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07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乘用车电机悬置系统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悬置安装部是一体铸造成型的,所述悬置安装部包括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接处朝外相对延伸出的第一悬置安装部和第二悬置安装部。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CAE分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悬置支架总成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其结构能够解决悬置支架质量过重和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无需焊接,工艺复杂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电动乘用车电机悬置系统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多采用冲压件,在此使用过程中,存在冲压件易开裂,易共振等缺点,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冲压件主要采用金属件焊接而成,受焊接质量以及车辆耐久的影响,焊缝强度会存在减弱,焊缝处会出现最大应力点,整车在恶劣环境下行驶时,尤其在极端工况下,存在焊缝易开裂的风险;2.悬置金属部分安装孔采用冲孔处理,收到冲压机器的误差影响,安装孔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没有模具保证安装孔的精度高;3.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空间布置影响,冲压金属部分采结构强度限制,不易做出复杂结构的外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存在的冲压件易开裂、易共振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悬置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悬置安装部是一体铸造成型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部前方上表面,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与车架横梁的拐部相适配,所述悬置安装部包括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接处朝外相对延伸出的第一悬置安装部和第二悬置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方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侧面连接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第一连接部后侧的第二连接部两侧沿上下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底面连接配合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r>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和第二悬置安装部中的其中一悬置安装部上预设有第一悬置安装孔,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上对应的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柱,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与连接柱上与第一悬置安装孔相对的开设有内部带有内螺纹的第二悬置安装孔。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外侧。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面分别为与第二连接部上表面过渡配合的过渡弧面。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之间的第二连接部后侧面为向前凹设的弧形面。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和第二悬置安装部的上端分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前方上部,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和第二悬置安装部的后端分别延伸至第二连接部下表面尾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CAE分析,本技术所述的悬置支架总成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其结构能够解决悬置支架质量过重和强度不足的问题。2.在同样采用铝材料的条件下,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铸造成型的结构强度比焊接结构强度增大13.6%。3.当采用铸铝材料制成时,重量比原结构减轻0.86kg,降低26.3%。4.本技术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无需焊接,工艺复杂度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为图3的右视图。图中:1-第一连接部,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过渡弧面,2-第二连接部,21-第三安装孔,22-第四安装孔,23-弧形面,3-悬置安装部,31-第一悬置安装部,32-第二悬置安装部,33-第一悬置安装孔,34-第二悬置安装孔,35-连接柱,4-线缆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技术方案的教导。还有就是,在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是以图3所示方位定义的,这是为了更方便的说明各元件的位置关系。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是一体铸造成型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设于第二连接部2前方上表面,且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车架横梁的拐部相适配,所述悬置安装部3包括由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交接处朝外相对延伸出的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上方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侧面连接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位于第一连接部1后侧的第二连接部2两侧沿上下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底面连接配合的第三安装孔21和第四安装孔22;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中的其中一悬置安装部上预设有第一悬置安装孔33,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上对应的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柱35,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与连接柱35上与第一悬置安装孔33相对的开设有内部带有内螺纹的第二悬置安装孔34。具体使用时,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安装于车架横梁侧面,第三安装孔21和第四安装孔22分别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安装于车架横梁底面上,悬置安装螺栓的螺柱依次穿过第一悬置安装孔33、悬置胶垫后与第二悬置安装孔34螺纹配合,这样的结构方式能够减少螺母的紧固。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均一体铸造成型的,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第三安装孔21、第四安装孔22以及第一悬置安装孔33均是预设的,也就是说预先铸造成型的,而第二悬置安装孔34由于其工艺需求是采用冲孔处理而成的。预设的安装孔相对于冲孔,精度更高。优选的,本技术采用铸造工艺成型相对于焊接结构能充分利用整车装配空间,使得本技术所述的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结构更加合理。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采用铸铝材料制成,铝材料外形美观且无需采用电镀处理,表面抗腐蚀能力增强。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是一体铸造成型的;/n所述第一连接部(1)设于第二连接部(2)前方上表面,且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车架横梁的拐部相适配,所述悬置安装部(3)包括由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交接处朝外相对延伸出的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n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上方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侧面连接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位于第一连接部(1)后侧的第二连接部(2)两侧沿上下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底面连接配合的第三安装孔(21)和第四安装孔(22);/n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中的其中一悬置安装部上预设有第一悬置安装孔(33),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上对应的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柱(35),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与连接柱(35)上与第一悬置安装孔(33)相对的开设有内部带有内螺纹的第二悬置安装孔(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悬置安装部(3)是一体铸造成型的;
所述第一连接部(1)设于第二连接部(2)前方上表面,且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车架横梁的拐部相适配,所述悬置安装部(3)包括由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交接处朝外相对延伸出的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
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上方两侧沿前后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侧面连接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位于第一连接部(1)后侧的第二连接部(2)两侧沿上下方向分别预设有与车架横梁底面连接配合的第三安装孔(21)和第四安装孔(22);
所述第一悬置安装部(31)和第二悬置安装部(32)中的其中一悬置安装部上预设有第一悬置安装孔(33),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上对应的向外延伸设有连接柱(35),另外一个悬置安装部与连接柱(35)上与第一悬置安装孔(33)相对的开设有内部带有内螺纹的第二悬置安装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乘用车悬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少波张文军丁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