶部固定挡板(9),所述挡板(9)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所述坡体(1)顶部种植有绿化带(11),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靠近第一套管(7)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套管(12),所述第二套管(12)内侧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一端固定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设于第二套管(12)内侧,所述滑杆(13)远离第二套管(12)一端固定设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远离滑杆(13)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16),所述滑杆(13)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17),所述第一固定块(17)上固定设有拉绳(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驳岸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顶部设有生态驳岸结构(2);
所述生态驳岸结构(2)包括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第二混凝土层(4)和第三混凝土层(5)均浇筑于坡体(1)顶部,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贯穿设有固定插杆(6),所述固定插杆(6)贯穿设于坡体(1)顶部,所述固定插杆(6)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7),所述第一套管(7)设于第二混凝土层(4)顶部,所述第一套管(7)顶部固定设有浮筒(8),所述浮筒(8)顶部固定挡板(9),所述挡板(9)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所述坡体(1)顶部种植有绿化带(11),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靠近第一套管(7)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套管(12),所述第二套管(12)内侧贯穿设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一端固定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设于第二套管(12)内侧,所述滑杆(13)远离第二套管(12)一端固定设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远离滑杆(13)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16),所述滑杆(13)顶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华姜平吕子文曾文红许竞唐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江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