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2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于踏板与该后轮两侧间分别设有一相对后叉件,该后叉件具有一对应踏板的第一轴部、一对应后轮的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部,其中第三轴部位于第一、二轴部的轴心连接线的下方,令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一轴部可相对枢设于踏板枢动,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二轴部可供设于后轮的轮轴两端,且该踏板于两侧后叉件下方枢设有一具压缩缓冲作用的减震组中段,且该减震组的一端枢设于一锁设在后叉件第三轴部的轴杆,由此,能利用减震组将该后轮的上、下波动被横向吸收,能降低高度体积,以节省收纳及携行时所占用体积,其能在增加吸震的作用行程,进而提升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增进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主要应用于休闲健身及代步工具

技术介绍
滑板车是一种简单的休闲、代步工具,现有的滑板车主要于一踏板前端利用竖管枢设有一两端分别具前轮及把手的立杆组,而踏板的后端设有一后轮,供使用者以单脚踩踏于踏板上,并以另一单脚顶推地面以推动滑板车,且透过立杆组的把手操控前轮以改变滑板车的行进方向。而近年来为了省力及使用的便利性,这类的滑板车进一步开发有电动型,让使用者可直接站立于踏板上,而以电动机为动力源进行驱动,这类电动型滑板车可作为短途的交通代步工具;为了提升滑板车行进间的舒适性,且减少相关零件因震动而损坏,通常会于踏板与后轮间设置直竖状的减震器,以吸收后轮因地面不平所产生的震动。然而,现有的结构中,如将减震器设于后轮侧边则需要两侧均有才能保持平衡,如此会使结构复杂化,且滑板车后端的宽度变宽,而减震器如设于后轮上方,则滑板车后端的高度变高,不论何者都会使滑板车后轮结构趋于复杂化,且占用体积大,也会影响收纳及携行的便利性,再者直竖状的减震器在设置时为了降低高度,会造成其能作用的吸震行程受到同步限制,故现有滑板车的减震器设计确实有待商榷,有待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有效简化整体结构,降低高度所占用体积,且能便于收纳及外出携行,同时其能增加吸震的作用行程,进而提升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增进使用的舒适性,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设于滑板车的一踏板及一后轮间;其中踏板与该后轮两侧间分别设有一相对后叉件,该后叉件具有一对应踏板的第一轴部、一对应后轮的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部,其中第三轴部位于第一、二轴部的轴心连接线的下方,令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一轴部可相对枢设于踏板枢动,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二轴部可供设于后轮的轮轴两端,且该踏板于两侧后叉件下方枢设有一具压缩缓冲作用的减震组中段,且该减震组的一端枢设于一锁设在后叉件第三轴部的轴杆,令该轴杆可拉动减震组产生缓冲作用。优选的,该后叉件可以呈L字形体。优选的,该踏板后端具有一第一孔,并利用两侧的锁固件同步锁掣两侧的后叉件第一轴部。优选的,该两侧的后叉件第一轴部间设有一撑杆。优选的,该踏板后端具有一第二孔,并利用两侧的锁固件同步枢锁该减震组的两侧。优选的,该减震组具有一安装基座,该安装基座两侧被枢锁于踏板间,且该安装基座间滑设有一拉杆,而该拉杆对应后叉件一端锁设有一供该轴杆穿枢的拉杆座,且该拉杆另一端利用一锁设有一限位环块,而该安装基座与该限位环块间设有一供产生压缩缓冲作用的压缩弹件。优选的,该拉杆座利用一锁固件锁设于拉杆端部。优选的,该限位环块利用一锁固件锁设于拉杆端部。优选的,该拉杆外部套设有一软性轴套。优选的,该踏板两侧内壁于对应两侧后叉件端部分别覆设有一护片,该护片上端具有对应后叉件第一轴部的第一锁孔,该护片下端具有对应踏板枢设减震组中段的第二锁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能利用设于踏板与后轮两侧间后叉件的减震组,可将该后轮的上、下波动被横向的减震组所吸收,除了能有效简化构件,且能降低高度体积,以节省收纳及携行时所占用体积,其能增加吸震作用的距离,进而提升整体的减震效果,以增进使用的舒适性,并减少零组件因震动损坏的机率,大幅提高其实用性,故能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高产品经济效益与竞争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组成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中减震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在实际使用时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创作