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香凤专利>正文

软泪道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97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软泪道探针,包括探针头端、探针针体和探针握持部,三者依序一体固接,所述探针头端为圆钝面;所述探针针体具有一个延伸方向,所述探针针体可向远离其延伸方向的侧部弯曲;且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可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抗弯调节结构,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探针针体的弯曲难易度;探针针体的抗弯刚度EI在8N·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泪道探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软泪道探针。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泪道阻塞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有: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其中,对于泪道探通常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如临床工作中,我们曾经在眼内眦部皮肤切开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不切断内眦韧带)发现解剖差异(即使无泪道阻塞,硬泪道探针也不能无阻力探通泪道的情况):当泪点进入的泪道探针从切开的泪囊中探出后,使用镊子使劲往前(患者前方)拉从泪囊切开口探出的硬泪道探针,也仍不能使硬泪道探针探入在其前下端的骨性鼻泪管内。我们在泪道置管失败病例再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时发现,很多病例的泪道置管位于泪囊外——在泪道后。在外伤前无溢泪的年轻患者,泪小管断裂吻合置管时亦常有碰到泪道探针在鼻泪管的后方触及骨擦感的情况。因此,一些医院的手术医师在行内窥镜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作为切开泪囊指引的泪道探针前段是略掰弯的。若采用正常直的,有些情况难以给出较好的切开泪囊的指示——过分往后,看不到探针头端位置,即使看到也容易引导医护人员切开泪囊在泪囊后部位置,而非医护人员所希望的泪囊中部或泪囊前部。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考虑为:额骨及内眦韧带两点限制了泪道探针,使其探通过内眦韧带后下端不能向前移;但却常有泪道解剖差异存在:鼻泪管上口及鼻泪管位于这两点连线之前,所以使劲探通的结果只会是使泪道探针探入泪道后方组织产生医源性假道。特别是新生儿泪囊炎患者,大脑发育可能比面中部发育更早一些,导致难以进入鼻泪管可能性更大一些,故而在治疗时出现假道损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目前MRI及CT等影像检查设备均难以区分内眦韧带与周围软组织的边界,故难以完成如下无创的研究:分析骨性鼻泪管的延长线是否位于眶缘部额骨前缘和内眦韧带后缘之间(延长线与2点的关系),揭示目前硬性泪道探针可能发生的假道发生率,提示最低的手术失败率,分析不同手术的优缺点,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现有技术中,泪道探针为金属制作,有实心的和空心可注水式两种,实心的泪道探针只有探通泪道的作用,空心可注水式可以在探通泪道的同时注水检验泪道探通是否成功,以及冲洗掉炎性分泌物和手术创伤积血等影响再通成功率的有害物质。故而目前临床应用的探针,无论哪种,抗弯刚度大,0.7mm以上的探针基本上难以弯曲转向,小的探针虽然侧向受力可以弯曲,但因为弹性模量大,组织可以承受的压强是不变的,接触面积减少后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压强反而更容易戳伤软组织,故容易戳伤粘膜造成假道的的问题。从而导致目前泪道病的治愈率不高,疗效不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软泪道探针,使得探通时不能施加过大的力量(接触面的压强),力量过大后探针会发生弯曲变形故而防止假道发生,且因有一定的柔韧性,能沿着泪道狭小的腔道下行,能够解决目前硬泪道探针在部分解剖差异的患者容易导致医源性假道造成手术失败的问题。同时为导致硬泪道探针医源性假道的解剖差异发生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泪道冲洗部分返流病例行软泪道探针探通并记录探通压力(压力感受器显示),再改为带压力感受器的常规硬泪道探针探通,如遇到阻力大于软泪道探针或触及骨擦感,均考虑存在解剖差异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泪道探针,包括探针针体和探针握持部,所述探针针体具有一个延伸方向,且所述探针针体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探针握持部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泪道探针还包括:探针头端;所述探针头端与所述第二端固接;且所述探针头端在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端为圆钝面;所述探针针体可向远离其延伸方向的侧部弯曲;且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可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抗弯调节结构,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探针针体的弯曲难易度;探针针体的抗弯刚度EI在8N·mm2~600N·mm2。进一步地,所述探针针体为圆柱杆状或圆柱管状;所述探针头端为半球体,所述探针头端的半球体最大外径与所述探针针体的直径一致;且所述探针头端的边沿与所述探针针体的第二端平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探针针体使用的材料均为医用塑料或为医用塑料和医用金属混合。进一步地,所述抗弯调节结构为直线金属丝和/或螺旋金属丝;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沿探针针体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直线金属丝可位于所述探针针体的中心或靠近外表面,所述螺旋金属丝位于所述探针针体靠近外表面。