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24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所述装置由双层辊道和保温罩组成,所述双层辊道包括热送辊道、间接热送辊道;其中,保温罩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温辊道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部分,所述间接热送辊道置于热送辊道之上。热钢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内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冷钢坯,提高冷钢坯的温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连铸坯实现了100%热送热装生产,有效利用钢坯的热量,降低加热炉的能源消耗,提高钢材的产量,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轧钢
,具体地说,是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轧钢生产加热工序中,普遍采取连铸坯热送热装以及冷装两种方式。一般而言,普通碳素钢等低级别的连铸坯,生产工艺成熟稳定,表面质量良好,可以实现直接热送、热装,但是连铸坯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损失严重。而添加Nb、V、Ti等微合金元素的较高级别的微合金化钢,普遍存在铸坯裂纹的风险,尚不具备无缺陷连铸坯的生产工艺,主要采取的生产方法是,将连铸坯下线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对其表面质量进行检查,清除缺陷后,冷装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连铸坯的冷装装置,可以极大的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却增加了加热炉的能源消耗、降低了产量,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目前,连铸坯的热送热装主要实现方式为:高温连铸坯(一般在600℃以上)通过输送辊道直接进入加热炉,通过连铸坯热送热装,连铸坯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至目标温度(加热目标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在加热工序中可以较好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加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但是在钢坯的输送过程中,因钢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且无热量收集或再利用的装置,造成了热量的白白损失。而经完全冷却的冷坯,以冷装的方式,通过输送辊道进入加热炉后,却要从常温开始加热至目标温度(加热目标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加热炉的能源消耗、加热时间以及生产效率将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热送热装过程中热量的白白损失,无处利用,而另一方面确是冷装过程需要许多额外的热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钢材生产过程中热送热装率低,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铸坯热送热装装置,有效利用热坯的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冷钢坯,提高冷钢坯的温度,在轧钢生产中可以实现100%的热送热装,减少热损失,降低加热炉的能源消耗,提高钢材的产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所述装置由双层辊道和保温罩组成,所述双层辊道包括热送辊道、间接热送辊道;其中,保温罩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温辊道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部分。所述间接热送辊道置于热送辊道之上。在该装置内,热钢坯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冷钢坯,提高冷钢坯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热送辊道由入料辊道、出料辊道组成,所述间接热送辊道包含三段辊道,由间接热送入料辊道、间接热送保温辊道、间接热送出料辊道三段组成,所述三段辊道连续布置,每段辊道均可单独控制。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罩为开口罩状,由顶罩钢板、侧罩钢板、保温材料、钢丝网组成,顶罩钢板与两部分侧罩钢板相连接固定形成保温罩罩体,钢丝网固定于罩体内部,保温材料填充于顶罩钢板与钢丝网之间、侧罩钢板与钢丝网之间。保温罩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大小,完全罩住保温辊道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部分,保温罩沿坯料输送方向开口。保温材料为本领域公知的。本技术的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控制,包括以下步骤:1)由连铸机生产的高温连铸坯,经火焰切割机定尺后,由热送入料辊道,送入保温罩内,保温罩内由保温材料保温隔热,热坯所散发辐射的热量在保温罩内得到收集,热坯根据生产节奏连续运行,出保温罩后,经出料辊道进入加热炉上料托梁。2)冷坯由吊运装置吊运至间接热送入料辊道,输送至保温罩内,位于保温辊道之上,位于热送辊道的热坯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置于间接热送辊道的冷坯之上,冷坯于保温罩内保温1-2小时(具体时间可以人为设定)出保温罩,进入间接热送出料辊道,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达到加热炉热装的温度,经由吊运装置吊运至加热炉上料托梁。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步骤1)的热坯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位于间接热送辊道的冷坯。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冷坯于保温罩内保温1-2小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原有技术中,热坯在输送过程中散失的热量进行收集并有效利用,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冷坯,实现了能源的二次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2)利用热送热装过程中损失的热量,对冷坯进行加热,既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又提高了冷坯的温度,实现连铸坯的间接热送热装。3)原有技术中,热坯、冷坯按照不同的加热工艺加热,冷坯加热过程中需要更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本技术在不改变现有生产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利用热坯散失的热量,对冷坯进行加热,无需通过加热燃烧设备,提高了冷坯的入炉温度,使连铸坯实现了100%热送热装生产,降低加热炉的能源消耗,提高钢材的产量,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铸坯热送热装装置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保温罩侧视图;附图标记:1-连铸机;2-间接热送入料辊道;3-保温罩;4-间接热送钢坯;5-加热炉上料托梁;6-加热炉;7-热送钢坯;8-热送入料辊道;9-火焰切割机;10-间接热送出料辊道;11-热送出料辊道;12-间接热送保温辊道;13-保温罩侧罩钢板;14-保温材料;15-保温罩顶罩钢板;16-钢丝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坯热送热装装置。本技术的连铸坯热送热装装置包含热送入料辊道8、热送出料辊道11、间接热送入料辊道2、间接热送保温辊道12、间接热送出料辊道10、保温3组成,间接热送辊道2、10、12位于热送辊道8、11之上。间接热送入料辊道2、间接热送保温辊道12、间接热送出料辊道10,三段辊道可以单独进行控制。保温罩3为开口罩状,由顶罩钢板15、侧罩钢板13、保温材料14、钢丝网16组成,顶罩钢板15与两部分侧罩钢板13相连接固定形成保温罩罩体,钢丝网16固定于罩体内部,保温材料14填充于顶罩钢板15与钢丝网16之间、侧罩钢板13与钢丝网16之间。保温罩3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大小,完全罩住保温辊道12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8部分,保温罩3沿坯料输送方向A-A、B-B开口。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本技术的工艺过程包括,由连铸机1生产的高温连铸坯,经火焰切割机9定尺后,形成热送连铸坯7,由热送入料辊8,送入保温罩3内,保温罩3内由保温材料14保温隔热,热坯7所散发辐射的热量在保温罩3内得到收集,热坯7根据生产节奏连续运行,出保温罩3后,经出料辊道11进入加热炉上料托梁5,然后送入加热炉6进行连铸坯的加热。间接热送钢坯4由吊运装置吊运至间接热送入料辊道2,输送至保温罩3内,位于保温辊道12之上,位于热送辊道8的热坯7在保温罩3内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位于间接热送保温辊道的间接热送钢坯4,间接热送钢坯4于保温罩3内保温1-2小时(具体时间可以人为设定)出保温罩3,进入间接热送出料辊道10,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双层辊道和保温罩组成,所述双层辊道包括热送辊道、间接热送辊道;/n其中,保温罩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温辊道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部分,所述间接热送辊道置于热送辊道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坯间接热送热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双层辊道和保温罩组成,所述双层辊道包括热送辊道、间接热送辊道;
其中,保温罩与双层辊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温辊道及位于其下的相应热送辊道部分,所述间接热送辊道置于热送辊道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送辊道由入料辊道、出料辊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热送辊道包含三段辊道,分别为间接热送入料辊道、间接热送保温辊道、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孙雪娇王富亮李同敬尚国明刘韵嘉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