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3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包括床身主体,床身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箱,床身主体的一侧连接有刮板式排屑车,床身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立柱,立柱一侧的床身主体上安装有护罩钣金,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的下端均与床身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床身主体是本组合机床基座三组主轴动力头匹配定制刀具按加工功能排序分别垂直安装于立柱之上,对应回转式四分度伺服转盘的定心位置环周安装四组液压同步夹,整机安装全封闭护罩钣金,以专业定制化设计为基础,特制专用核心部件,辅以部分通用组件,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组合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
本技术涉及机床
,具体为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
技术介绍
目前水暖、建材、五金、卫浴洁具等加工行业中,大多数还采用多轴式复合机生产加工,一般都是1~2轴单工位或联体式1~4轴双工位和仪表车床,或者3~5轴产品专用加工设备。这些设备的主轴进给一般分为油缸和牙管二种方式,进给行程一般都为机械、电气同时结合完成,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调机难度大;2)加工精度也过低。往往设备运行一股时间生程位置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传统设备在根据工件结构复杂程度按加工顺序排产时,少则需要投入3~5台,多则5~10台设备才能加工完成。而在每流转下一台设备加工时都需要转运大批的产品,不仅耽误工时,换一台设备就意味着产品要重新上机、下机装夹一次,即使一般结构性的产品每加工一件都需要3~5次搬运、3~5次上下机装夹、3~5人来完成全部工序。部份高精度产品加的必要时,可投入单轴头数控加工中心,虽然在精度上弥补了加工行业的缺陷,由于单轴头、短行程的局限性,即使一次能装入多个工件加工,在生产效率上,远远落后于多工位专用组合机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加工精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包括床身主体,所述床身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箱,床身主体的一侧连接有刮板式排屑车,床身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立柱,立柱一侧的床身主体上安装有护罩钣金,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的下端均与床身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主轴动力头、第二主轴动力头和第三主轴动力头,第三立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操箱,所述护罩钣金包括上护罩和侧护罩,上护罩的一侧与侧护罩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护罩的侧壁分别与第一主轴动力头、第二主轴动力头和第三主轴动力头的侧壁相接,侧护罩上安装有上料下料移动门,上料下料移动门下端两侧的侧护罩上分别安装有左手合模按钮盒和右手开模合模按钮盒。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主轴动力头、第二主轴动力头和第三主轴动力头下方的床身主体上安装有四分度伺服转盘。优选的,所述控制电箱内装有多轴伺服数控系统、PLC智控系统,手操箱为本机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安装有功能按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床身主体是本组合机床基座,三组主轴动力头按加工功能排序分别垂直安装于立柱之上,对应回转式四分度伺服转盘的定心位置匹配四组液压同步夹、定制夹具,整机安装全封闭护罩钣金,通过控制电箱、手操箱、主轴调速控制系统等各功能组合单元,按本机预设程序,能一次性实现特殊工件的搪、展所有工序,能够多次进刀切削和车牙,以专业定制化设计为基础,特制专用核心部件,辅以部分通用组件,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组合而成,既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的特点,又能适应工件的变化,具备重新调整、重新组合的能力,可以对工件采用多刀、多面及多工位加工,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对几种类似零件的几道工序,实现单次装夹、一次性完成全工序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床身主体;11、四分度伺服转盘;2、控制电箱;3、刮板式排屑车;4、护罩钣金;41、上护罩;42、侧护罩;43、上料下料移动门;44、左手合模按钮盒;45、右手开模合模按钮盒;5、立柱;51、第一立柱;52、第二立柱;53、第三立柱;54、手操箱;6、第一主轴动力头;7、第二主轴动力头;8、第三主轴动力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包括床身主体1,床身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箱2,控制电箱2内装有多轴伺服数控系统、PLC智控系统,通过控制电箱2用于控制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工作,床身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刮板式排屑车3,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立柱5,立柱5一侧的床身主体1上安装有护罩钣金4,护罩钣金4用于保护上端主轴动力头,立柱5包括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下端均与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三组主轴动力头按加工功能排序分别垂直安装于立柱5之上,第一主轴动力头6用于粗搪孔和铣面,第二主轴动力头7用于精搪孔和铣面,第三主轴动力头8用于车槽或车螺纹,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下方的床身主体1上安装有四分度伺服转盘11,四分度伺服转盘11的定心位置匹配四组液压同步夹和定制夹具,四工位除正前位为上、下料位,其余对应三轴位的液压同步夹各夹持单个加工件,三个轴位均可同时加工,各轴位均可根据不同要求在系统范围内设定进给行程、分段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参数,灵活的数控系统,实现单次装夹、一次性快速完成三个孔、面部位的全工序加工,第三立柱5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操箱54,手操箱54为本机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安装有功能按钮,用以设置参数、调机及操作,护罩钣金4包括上护罩41和侧护罩42,上护罩41的一侧与侧护罩4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护罩41的侧壁分别与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的侧壁相接,将机台封闭,保护内部设备,侧护罩42上安装有上料下料移动门43,上料下料移动门43下端两侧的侧护罩42上分别安装有左手合模按钮盒44和右手开模合模按钮盒45,同时按下左手合模按钮盒44和右手开模合模按钮盒45,能一次性实现特殊工件的搪、展所有工序,能够多次进刀切削和车牙。工作过程:通过上料下料移动门43将需要加工的工件从四分度伺服转盘11的上料位进行上料,关闭上料下料移动门43后,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对应的三轴位液压同步夹各夹持单个加工件,三个轴位均可同时加工,各轴位均可根据不同要求在系统范围内设定进给行程、分段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参数,灵活的数控系统,实现单次装夹、一次性快速完成三个孔、面部位的全工序加工,可以使用自动输送模组和刮板式排屑车3等辅助装置,传送未加工和已加工的零件,以实现生产线的全自动运行。综上所述:本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床身主体1是本组合机床基座,三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包括床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箱(2),床身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刮板式排屑车(3),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立柱(5),立柱(5)一侧的床身主体(1)上安装有护罩钣金(4),所述立柱(5)包括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下端均与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第三立柱(5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操箱(54),所述护罩钣金(4)包括上护罩(41)和侧护罩(42),上护罩(41)的一侧与侧护罩(4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护罩(41)的侧壁分别与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的侧壁相接,侧护罩(42)上安装有上料下料移动门(43),上料下料移动门(43)下端两侧的侧护罩(42)上分别安装有左手合模按钮盒(44)和右手开模合模按钮盒(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转盘式伺服搪孔车牙组合机床,包括床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电箱(2),床身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刮板式排屑车(3),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立柱(5),立柱(5)一侧的床身主体(1)上安装有护罩钣金(4),所述立柱(5)包括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下端均与床身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立柱(51)、第二立柱(52)和第三立柱(53)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和第三主轴动力头(8),第三立柱(5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操箱(54),所述护罩钣金(4)包括上护罩(41)和侧护罩(42),上护罩(41)的一侧与侧护罩(4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护罩(41)的侧壁分别与第一主轴动力头(6)、第二主轴动力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生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