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0103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体系利用螺旋聚多肽材料包载基因药物(Sav1 siRNA)形成二元纳米复合物内核,然后包裹一层聚合物材料形成三元纳米复合物,最后包被一层血小板‑巨噬细胞混合细胞膜,形成最终的纳米复合物体系。该体系具有损伤部位靶向和血清稳定性,并且在弱酸性条件下实现外层包被细胞膜的脱落,暴露出内部二元纳米复合物,通过增强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细胞摄取,实现靶基因的高效转染。该体系成功实现了两种细胞膜的混合包被,以及在损伤部位特异性脱膜的过程,在基因递送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负载和递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并用于siRNA的转染。
技术介绍
基因载体是用于负载核酸分子,将其递送入靶细胞并成功表达的重要工具。阳离子聚合物是非病毒基因载体的重要分类之一,可以实现基因药物的高效跨膜递送。然而阳离子聚合物表面带有正电荷,会吸附血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造成纳米复合物的聚集,因此不可应用于系统给药方式。近年来,生物细胞膜包被的纳米复合物不仅保留了所合成纳米颗粒内核的理化性质,还具有所包细胞膜特有的生物功能。然而,这种细胞膜包被技术也存在一定问题,即在病灶部位累积后,由于膜表面呈负电荷,膜本身也会成为纳米复合物被靶细胞内化及药物释放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的构建,该体系可以用作核酸药物的载体,且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损伤部位靶向性以及高基因转染能力;并提供上述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结合核酸分子的制备方法和在核酸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以包载药物的阳离子材料为核,聚合物材料为中间层,细胞膜为外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以包载药物的阳离子材料为核,聚合物材料为中间层,细胞膜为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阳离子材料包括阳离子聚多肽、聚乙烯亚胺、聚β氨基酯、树枝状大分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细胞膜为生物源性细胞膜,或是两种细胞的混合膜;药物为核酸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以药物、阳离子材料、聚合物材料、细胞膜为原料,通过超声法制备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脱混合细胞膜包被的基因递送体系,其特征在于,药物、阳离子材料、聚合物材料、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黎晨梁秋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