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73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采用PLC全自动程序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芬顿氧化池、絮凝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MBR膜池、曝气组件六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解反应和芬顿氧化反应在同时进行,互为弥补,够充分发挥微电解和芬顿氧化反应的降解作用;通过在污水中加入磁性材料,与污水中污染物发生絮凝反应,然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加快分离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医疗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而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医疗废水也随之而产生,医疗废水包括生产废水、设备及地面冲洗废水、生活污水。其成分复杂,浓度和盐分高,且其中含有各类有机污染物和无机重金属污染物等,若对其处理不当,则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将是不可想象的,而现有工艺中对于医疗废水的处理还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包括采用PLC全自动程序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采用钢砼结构,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格栅池和用于调节水质pH的开放式调节池;芬顿氧化池,进行芬顿氧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絮凝沉淀池,包括用于混合絮凝剂的絮凝池,用于污泥沉淀的斜管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以及用于分离泥饼的板框压滤机;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采用组合式双环填料,包括一级生物接触厌氧池和一级接触氧化池,通过A/O生物接触氧化将污水中的可生化污染物进行降解;MBR膜池,内装沉浸式平片膜,用于固液分离,微生物固体可有效地被截留在反应器中,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并通过埋管安装在所述废水收集池、所述芬顿氧化池、所述接触氧化池底部的曝气头。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芬顿氧化池上安装有微电解装置。所述微电解装置的电流符合如下方程式。其中,ce为电流效率,与微电解装置的自身参数有关;F为法拉第常数;V为污水体积;I为电解电流强度;将Fe3+还原成Fe2+所需要的电子数,等于1;C0、R0、S0分别为污水中还原物、亚铁离子、过氧化氢的浓度;a、b、c为污水中还原物、亚铁离子、过氧化氢的反应级数。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絮凝池包括絮凝箱体,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体一端顶部的进水管,通过密封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箱体的中轴线上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呈螺旋形均匀分布的桨叶,以及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体另一端底部的出水口;沉淀池包括多级沉淀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沉淀箱体中部的斜管座,以预定角度倾斜固定在所述斜管座上的呈蜂窝分布的斜管,斜管座顶部与沉淀箱体之间形成的溢流出水道,以及均匀分布在所述沉淀箱体底部的多个三角排泥堰;排泥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三角排泥堰之间的排泥管道,设置在所述排泥管道内部的主轴,沿着所述主轴旋转方向同侧的螺旋叶片,在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周边设置有毛刷以及通过减速器与主轴相连接的伺服电机;清水池包括与所述溢流出水道相连通的清水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清水箱体中部的斜管座,以预定角度倾斜固定在所述斜管座上的呈蜂窝分布的斜管,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体底部的三角排泥堰,以及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体顶部的出水管。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填料以直径为12~15cm的塑料环作为骨架,在其表面负载有20~25cm的纤维,通过支撑柱将塑料环串联、固定起来。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曝气头包括:电磁阀,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的曝气管组,呈螺旋线均匀分布在所述曝气管组上的曝气孔,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曝气管组上呈螺旋线分布、且与所述曝气孔彼此贴合的螺纹套,设置在所述螺纹套侧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的凹槽,与所述螺纹套一端相连接、放置再所述曝气孔上的活塞,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活塞的弹性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医药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医疗废水通入废水收集池中,通过碱泵调节pH值至6~8,并持续曝气18~36h;S2、将废水收集池中的废水送至芬顿氧化池,加酸调节pH值至2~3,然后加入硫酸铁溶液中至0.01~0.03mmol/L和过氧化氢溶液至0.1~0.5mmol/L,然后进行芬顿氧化24~48h,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S3、将废水收集池中的废水送至絮凝沉淀池,加碱调节pH值至9~10,然后将加入PAC溶液,然后通过斜管沉淀池分离;S4、将斜管沉淀池分离的上层污水,通过厌氧池和接触氧化池,通过A/O生物接触氧化将污水中的可生化污染物进行降解,然后通过MBR膜池,固液分离,将微生物固体可有效地被截留在反应器中;S5、将斜管沉淀池分离的下层污泥,通入污泥浓缩池加入PAC溶液、PAM溶液,进一步絮凝,然后通过板框压滤机压制成滤饼做其它处理。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PAC溶液、PAM溶液中加入有少量的不溶性磁性材料。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污泥浓缩池中污泥先通入高速剪切机中,将混凝絮体被打碎,把磁性絮凝剂筛选出来,然后将污泥从底部的排污阀流出,通入板框压滤机。