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21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包括上模架、下模架及加长件,上模架与下模架相对设置;加长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导向部,第一安装部设置在上模架上,第二安装部设置在下模架上,导向部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通过导向部相对移动;在上模架与下模架冲裁的情况下,第一安装部随上模架移动或者第二安装部随下模架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模架以及下模架的两侧设置加长件以实现增大上模架与下模架的长度,使其兼容对不同长度的产品进行冲裁,从而无需制作新模架,极大限度降低了产品的制作周期以及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卡车车架大梁冲裁类的模架一般长度设计在5米~10米以内,并具有自动化和手工两种冲裁加工模式。一般模架的材质为铸钢,使用寿命300万冲次以上。而新模架的设计,其长度(指模架长度)一般以覆盖该公司产线所有产品长度为原则。然而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新的产品长度超过原模架长度覆盖范围(一般是指产品长度超过现有模架两端导柱内侧实际间距,导致冲压过程中,板料自动化运输通过模腔困难),因此该模架仍在生命周期内也会被淘汰,导致需要重新制作新的模架,而模架的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成本增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包括:上模架、下模架,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相对设置;加长件,所述加长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导向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架、下模架,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相对设置;/n加长件,所述加长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导向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上模架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下模架上,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导向部相对移动;/n其中,在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冲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部随所述上模架移动或者所述第二安装部随所述下模架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架、下模架,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相对设置;
加长件,所述加长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导向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上模架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下模架上,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导向部相对移动;
其中,在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冲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安装部随所述上模架移动或者所述第二安装部随所述下模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还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与所述上模架以及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模架背离所述下模架的一侧;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与所述下模架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下模架背离所述上模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固定部以及加长部,所述加长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上模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加长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大梁冲裁类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路生汤敏徐俊波张永华于夫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