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4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属于泥石流防护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垫层,所述垫层的长度方向横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垫层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拦石柱,相邻两个所述拦石柱之间交叉设置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拦石柱被撞断的可能性、提高拦石柱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
技术介绍
山洪、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且具有突发性,而我国国土面积约有三分之二是山区地形,因此泥石流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分布相当广泛,灾害比较严重。但是,目前泥石流灾害的预报手段尚不成熟,因此,为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小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性。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4728348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泥石流用防护系统,包括桩拦挡结构,所述的桩拦挡结构包括拦石柱和加强连接系,所述的拦石柱沿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相互间隔的布置在所述的沟道基础上,所述拦石柱的上端通过所述的加强连接系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较大的石块下落至相邻两个拦石柱之间时,由于两个拦石柱之间没有设置任何支撑石块的结构,石块的重量基本由拦石柱承担,容易造成拦石柱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以降低拦石柱被撞断的可能性、提高拦石柱的稳定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包括垫层,所述垫层的长度方向横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垫层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拦石柱,相邻两个所述拦石柱之间交叉设置有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两个拦石柱之间设置支撑板,且支撑板两两交叉设置,可增强支撑板的承载能力,降低拦石柱被石块撞断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拦石柱的一侧设有防护网,其中,所述防护网的长度方向与若干所述拦石柱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石柱的一侧设置防护网,防护网可将大块的石块拦截住,或消减石块的动能,从而减小泥石流可能造成的破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拦石柱远离山脚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拦石柱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石柱远离山脚的一侧设缓冲垫,当大块石块从山上滚下来时,石块直接作用于缓冲垫,可降低石块对拦石柱的冲击力,有利于提高拦石柱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拦石柱靠近山脚的一侧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与所述拦石柱形成预定的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拦石柱靠近山脚的一侧设置斜撑柱,且写支撑柱与拦石柱形成一定的夹角,使斜撑柱可对拦石柱进行斜支撑,有利于增强拦石柱的抗冲击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层的一侧设有加强桩,所述加强桩沿竖直方向锚入山体内,且所述加强桩靠近所述垫层的一侧垂直延伸至所述垫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层的底部设置加强桩,加强桩锚入山体内,且加强桩延伸至垫层内,有利于提高垫层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拦石坝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层靠近山脚的一侧设有护坦,所述护坦远离所述垫层的一侧延伸至山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坦的设置,可削减石块以及石浆的动能,减小石块或石浆对民房、林木等的破坏性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坦沿泥石流的运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消能墩,所述消能墩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垫层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坦沿起长度方向设置消能墩,消能墩竖直向下设置,且消能墩的表面高于护坦的表面,可进一步削减石块或石浆的动能,降低泥石流的破坏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层设有两桩挡结构,两所述桩挡结构垂直设置在垫层上,且两所述桩挡结构位于所述拦石柱相对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拦石柱相对的两侧设桩挡结构,可增强拦石柱的稳定性,同时提高拦石柱的抗冲击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层远离山脚的一侧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侧面的剖视图看,垫层的下层粗上层细,形成底盘较大的垫层,增大了垫层与山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垫层的承载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相邻的两个拦石柱之间设置支撑板,且支撑板两两交叉设置,可增强支撑板的承载能力,降低拦石柱被石块撞断的可能性;2.拦石柱的一侧设置防护网,防护网可将大块的石块拦截住,或消减石块的动能,从而减小泥石流可能造成的破坏;3.拦石柱远离山脚的一侧设缓冲垫,当大块石块从山上滚下来时,石块直接作用于缓冲垫,可降低石块对拦石柱的冲击力,有利于提高拦石柱的稳定性;4.在拦石柱靠近山脚的一侧设置斜撑柱,且写支撑柱与拦石柱形成一定的夹角,使斜撑柱可对拦石柱进行斜支撑,有利于增强拦石柱的抗冲击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泥石流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拦石坝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拦石坝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拦石坝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1、沟道基础;1-2、拦石柱;1-3、加强联接系;1、垫层;2、拦石柱;21、支撑板;3、缓冲垫;31、麻绳;4、防护网;5、斜撑柱;6、桩挡结构;7、加强桩;8、护坦;81、消能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包括垫层1,垫层1沿竖直方向由山体内往山体外侧延伸。其中,垫层1的长度方向横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且垫层1远离山体的一侧沿垫层1的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拦石柱2,本实施例中,垫层1以及拦石柱2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垫层1远离山脚的一侧沿与泥石流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形成底盘较大的垫层1,可提高垫层1的承载能力。当泥石流发生时,倾泻而下的比较大块的石块可被拦石柱2拦截住,以防出现大量的石块冲击、碰撞泥石流经过的下游沟道,既可以有效地保护民房,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林木。参照图2和图3,由于石块从山上冲下来的时候,冲击力比较大,为减小石块对拦石柱2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拦石柱2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垫3,缓冲垫3的横截面呈“U”字型,且缓冲垫3盖设在拦石柱2远离坡脚的一侧。另外,为便于更换缓冲垫3,缓冲垫3与拦石柱2可拆卸连接。其中,缓冲垫3可通过麻绳31绑在拦石柱2上,也可以通过锁扣将缓冲垫3锁在锁扣上。但是,当采用锁扣锁定时,锁扣宜采用钢制材料,因为塑料材料容易被砸烂。本实施例中,缓冲垫3以麻绳31固定为例。其中,缓冲垫3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麻绳31,相对设置的两个麻绳31分别往背离缓冲垫3的一侧运动,并绑缚在拦石柱2背离缓冲垫3的一侧。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拦石柱2靠近山脚的一侧设有防护网4,防护网4的长度方向与若干拦石柱2的延伸方向一致,可拦截部分从相邻两个拦石柱2之间的间隙穿过来的石块。为加强拦石柱2的抗冲击性,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1),所述垫层(1)的长度方向横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垫层(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拦石柱(2),相邻两个所述拦石柱(2)之间交叉设置有支撑板(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1),所述垫层(1)的长度方向横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垫层(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拦石柱(2),相邻两个所述拦石柱(2)之间交叉设置有支撑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柱(2)的一侧设有防护网(4),其中,所述防护网(4)的长度方向与若干所述拦石柱(2)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柱(2)远离山脚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与所述拦石柱(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柱(2)靠近山脚的一侧设有斜撑柱(5),所述斜撑柱(5)与所述拦石柱(2)形成预定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护的拦石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桂林朱建军贝永辉陈湛张菲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