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接触氧化池的挂膜方法如下:在容积50L的塑料桶中装入35~40L活性污泥,然后将填料放入其中,期间通过空气压缩机持续向桶进行闷曝,并向每天向桶内添加足量的缩味精废液、葡萄糖、碳酸铵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与污泥接触3~5天,最后将填料装入生物接触氧化柱中,并在生物接触柱底部安装一个曝气头。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厌氧池的挂膜方法如下:在容积50L的塑料桶中装入35~40L活性污泥,然后将填料放入其中,期间采用不曝气,向每天向桶内添加足量的缩味精废液、葡萄糖、碳酸铵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与污泥接触5~7天,最后将填料装入水解酸化柱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通过电解反应和芬顿氧化反应在同时进行,互为弥补,够充分发挥微电解和芬顿氧化反应的降解作用;通过在污水中加入磁性材料,与污水中污染物发生絮凝反应,然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加快分离的速度。在设备方面,通过将絮凝沉淀池中的斜管设计成蜂窝状的六边形管道,通过斜管将污水分割成多个薄层,污水在斜管内流动的水力半径很小,有利絮凝团被吸附、沉淀,同时,增加了沉淀池的面积,缩短了颗粒沉淀距离,提高了沉淀效率;通过定期旋转、或以较慢的速度旋转絮凝沉淀池中的螺旋出料杆,将污泥排出,避免长时间的污泥堆积,影响絮凝沉淀反应一体化装置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絮凝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斜管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曝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絮凝箱体1、进水管2、转轴3、桨叶4、出水口5、沉淀箱体6、斜管座7、斜管8、溢流出水道9、三角排泥堰10、排泥管道11、螺旋出料杆12、清水箱体13、出水管14、控制阀15、穿孔曝气管16、主轴121、螺旋叶片122、毛刷123、曝气管组171、曝气孔172、螺纹套173、凹槽174、活塞175、弹性件176。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PLC全自动程序依次连接的:/n废水收集池,采用钢砼结构,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格栅池和用于调节水质pH的开放式调节池;/n芬顿氧化池,进行芬顿氧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n絮凝沉淀池,包括用于混合絮凝剂的絮凝池,用于污泥沉淀的斜管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以及用于分离泥饼的板框压滤机;/n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采用组合式双环填料,包括一级生物接触厌氧池和一级接触氧化池,通过A/O生物接触氧化将污水中的可生化污染物进行降解;/nMBR膜池,内装沉浸式平片膜,用于固液分离,微生物固体可有效地被截留在反应器中,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n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并通过埋管安装在所述废水收集池、所述芬顿氧化池、所述接触氧化池底部的曝气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PLC全自动程序依次连接的:
废水收集池,采用钢砼结构,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格栅池和用于调节水质pH的开放式调节池;
芬顿氧化池,进行芬顿氧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絮凝沉淀池,包括用于混合絮凝剂的絮凝池,用于污泥沉淀的斜管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以及用于分离泥饼的板框压滤机;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采用组合式双环填料,包括一级生物接触厌氧池和一级接触氧化池,通过A/O生物接触氧化将污水中的可生化污染物进行降解;
MBR膜池,内装沉浸式平片膜,用于固液分离,微生物固体可有效地被截留在反应器中,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
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并通过埋管安装在所述废水收集池、所述芬顿氧化池、所述接触氧化池底部的曝气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氧化池上安装有微电解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装置的电流符合如下方程式:



其中,为电流效率,与微电解装置的自身参数有关;F为法拉第常数;V为污水体积;为电解电流强度;将还原成所需要的电子数,等于1;、、分别为污水中还原物、亚铁离子、过氧化氢的浓度;、、为污水中还原物、亚铁离子、过氧化氢的反应级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包括:
絮凝池,包括絮凝箱体,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体一端顶部的进水管,通过密封轴承固定安装在所述絮凝箱体的中轴线上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呈螺旋形均匀分布的桨叶,以及设置在所述絮凝箱体另一端底部的出水口;
沉淀池,包括多级沉淀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沉淀箱体中部的斜管座,以预定角度倾斜固定在所述斜管座上的呈蜂窝分布的斜管,斜管座顶部与沉淀箱体之间形成的溢流出水道,以及均匀分布在所述沉淀箱体底部的多个三角排泥堰;
排泥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三角排泥堰之间的排泥管道,设置在所述排泥管道内部的主轴,沿着所述主轴旋转方向同侧的螺旋叶片,在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周边设置有毛刷以及通过减速器与主轴相连接的伺服电机;
清水池,包括与所述溢流出水道相连通的清水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清水箱体中部的斜管座,以预定角度倾斜固定在所述斜管座上的呈蜂窝分布的斜管,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体底部的三角排泥堰,以及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体顶部的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以直径为12~15cm的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壹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