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15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涉及混凝土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其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钢衬节包括顶板、左侧板、底板、右侧板、第一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第四连接折板,各部件采用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对接焊缝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焊接所形成的角焊缝,更加方便切坡口和焊接施工,对接焊缝周边厚度一致,焊接质量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检测作业面为平面,也便于焊接质量检测。并且,钢衬节的四个角缘处不是直角,避免了四个直角角缘处应力集中的问题,更加利于混凝土结构振捣密实,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坝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
技术介绍
大中型混凝土坝内设置有矩形孔口泄洪结构,矩形孔口泄洪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通过焊接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钢衬节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由顶板、左侧板、底板、右侧板四块钢板依次焊接而成,由于顶板、左侧板、底板、右侧板依次相互垂直设置,焊接形成的焊缝为角焊缝,角焊缝的角缘处形状不规则,厚度不一致,给射线等检测手段准确检测带来难度,影响焊接质量检测效果。同时,钢衬节的四个直角角缘处存在应力集中,也不利于混凝土结构振捣密实,影响矩形孔口泄洪结构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焊接质量检测、施工质量较好的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坝内的矩形孔口泄洪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钢衬节包括顶板、左侧板、底板、右侧板,还包括第一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第四连接折板,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一连接折板,第一连接折板位于顶板的下方,且顶板与第一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左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二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左侧板的右方,位于且左侧板与第二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且底板与第三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右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四连接折板,第四连接折板位于右侧板的左方,且右侧板与第四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顶板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与左侧板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顶板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与左侧板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左侧板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与底板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左侧板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与底板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底板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与右侧板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底板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与右侧板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右侧板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与顶板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右侧板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与顶板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进一步的是,顶板与底板的形状、尺寸相同,且顶板与底板相互平行设置,左侧板与右侧板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左侧板与右侧板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是,顶板与第一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左侧板与第二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底板与第三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右侧板与第四连接折板之间的夹角为135°。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第四连接折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进一步的是,顶板与第一连接折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是,左侧板与第二连接折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是,底板与第三连接折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是,右侧板与第四连接折板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和第四连接折板,顶板、左侧板、底板和右侧板通过第一连接折板、第二连接折板、第三连接折板和第四连接折板依次焊接成钢衬节,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对接焊缝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焊接所形成的角焊缝,更加方便切坡口和焊接施工,对接焊缝周边厚度一致,焊接质量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检测作业面为平面,也便于焊接质量检测。并且,钢衬节的四个角缘处不是直角,避免了四个直角角缘处应力集中的问题,更加利于混凝土结构振捣密实,提高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孔口钢衬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衬节的结构示意图;标记为:钢衬节1、顶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第一连接折板15、第二连接折板16、第三连接折板17、第四连接折板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下文中所涉及方位以图2中各部件方位为基准。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1,钢衬节1包括顶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还包括第一连接折板15、第二连接折板16、第三连接折板17、第四连接折板18,顶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一连接折板15,第一连接折板15位于顶板11的下方,且顶板11与第一连接折板15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左侧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二连接折板16,第二连接折板16左侧板12的右方,位于且左侧板12与第二连接折板16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底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折板17,第三连接折板17位于底板13的上方,且底板13与第三连接折板17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右侧板14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四连接折板18,第四连接折板18位于右侧板14的左方,且右侧板14与第四连接折板18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底板13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与右侧板14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底板13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与右侧板14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右侧板14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与顶板11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右侧板14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与顶板11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构成钢衬节1各部件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对接焊缝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焊接所形成的角焊缝,更加方便切坡口和焊接施工,对接焊缝周边厚度一致,焊接质量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检测作业面为平面,也便于焊接质量检测。并且,钢衬节1的四个角缘处不是直角,避免了四个直角角缘处应力集中的问题,更加利于混凝土结构振捣密实,提高施工质量。具体的,为了保证钢衬节1构成的孔口钢衬结构的强度,,在如图2所示,顶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的形状均为矩形,顶板11与底板13的形状、尺寸相同,且顶板11与底板13相互平行设置,左侧板12与右侧板14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左侧板12与右侧板14相互平行设置。为了更进一步便于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1),钢衬节(1)包括顶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折板(15)、第二连接折板(16)、第三连接折板(17)、第四连接折板(18),顶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一连接折板(15),第一连接折板(15)位于顶板(11)的下方,且顶板(11)与第一连接折板(15)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n左侧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二连接折板(16),第二连接折板(16)左侧板(12)的右方,位于且左侧板(12)与第二连接折板(16)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底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折板(17),第三连接折板(17)位于底板(13)的上方,且底板(13)与第三连接折板(17)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右侧板(14)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四连接折板(18),第四连接折板(18)位于右侧板(14)的左方,且右侧板(14)与第四连接折板(18)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n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n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n底板(13)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与右侧板(14)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底板(13)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与右侧板(14)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n右侧板(14)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与顶板(11)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右侧板(14)上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与顶板(11)右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坝内的孔口泄洪结构,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孔口钢衬,孔口钢衬的四周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孔口钢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设置的钢衬节(1),钢衬节(1)包括顶板(11)、左侧板(12)、底板(13)、右侧板(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折板(15)、第二连接折板(16)、第三连接折板(17)、第四连接折板(18),顶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一连接折板(15),第一连接折板(15)位于顶板(11)的下方,且顶板(11)与第一连接折板(15)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
左侧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二连接折板(16),第二连接折板(16)左侧板(12)的右方,位于且左侧板(12)与第二连接折板(16)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底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三连接折板(17),第三连接折板(17)位于底板(13)的上方,且底板(13)与第三连接折板(17)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右侧板(14)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一块第四连接折板(18),第四连接折板(18)位于右侧板(14)的左方,且右侧板(14)与第四连接折板(18)之间的夹角在90°-180°之间;
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顶板(11)左侧的第一连接折板(15)与左侧板(12)上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
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左侧板(12)下侧的第二连接折板(16)与底板(13)左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焊接形成的焊缝为对接焊缝;
底板(13)右侧的第三连接折板(17)与右侧板(14)下侧的第四连接折板(1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强郑付刚贺春晖赖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