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滑板车主要于一踏板10前端利用竖管11枢设有一立杆组20,该立杆组20具有一穿出竖管11顶端的把手21及一穿出竖管11底端的前轮25,而该踏板10的后端设有一后轮30,且该踏板10与该后轮30间设有一拉压减震机构40,令该后轮30可利用该拉压减震机构40相对踏板10产生吸震缓冲作用;关于该拉压减震机构40的详细构成,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2和图3所示,其中踏板10后端两侧与该后轮30两侧间分别设有一相对后叉件41,该后叉件41具一对应踏板10的第一轴部411、一对应后轮30的第二轴部412及一第三轴部413,其中第三轴部413位于第一、二轴部(411、412)轴心连接线的下方,令该后叉件41可呈L字形体,且该踏板10后端具有一第一孔15,而该踏板10于两侧第一孔15与后叉件41第一轴部411间枢设有一撑杆415,两侧的后叉件41分别利用一锁固件150锁于撑杆415两端,令该后叉件41可利用该第一轴部411相对踏板10枢动,该两侧的后叉件41的第二轴部412可供设于后轮30中心的轮轴35两端,令该后轮30能被两侧的后叉件41带动相对踏板10上、下枢动,而该后叉件41与踏板10间设有一具压缩缓冲作用的减震组42,该减震组42的一端枢设于一锁设在两后叉件41异于后轮30第三轴部413间的轴杆49,该踏板10后端于第一孔15下方具有一第二孔16,供由踏板10两侧分别利用一锁固件160枢锁该减震组42,令该减震组42可于该踏板10固定位置枢转,使该后轮30的上、下震动可以透过该枢转的后叉件41被横向设置的减震组42所压缩吸收;如图4所示,该减震组42可以具有一安装基座43,该安装基座43两侧被前述两侧锁固件160枢锁于踏板10的第二孔16间,且该安装基座43间滑设有一拉杆44,而该拉杆44对应后叉件41一端利用一锁固件450锁设有一供前述轴杆49穿枢的拉杆座45,该拉杆44套设有一软性轴套46,且该拉杆44另一端利用一锁固件470锁设有一限位环块47,且该安装基座43与该限位环块47间设有一供产生压缩缓冲作用的压缩弹件48,令两侧后叉件41因后轮30震动枢转时,两后叉件41可透过轴杆49以拉杆座45拉动拉杆44,以作动该限位环块47压缩该压缩弹件48产生缓冲作用;根据某些实施例,该踏板10两侧内壁于对应两侧后叉件41端部分别覆设有一护片50,该护片50上端具有对应踏板10第一孔15的第一锁孔51,各该护片50下端具有对应踏板10第二孔16的第二锁孔52,供利用前述的相对锁固件(150、160)锁掣;由此可组构成一结构简单、且可横向吸震的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透过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创作在使用上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当滑板车的后轮30因路面不平而向上震动时,可利用后轮30两侧的后叉件41相对踏板10逆时针转动,此时两后叉件41可拉动穿枢于第三轴部413的轴杆49,而由于该减震组42的安装基座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设于滑板车的一踏板及一后轮间;其特征在于:其中踏板与该后轮两侧间分别设有一相对后叉件,该后叉件具有一对应踏板的第一轴部、一对应后轮的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部,其中第三轴部位于第一、二轴部的轴心连接线的下方,令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一轴部可相对枢设于踏板枢动,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二轴部可供设于后轮的轮轴两端,且该踏板于两侧后叉件下方枢设有一具压缩缓冲作用的减震组中段,且该减震组的一端枢设于一锁设在后叉件第三轴部的轴杆,令该轴杆可拉动减震组产生缓冲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设于滑板车的一踏板及一后轮间;其特征在于:其中踏板与该后轮两侧间分别设有一相对后叉件,该后叉件具有一对应踏板的第一轴部、一对应后轮的第二轴部及一第三轴部,其中第三轴部位于第一、二轴部的轴心连接线的下方,令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一轴部可相对枢设于踏板枢动,该两侧的后叉件的第二轴部可供设于后轮的轮轴两端,且该踏板于两侧后叉件下方枢设有一具压缩缓冲作用的减震组中段,且该减震组的一端枢设于一锁设在后叉件第三轴部的轴杆,令该轴杆可拉动减震组产生缓冲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后叉件可以呈L字形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踏板后端具有一第一孔,并利用两侧的锁固件同步锁掣两侧的后叉件第一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侧的后叉件第一轴部间设有一撑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拉压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踏板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