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88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脱模组件及驱动件,第一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第一顶针板与第一模仁固定连接;第二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第二顶针板与第二模仁固定连接;脱模组件与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及后模框连接,脱模组件能够使得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一起脱开后模框之后再让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脱开;驱动件设于后模框与第一顶针板之间,用以驱动第一顶针板与后模框相对运动。通过脱模组件将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开,实现细长件的两级脱模,减少了脱模时模具对模件的粘连及包紧力,脱模顺利而不易将细长件扯断,优化了细长件的脱模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
本技术属于塑料模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模具,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配套设备,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塑料成型的模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热塑模件中经常需要将比较长的筋板,柱体等细长件与模件一体成型,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细长件被模具包覆的面积大,伸入模具的长度深,脱模时粘连比较紧,容易将细长件扯断,如果进一步加大细长件的拔模斜度,则不利于模件的安装,甚至需要将模件进行二次加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优化细长件脱模方式,降低模具对细长件的包紧力。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后模框内,所述第一顶针板与第一模仁固定连接;第二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后模框内,所述第二顶针板与第二模仁固定连接;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及后模框连接,所述脱模组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一起脱开后模框之后再让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脱开;及驱动件,设于后模框与所述第一顶针板之间,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顶针板与后模框相对运动。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顶针板,第一顶针板通过脱模组件拉动第二顶针板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一起脱离后模框;当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一起完全脱离后模框后,需要将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开,驱动件推动第一顶针板继续运动,在脱模组件的动作下,不再拉动第二顶针板运动,从而第二顶针板不再跟第一顶针板一起运动,使得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开,由于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沿细长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包裹住细长件,所以细长件的脱模分为了两级脱模,使得每次脱模时细长件与模具的粘连面积比一次性脱模的面积小很多,因而降低了模具对细长件的包紧力,无需加大细长件的拔模斜度就可顺利脱模,避免了细长件被模具包覆的面积大,伸入模具的长度深,粘连比较紧,脱模时容易将细长件扯断。进一步地,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导向座、导向块及挡块,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座沿开模方向开设有导向孔,垂直于所述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导向块与后模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块沿垂直于所述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内设有压迫面;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弹性连接,所述挡块卡在所述第一孔内,所述挡块设有受迫面,所述受迫面与所述压迫面配合,使得所述挡块能够脱离第一孔。进一步地,所述压迫面及所述受迫面为互相配合的斜面。采用斜面配合非常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采用液压缸驱动,使得脱模过程平稳,冲击小。进一步地,后模框上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均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设置导向柱为了使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运动平稳顺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第一缓冲件,用以缓冲所述第一顶针板对后模框的冲击。防止脱模时模件受冲击被损坏,同时保护第一顶针板以及后模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第二缓冲件,用以缓冲所述第二顶针板对后模框的冲击。保护第二顶针板以及后模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板与后模框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防止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脱离时,模件带动第二顶针板运动,致使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不能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模件的细长件由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沿细长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包裹,通过导向座、导向块及挡块的相互配合运动,使得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分开,实现细长件的两级脱模,减少了模具对模件的粘连,进而减少了脱模时模具对模件的包紧力,在不加大拔模斜度的情况下,脱模顺利而不易将细长件扯断,优化了细长件的脱模方式。2、结构简单,机构小巧灵活,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挡块脱离第一孔的临界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分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脱模组件3及驱动件4。第一顶针板1,滑动设于后模框100内,第一顶针板1与第一模仁20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模仁200嵌入在第二模仁300内。为了防止脱模时模件受冲击被损坏,同时保护第一顶针板1以及后模框100,还可以在第一顶针板1上设置第一缓冲件11,用以缓冲第一顶针板1对后模框100的冲击。第一缓冲件11可以为阻尼器,橡胶垫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橡胶垫。第二顶针板2,滑动设于后模框100内,第二顶针板2与第二模仁30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模仁300嵌入在后模框100内。为了保护第二顶针板2以及后模框100,还可以在第二顶针板2上设有第二缓冲件21,用以缓冲第二顶针板2对后模框100的冲击。第二缓冲件21可以为阻尼器,橡胶垫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橡胶垫。第二顶针板2与后模框100之间还可以设有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杆51及限位凸台52,限位杆51固设于第二顶针板2上,限位凸台52设于后模框100上,限位杆51及限位凸台52的配合可防止第一顶针板1与第二顶针板2脱离时,模件与第二模仁300间的摩擦力过大从而带动第二顶针板2运动,致使第一顶针板1与第二顶针板2不能脱离。为了使第一顶针板1和第二顶针板2运动平稳顺利,在后模框100上还可以设有导向柱101,第一顶针板1及第二顶针板2均滑动套设于导向柱101上。请参阅图3-5,脱模组件3与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及后模框100连接,脱模组件3能够使得第一顶针板1和第二顶针板2一起脱开后模框100之后再让第一顶针板1和第二顶针板2脱开。具体地,在后模框100的两侧均设有脱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所述第一顶针板与第一模仁固定连接;/n第二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所述第二顶针板与第二模仁固定连接;/n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及后模框连接,所述脱模组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一起脱开后模框之后再让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脱开;及/n驱动件,设于后模框与所述第一顶针板之间,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顶针板与后模框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所述第一顶针板与第一模仁固定连接;
第二顶针板,滑动设于后模框内,所述第二顶针板与第二模仁固定连接;
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与所述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及后模框连接,所述脱模组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一起脱开后模框之后再让所述第一顶针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脱开;及
驱动件,设于后模框与所述第一顶针板之间,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顶针板与后模框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件开模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导向座、导向块及挡块,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座沿开模方向开设有导向孔,垂直于所述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导向块与后模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块沿垂直于所述开模方向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内设有压迫面;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弹性连接,所述挡块卡在所述第一孔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杰蹇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正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