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3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包括:机舱;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后板;下A柱;内板加强板;前纵梁;连接板;上短梁;塔座;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内板加强板、前纵梁后板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前围板横梁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塔座;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下A柱。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在满足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减轻自重;有效避免结构撕裂等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前部横梁结构是以钢材为主要材料,主要通过前围横梁两侧与纵梁和梁柱焊接,整体与前围板焊接为一体的结构。上述汽车前部横梁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主要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的传导不合理,无法保证成员舱和机舱结构的完整性,存在撕裂和结构失稳的问题。2、不利于汽车轻量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满足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减轻自重;有效避免结构撕裂等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包括:机舱;紧固连接在机舱前侧端部的前围板横梁,分别固连在前围板横梁一端侧的前纵梁后板,固连在前纵梁后板上的下A柱,前纵梁后板与机舱固连,下A柱与机舱固连;内板加强板,前纵梁后板和前围板横梁分别与内板加强板固连;前纵梁,内板加强板和前纵梁后板分别与前纵梁固连;连接板,连接板固连在前纵梁上;上短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舱(T);/n紧固连接在所述机舱(T)前侧端部的前围板横梁(13),固连在所述前围板横梁(13)一端侧的前纵梁后板(14),固连在所述前纵梁后板(14)上的下A柱(7),所述前纵梁后板(14)与所述机舱固连,所述下A柱(7)与所述机舱固连;/n内板加强板(12),所述前纵梁后板(14)和所述前围板横梁(13)分别与所述内板加强板(12)固连;/n前纵梁(3),所述内板加强板(12)和所述前纵梁后板(14)分别与所述前纵梁(3)固连;/n连接板(4),连接板(4)固连在所述前纵梁(3)上;/n上短梁(5),所述连接板(4)和所述下A柱(7)分别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T);
紧固连接在所述机舱(T)前侧端部的前围板横梁(13),固连在所述前围板横梁(13)一端侧的前纵梁后板(14),固连在所述前纵梁后板(14)上的下A柱(7),所述前纵梁后板(14)与所述机舱固连,所述下A柱(7)与所述机舱固连;
内板加强板(12),所述前纵梁后板(14)和所述前围板横梁(13)分别与所述内板加强板(12)固连;
前纵梁(3),所述内板加强板(12)和所述前纵梁后板(14)分别与所述前纵梁(3)固连;
连接板(4),连接板(4)固连在所述前纵梁(3)上;
上短梁(5),所述连接板(4)和所述下A柱(7)分别与所述上短梁(5)固连;
塔座(6),所述前纵梁(3)和所述上短梁(5)分别与所述塔座(6)固连,其中:
所述前纵梁(3)受力将力通过所述内板加强板(12)、所述前纵梁后板(14)传递至所述机舱;和/或
所述前纵梁(3)受力将力通过所述前围板横梁(13)传递至所述机舱;和/或
所述前纵梁(3)受力将力通过所述连接板(4)、所述上短梁(5)传递至所述塔座(6);和/或
所述前纵梁(3)受力将力通过所述连接板(4)、所述上短梁(5)传递至所述下A柱(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横梁(13)两侧的结构设为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前围板横梁(13)两侧的两个塔座(6)之间的机舱横梁(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王玉超郑颢李伟蔡永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