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207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动发电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动力输出部,所述动力输出部与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制动。本申请的动力传动系统,极大地丰富车辆的工作模式,增加动力驱动的方式,提高驱动效率,提升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和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地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种,通过发动机和/或电机进行驱动,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改善传动效率、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但是,专利技术人所了解的相关技术中,部分动力传动系统无法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传动形式单一,部分动力传动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但整体结构过于复杂,且无法实现发动机单独工作,没有增程模式,实用性能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发动机可独立驱动,且有高低速挡,可实现增程模式,纯电模式可双电机驱动,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且整体结构简单,空间尺寸较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电动发电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动力输出部,所述动力输出部与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制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电动发电单元和发动机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与动力输出部相连,以及电机驱动单元与动力输出部配合,极大地丰富了车辆的工作模式,增加动力驱动的方式,以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时,均可合理性地适应当前的运行工况,提高系统的驱动效率,降低油耗,提升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性能。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元件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三元件选择性地接合。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制动元件,所述制动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元件与变速器的壳体选择性地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第一元件为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三元件为齿圈。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电动发电单元、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发动机沿所述第一元件的轴向依次布置。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主传动轴,所述第一元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主传动轴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第二元件空套设置于所述主传动轴,且所述第二元件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动力输出部包括:动力传动轴和设于所述动力传动轴上的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形成为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输入齿轮副,所述输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元件相连。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动力传动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处于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动力传动系统100,电动发电单元11,第一输入齿轮111,第二输入齿轮112电机驱动单元12,电机输出齿轮121,发动机2,行星齿轮机构3,第一元件31,第二元件32,传动齿轮321,第三元件33,主传动轴34,动力输出部4,动力传动轴41,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43,双离合器5,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制动元件6,差速器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该动力传动系统100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具有燃油低速挡和高速挡,低速挡可输出较高扭矩,高速挡适合高速巡航工况,该系统利于提高系统效率,提升动力性,降低油耗,且在增程模式中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包括:电动发电单元11、电机驱动单元12、发动机2、行星齿轮机构3和动力输出部4。如图1所示,电动发电单元11的输出端和发动机2的输出端均可与行星齿轮机构3动力耦合连接,且行星齿轮机构3与动力输出部4的输入端相连,以使电动发电单元11输出的驱动力和/或发动机2输出的驱动力均可输出给行星齿轮机构3,并输出至动力输出部4。其中,动力输出部4与差速器7的输入端相连,这样,行星齿轮机构3可将驱动输出给差速器7以用于驱动车辆运行。行星齿轮机构3包括第一元件31、第二元件32和第三元件33,其中,第一元件31中的一个为齿圈、另一个为太阳轮,第一元件31与电动发电单元1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元件32与动力输出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元件31和第三元件33可选择性地与发动机2的输出端相连。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第二元件32为行星架,即行星齿轮机构3通过行星架将动力输出给动力输出部4,进而向差速器7输出。这样,第一元件31和第三元件33均与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啮合,以使第一元件31上的驱动力和第三元件33上的驱动力均可通过第二元件32输出给动力输出部4。由此,电动发电单元11输出的驱动力可通过第一元件31进入行星齿轮机构3,进而通过第二元件32输出。发动机2输出的驱动力可通过第一元件31进入行星齿轮机构3,也可通过第三元件33进入行星齿轮机构3,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发动机2可与电动发电单元11共同作用于第一元件31,以实现第一元件31到第二元件32的混合动力传递路径,或者发动机2也可作用于第三元件33,从第三元件33输出给第二元件32,从而实现发动机2和电动发电单元11不同路径的动力传递。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动发电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n动力输出部,所述动力输出部与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n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制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发电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
动力输出部,所述动力输出部与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电动发电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第三元件可选择性地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元件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三元件选择性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元件,所述制动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三元件与变速器的壳体选择性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为太阳轮,所述第二元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三元件为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朝费学安华煜王逢春潘世翼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