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壳式弹簧控制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金属板形成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的单壳式弹簧控制臂,具有向上指向的、通过底部彼此连接的侧向支脚,具有用于连接在底盘支架上的第一端部区段,具有用于车轮侧连接的第二端部区段,具有弹簧容纳区段,该弹簧容纳区段位于两个端部区段之间并且具有构造在底部上的弹簧支撑面,并且具有构造在弹簧容纳区段和第二端部区段之间的、用于连接减振器的阻尼器容纳区段。
技术介绍
弹簧控制臂用于在机动车的车轮悬架上引导底盘车轮。它们具有用于支撑弹簧的区段和用于连接减振器的区段,或者替代地,具有用于支撑弹簧-减振器-组件的区段,其中弹簧或弹簧-减振器-组件自身支撑在车身上。上述类型的弹簧控制臂由DE102011000462A1已知。在申请人的公司集团中为具有内燃机和确定的最大轴载荷的机动车开发的弹簧控制臂在实践中已经被良好地验证。然而已经表明,弹簧控制臂在应用在具有电驱动装置的类似机动车中时,在车轮侧的连接处和弹簧支撑面之间的减振器连接处是刚性不足的并且有时失效,在具有电驱动装置的类似机动车中由于驱动蓄电池的大重量 ...
【技术保护点】
1.由金属板形成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的单壳式弹簧控制臂(1),/n具有向上指向的、通过底部(2)相互连接的侧向支脚(3,4),/n具有用于连接在底盘支架上的第一端部区段(1.1),/n具有用于车轮侧的连接的第二端部区段(1.2),/n具有弹簧容纳区段(1.3),该弹簧容纳区段位于两个端部区段(1.1,1.2)之间并且具有形成在底部(2)上的弹簧支撑面(2.1),并且/n具有在所述弹簧容纳区段(1.3)与所述第二端部区段(1.2)之间构造的用于连接减振器的阻尼器容纳区段(1.4),/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支撑面(2.1)和所述阻尼器容纳区段(1.4)之间构造有U形的收缩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1 EP 19168696.31.由金属板形成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的单壳式弹簧控制臂(1),
具有向上指向的、通过底部(2)相互连接的侧向支脚(3,4),
具有用于连接在底盘支架上的第一端部区段(1.1),
具有用于车轮侧的连接的第二端部区段(1.2),
具有弹簧容纳区段(1.3),该弹簧容纳区段位于两个端部区段(1.1,1.2)之间并且具有形成在底部(2)上的弹簧支撑面(2.1),并且
具有在所述弹簧容纳区段(1.3)与所述第二端部区段(1.2)之间构造的用于连接减振器的阻尼器容纳区段(1.4),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支撑面(2.1)和所述阻尼器容纳区段(1.4)之间构造有U形的收缩部(5),所述收缩部在所述底部(2)中和在所述侧向支脚(3,4)中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5)由主平面(F1)、第二平面(E1)和第三平面(D1)限定,其中,所述主平面(F1)与所述底部(2)的与所述弹簧支撑面(2.1)相对的底侧相切地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E1)在所述主平面(F1)上方并且平行于所述主平面延伸,并且穿过所述底部(2)的底侧中的所述收缩部(5)的高点,
其中,所述第三平面(D1)平行于所述主平面(F1)延伸并且通过交点(S1),
其中,所述交点(S1)是直线(G)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向支脚(3,4)的下部外轮廓线(L)的交点,
其中,所述直线(G)垂直于所述主平面(F1)并且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阻尼器容纳区段(1.4)中的、用于连接所述减振器的固定孔(1.41)的中心点(M),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E1)相对于所述主平面(F1)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三平面(D1)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E1)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簧控制臂,其中,相应的侧向支脚(3,4)限定上边缘(3.1,4.1),并且其中,所述上边缘(3.1,4.1)相对于所述底部(2)的间距在所述收缩部(5)处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控制臂,其中,所述侧向支脚(3,4)限定彼此面对的侧壁(3.2,4.2),并且其中,所述侧壁(3.2,4.2)在所述收缩部(5)处彼此的间距(A3)小于所述侧壁(3.2,4.2)在所述阻尼器容纳区段(1.4)处彼此的间距(A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3.2,4.2)在所述收缩部(5)处彼此之间的间距(A3)比所述侧壁(3.2,4.2)在所述阻尼器容纳区段(1.4)处彼此之间的间距(A4)小至少3mm,优选小至少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弹簧控制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利弗·弗伦泽尔,胡利安·尼曼,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