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207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包括坡道主体结构(1)和拉索群(2),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呈螺旋形、由地面逐渐向上延伸,并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一侧偏离,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于不同高度处设有拉索群(2),拉索群(2)中各拉索的一端呈分散状与坡道主体结构(1)相连,另一端汇交于一点后连接于外部结构上,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内部设有消能减振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需布置传力构件、受力明确、结构轻巧、布置灵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
技术介绍
当楼层存在高差时,为方便楼层间通行,通常需要设置人行通道,如设置楼梯。楼梯的轴线一般为直线,在楼梯的倾斜角度一定的情况下,楼层高差越大,则楼梯的水平投影越长,从而对水平距离的需求更长。在相同楼层高差和楼梯倾斜角度的条件下,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则极大地减小了对水平距离需求。现有螺旋坡道通常采用刚性构件,采用刚性构件传力时,刚性构件布置位置相对固定,传力不够高效,从而使得楼梯的布置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需布置传力构件、受力明确、结构轻巧、布置灵活的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包括坡道主体结构和拉索群,所述坡道主体结构呈螺旋形、由地面逐渐向上延伸,并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一侧偏离,所述坡道主体结构于不同高度处设有拉索群,拉索群中各拉索的一端呈分散状与坡道主体结构相连,另一端汇交于一点后连接于外部结构上,所述坡道主体结构内部设有消能减振模块。优选地,所述坡道主体结构各螺旋部相同的一侧与各层的楼面依次连接,各螺旋部远离各层的楼面的一侧设有拉索群。优选地,所述坡道主体结构采用箱体截面,其横断面的形状为封闭的倒立三角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消能抗震模块设于所述拉索群位置处,并设于倒立三角形结构的截面内部。优选地,所述消能抗震模块为调谐质量阻尼器。优选地,所述坡道主体结构的横断面形状沿着坡道轴线变化,其形状在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之间过渡转换。优选地,所述拉索群的各根拉索不在同一平面内。优选地,每一个所述拉索群设有八根拉索。优选地,所述拉索群的各根拉索为预应力筋拉索。优选地,倒立三角形结构的截面内部以及倒立三角形结构的顶板外边缘设有用以提高板件的局部稳定性能的加劲板,所述消能抗震模块设于加劲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坡道主体结构,可减小对水平距离的需求,坡道主体结构的截面采用箱体截面,可提高整体的抗扭性能;二、坡道主体结构通过拉索群与楼面支承,采用柔性拉索传递荷载时,坡道下部无需布置传力构件,荷载直接通过拉索直接传递,受力更加直接,拉索布置位置也更加灵活;三、利用设置在坡道主体结构内部的调谐质量阻尼器来减小坡道主体结构的振动,在不占用空间的同时,可提高舒适度;四、采用柔性拉索传递荷,在达到同样性能目标的前提下,可减少钢材用量,实现轻盈美观的建筑造型的目的;五、本专利技术组成结构简单,整体外观新颖,简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中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中坡道主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1;图5为实施例中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中坡道主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2;图中标号所示:1、坡道主体结构,2、拉索群,3、调谐质量阻尼器,4、加劲板,5、楼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坡道主体结构1和拉索群2。坡道主体结构1呈螺旋上升状,由地面逐渐向上延伸,并沿着高度方向向一侧偏离,坡道主体结构1的旋转直径由下而上保持不变或逐渐增大,坡道主体结构1各螺旋部相同的一侧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楼面5依次相连。坡道主体结构1上设有拉索群2,通过拉索群2和楼面5支承。坡道主体结构1采用箱体截面,其横断面的形状为封闭的倒立三角形,三角形结构具有更好的抗扭性能。三角形截面内部和路面板(三角形顶板)外边缘布置加劲板4。坡道主体结构1的横断面形状沿着坡道轴线而变化,形状在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之间过渡转换。和楼面5连接位置处的坡道主体结构1的横断面为等边三角形,与拉索群2连接位置处的坡道主体结构1的横断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二者之间的坡道主体结构1的其他横断面进行为渐变过渡的三角形截面。坡道主体结构1通过拉索群2和楼面5支承。随着坡道主体结构1的上升,4组拉索群2依次与坡道主体结构1相连。拉索群2的设定位置远离楼面5一侧。每一个拉索群由8根拉索组成,拉索的一端分散开与坡道主体结构1相连,另外一端汇交于一点,并连接于外部结构上。拉索群2中的8根拉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拉索群2的各根拉索为预应力筋拉索。调谐质量阻尼器3布置于拉索群2附近和远离楼面5一侧附近,并固定在三角形截面内部,具体固定在加劲板4上。如图4、图5所示,坡道主体结构1上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减少坡道振动,提高坡道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坡道主体结构1连接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楼层层高7.5m。坡道主体结构1的横断面为倒立三角形,坡道的宽度为1.2m,高度为0.8m,坡道主体结构1的轴线长202m。以该比例设计的上升坡道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抗扭性能,受力更直接,拉索布置位置更加灵活。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坡道主体结构,可减小对水平距离的需求,坡道主体结构的截面采用箱体截面,可提高整体的抗扭性能;采用拉索群传递坡道的力,采用柔性拉索传递荷载时,坡道下部无需布置传力构件,荷载直接通过拉索直接传递,受力更加直接,拉索布置位置也更加灵活。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工作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主体结构(1)和拉索群(2),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呈螺旋形、由地面逐渐向上延伸,并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一侧偏离,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于不同高度处设有拉索群(2),拉索群(2)中各拉索的一端呈分散状与坡道主体结构(1)相连,另一端汇交于一点后连接于外部结构上,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内部设有消能减振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主体结构(1)和拉索群(2),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呈螺旋形、由地面逐渐向上延伸,并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一侧偏离,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于不同高度处设有拉索群(2),拉索群(2)中各拉索的一端呈分散状与坡道主体结构(1)相连,另一端汇交于一点后连接于外部结构上,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内部设有消能减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各螺旋部相同的一侧与各层的楼面(5)依次连接,各螺旋部远离各层的楼面(5)的一侧设有拉索群(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主体结构(1)采用箱体截面,其横断面的形状为封闭的倒立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拉螺旋式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抗震模块设于所述拉索群(2)位置处,并设于倒立三角形结构的截面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强丁洁民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