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云亮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152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主轨道、辅轨道、多个车站、第一次轨道和多个快速换乘车;所述多个车站包括一级车站和二级车站,其中,所述二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一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所述主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一级车站停留的一级车次,所述一级车次的车辆为快速换乘车;所述第一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二级车站停留的二级车次的车辆;所述辅轨道,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进出所述一级车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级车次,以增加换乘次数为代价,达到减少停站次数的目的,同时通过人‑厢‑车模式实现快速换乘,从而实现了一种“少停站‑快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对比不停站上下车方法,运力接近但更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停站上下车方法从减少交通流最原始的阻碍来源出发,是一种新的解决交通拥堵的设计理念,但在不停站的情况下完成上下车,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换乘过程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通过尽可能少停站来减少交通流原始阻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轨道、辅轨道、多个车站、第一次轨道和多个快速换乘车;所述多个车站包括一级车站和二级车站,其中,所述二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一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所述主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一级车站停留的一级车次,所述一级车次的车辆为快速换乘车;所述第一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二级车站停留的二级车次的车辆;所述辅轨道,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一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一级车站进入所述主轨道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级车次,以增加换乘次数为代价,达到减少停站次数的目的。一般增加两次换乘,能够减少停站次数约70%,同时改善换乘,从而实现了一种“少停站-快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对比不停站上下车方法,运力接近但更容易实现。对比城市公交系统,停站少、运行速度快、同向均可乘、自动换乘,是一种更好的交通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次轨道,多个所述车站还包括:三级车站,其中,所述三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二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所述第二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三级车站停留的所述三级车次的车辆;每个所述二级车次的车辆也为快速换乘车;所述辅轨道,还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第一次轨道进入所述二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二级车站进入所述第一次轨道运行。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和多个换乘厢,每个所述快速换乘车包括:多个换乘门和至少一列虚拟座位,每个所述虚拟座位用于容纳一个所述换乘厢,且每个所述虚拟座位下方设有第一换乘轨道,每个所述换乘门对应一个所述虚拟座位;每个所述一级车站和/或所述二级车站包括:换乘区、第二换乘轨道和候车区,且所述换乘区位于所述辅轨道上;所述候车区,用于乘客进出所述换乘厢,还用于载有乘客的换乘厢等候即将搭乘的快速换乘车;所述换乘区,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进出所述一级车站和/或所述二级车站;当所述快速换乘车到达所述一级车站和/或所述二级车站的换乘区,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换乘门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二换乘轨道与所述第一换乘轨道连接,还控制候车区载有乘客的换乘厢通过所述第二换乘轨道和所述第一换乘轨道运行至快速换乘车的虚拟座位,或者,控制虚拟座位中载有乘客的换乘厢通过所述第二换乘轨道和所述第一换乘轨道进入候车区,以便乘客离开换乘厢,或者等候即将搭乘的下一个车次的快速换乘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人-厢-车模式、厢入式换乘可以使换乘过程自动化,换乘更便捷、更快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方法,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在多个车站中的低级车站之间运行的低级车次把低级车站的乘客集中运送到所述多个车站中的高级车站,再通过在所述高级车站之间运行的高级车次继续运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采用人-厢-车模式,控制载有乘客的换乘厢自动完成上车、下车和换乘。进一步地,采用人-厢-车模式,控制载有乘客的换乘厢自动完成换乘的过程中,采用厢入式换乘,换乘厢通过快速换乘车的虚拟座位下方的第一换乘轨道和车站铺设的第二换乘轨道,出入快速换乘车的虚拟座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级车次,以增加换乘次数为代价,达到减少停站次数的目的。对于设置两级车次的情况,一般会增加两次换乘,能够减少停站次数70%。对于增加换乘次数,采用人-厢-车模式、厢入式换乘可以使换乘过程自动化,换乘更便捷、更快速。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快速换乘车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有两列虚拟座位的快速换乘车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向换乘车站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向换乘车站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换乘轨道和第二换乘轨道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级车站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二级车站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站包括两级车站的实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停站上下车方法通过“减少交通流最原始阻碍来源”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技术上难以实现,那么基于快速换乘车的少停站双轨道城市交通系统则是一种减少交通流原始阻碍的可行方法。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主轨道、辅轨道、多个车站、第一次轨道和多个快速换乘车。多个车站包括一级车站和二级车站,其中,二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一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主轨道,用于运行在一级车站停留的一级车次,所述一级车次的车辆为快速换乘车;第一次轨道,用于运行在二级车站停留的二级车次的车辆;辅轨道,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一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一级车站进入所述主轨道运行。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是针对两级车次的情况,在高级车站(即:一级车站)为乘客提供换乘。通过在多个车站中的低级车站之间运行的低级车次把低级车站的乘客集中运送到多个车站中的高级车站,再通过在高级车站之间运行的高级车次继续运送。以增加换乘次数为代价,达到减少停站次数的目的。在另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二次轨道,多个车站还包括:三级车站,其中,三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二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第二次轨道,用于运行在三级车站停留的三级车次的车辆;每个二级车次的车辆也为快速换乘车;辅轨道,还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辅轨道、多个车站、第一次轨道和多个快速换乘车;/n所述多个车站包括一级车站和二级车站,其中,所述二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一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n所述主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一级车站停留的一级车次,所述一级车次的车辆为快速换乘车;/n所述第一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二级车站停留的二级车次的车辆;/n所述辅轨道,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一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一级车站进入所述主轨道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辅轨道、多个车站、第一次轨道和多个快速换乘车;
所述多个车站包括一级车站和二级车站,其中,所述二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一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
所述主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一级车站停留的一级车次,所述一级车次的车辆为快速换乘车;
所述第一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二级车站停留的二级车次的车辆;
所述辅轨道,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主轨道进入所述一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一级车站进入所述主轨道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次轨道,多个所述车站还包括:三级车站,其中,所述三级车站为相邻的两个二级车站之间的部分车站;
所述第二次轨道,用于运行在所述三级车站停留的所述三级车次的车辆;
每个所述二级车次的车辆也为快速换乘车;
所述辅轨道,还用于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第一次轨道进入所述二级车站,或者所述快速换乘车驶离所述二级车站进入所述第一次轨道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和多个换乘厢,
每个所述快速换乘车包括:多个换乘门和至少一列虚拟座位,每个所述虚拟座位用于容纳一个所述换乘厢,且每个所述虚拟座位下方设有第一换乘轨道,每个所述换乘门对应一个所述虚拟座位;
每个所述一级车站和/或所述二级车站包括:换乘区、第二换乘轨道和候车区,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亮晏振康旺强赵小香梁鑫卢家宽岑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云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