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50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总成及车辆,其属于车辆防护技术领域,防护总成包括底板;顶板,与底板相对设置;支撑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于顶板和顶板之间,且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支撑结构用于承受纵向压力;钢丝绳,设有多条,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支撑结构的顶部,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一个支撑结构为多个支撑结构中的任一支撑结构,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与一个支撑结构相邻,钢丝绳用于承受横向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护总成及车辆,用支撑结构承受纵向冲击压力及横向拉拽力,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并配合钢丝绳,能够显著地降低了防护总成整体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总成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商用车下部防护装置通常由防护横梁及连接支架构成,该防护装置通常与车辆的车架连接并布置于车辆的四周。防护装置用于降低碰撞事故中对车辆部件的冲击破坏,以及防止其他车辆或物体钻入商用车的底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防护横梁具有较高的抗弯特性,防护横梁通常由钢板经辊弯、焊接等工序制造而成,且其内部通常焊接加强板(通常为钢板)来保证整体的抗弯强度。由于钢板的重量较重,导致防护横梁的重量较大,进而导致防护装置较重,且存在料厚冗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总成及车辆,用支撑结构承受纵向冲击压力及横向拉拽力,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并配合钢丝绳,能够显著地降低了防护总成整体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护总成,包括:底板;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支撑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且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承受纵向压力;钢丝绳,设有多条,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支撑结构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所述一个支撑结构为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中任一的支撑结构,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一个支撑结构相邻,所述钢丝绳用于承受横向压力。可选地,多个所述支撑结构阵列排布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或者,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均垂直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长度方向。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钢管,位于同一所述钢管两端的钢丝绳能穿过所述钢管的通孔并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设有贯穿所述支撑结构内壁和外壁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丝绳穿设于所述凹槽。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通过氧化树脂分别粘接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上。可选地,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碳纤维板。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防护总成。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三个所述防护总成,三个所述防护总成包括一个第一防护总成和两个第二防护总成,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总成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总成的两端。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为平面,且所述连接支架的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防护总成的底板或顶板上。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护总成,顶板、底板、支撑结构与钢丝绳的配合,使得防护总成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利用支撑结构承受纵向冲击压力及横向拉拽力,为防护总成提供了必要的耐撞性能,支撑结构间隔设置,并配合钢丝绳,能够显著地降低了防护总成整体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支撑结构的布置密度可以根据不同承载功能进行全新优化设计,可用于设计商用车的前底部、后底部及左、右两侧底部的防护,具有极好的扩展性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总成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总成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有底板、支撑结构及钢丝绳的防护总成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顶板;3、支撑结构;31、通孔;32、凹槽;4、钢丝绳;10、第一防护总成;20、第二防护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总成,该防护总成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且防护总成的重量较小。如图1至图5所示,该防护总成包括底板1、顶板2、多个支撑结构3及多条钢丝绳4。其中,顶板2与底板1相对设置,且顶板2的形状及大小分别与底板1的形状及大小相同,顶板2和底板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弯性能,以能够承受撞击力。多个支撑结构3间隔设置于顶板2和顶板2之间,且支撑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支撑结构3用于承受纵向压力。纵向是指支撑结构3的长度方向,也即是,顶板2指向底板1或底板1指向顶板2的方向。多条钢丝绳4中的任一条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支撑结构3的顶部,钢丝绳4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个支撑结构3的底部,以使得相邻两个支撑结构3之间的钢丝绳4能够呈十字交叉状,钢丝绳4用于承受横向压力。并且,多个支撑结构3及多条固定在支撑结构3上的钢丝绳4能够形成钢丝网,以能够更好的承受横向压力,该横向垂直于纵向。其中,该一个支撑结构3为多个支撑结构3中任一的支撑结构3,另一个支撑结构3与一个支撑结构3相邻。为了提高防护总成的防护效果,每个支撑结构3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钢丝绳4,以充分利用支撑结构3。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总成,顶板2、底板1、支撑结构3与钢丝绳4的配合,使得防护总成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弯性能,利用支撑结构3承受纵向冲击压力及横向拉拽力,为防护总成提供了必要的耐撞性能,支撑结构3间隔设置,并配合钢丝绳,能够显著地降低了防护总成整体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支撑结构3的布置密度可以根据不同承载功能进行全新优化设计,可用于设计商用车的前底部、后底部及左、右两侧底部的防护,具有极好的扩展性和应用前景。进一步地,防护总成还可以包括侧板,侧板分别与顶板2的边缘及底板1的边缘连接,以能够与顶板2和底板1形成容置空间,进而防止灰尘及沙土进入防护总成内磨损钢丝绳4。可选地,多个支撑结构3阵列排布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多个支撑结构3的行数和列数可以根据防护总成的应用场景进行确定。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另一个支撑结构3与一个支撑结构3在第一方向上相邻,和/或,另一个支撑结构3与一个支撑结构3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顶板(2),与所述底板(1)相对设置;/n支撑结构(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顶板(2)之间,且所述支撑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结构(3)用于承受纵向压力;/n钢丝绳(4),设有多条,所述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的顶部,所述钢丝绳(4)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的底部,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为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中任一的所述支撑结构(3),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相邻,所述钢丝绳(4)用于承受横向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顶板(2),与所述底板(1)相对设置;
支撑结构(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顶板(2)之间,且所述支撑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结构(3)用于承受纵向压力;
钢丝绳(4),设有多条,所述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的顶部,所述钢丝绳(4)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的底部,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为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中任一的所述支撑结构(3),另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与一个所述支撑结构(3)相邻,所述钢丝绳(4)用于承受横向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阵列排布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3)通过所述钢丝绳(4)连接,或者,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3)通过所述钢丝绳(4)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支撑结构(3)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总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维天李亦文宋男谷卫敏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