进一步地,在所述探针握持部末端设有带有压力显示屏幕的压力感受器,所述压力显示屏幕位于所述探针握持部外面。进一步地,所述探针握持部远离探针头端的一侧设有鲁尔内圆锥接口,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腔道与所述圆柱管状的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一个方向延续连通;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腔道延续连通,在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处接注射器并注水后经所述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从所述开口流出,所述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形成冲洗时的液流通道;该软泪道探针即为冲洗式软泪道探针。进一步地,所述探针针体为拉伸弹簧或为拉伸弹簧与医用塑料共同组成所述探针针体管壁即为所述圆柱管状的探针针体。进一步地,还包括针芯,针芯为金属材质,所述针芯能够增强所述探针针体的抗弯刚度;所述圆柱管状的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与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内可以顺畅置入针芯;所述针芯能够在所述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与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内位移或完全取出。进一步地,所述针芯远离所述探针头端一侧套设有鲁尔外圆锥接头;所述鲁尔外圆锥接头插接于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以固定;在所述针芯的尾部固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为调节螺栓;所述鲁尔外圆锥接头内设有中空内螺纹,中空内螺纹与调节螺栓螺合匹配,转动所述调节螺栓调节针芯的头端位于所述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探针针体上每厘米位置上均有刻度标识,以方便判断所述探针头端位于泪道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软泪道探针能顺着管道走行方向改变探通方向,往薄弱的方向或生理泪道方向转向,不易产生假道;而短距离内又有一定的刚性,可以探通一定的狭窄和阻塞,如新生儿泪囊炎的瓣膜性阻塞,及成人的轻度的炎症粘连阻塞等。同时能为存在解剖差异(即使无泪道阻塞,硬泪道探针也不能无阻力探通泪道的情况)的发生率提供一个研究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是本专利技术冲洗式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是本专利技术冲洗式软泪道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分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探针头端;2、探针针体;21、直钢丝;22、螺旋钢丝;23、腔道;24、开口;25、针芯;3、探针握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软泪道探针,包括探针针体和探针握持部,所述探针针体具有一个延伸方向,且所述探针针体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探针握持部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泪道探针还包括:探针头端;/n所述探针头端与所述第二端固接;且所述探针头端在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端为圆钝面;/n所述探针针体可向远离其延伸方向的侧部弯曲;且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可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抗弯调节结构,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探针针体的弯曲难易度;/n探针针体的抗弯刚度EI在8N·mm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03 CN 20201049276611.软泪道探针,包括探针针体和探针握持部,所述探针针体具有一个延伸方向,且所述探针针体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探针握持部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泪道探针还包括:探针头端;
所述探针头端与所述第二端固接;且所述探针头端在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端为圆钝面;
所述探针针体可向远离其延伸方向的侧部弯曲;且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可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布置的抗弯调节结构,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探针针体的弯曲难易度;
探针针体的抗弯刚度EI在8N·mm2~600N·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泪道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针体为圆柱杆状或圆柱管状;所述探针头端为半球体,所述探针头端的半球体最大外径与所述探针针体的直径一致;且所述探针头端的边沿与所述探针针体的第二端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泪道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针体使用的材料均为医用塑料或为医用塑料和医用金属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泪道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调节结构为直线金属丝和/或螺旋金属丝;所述抗弯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探针针体的内部,沿探针针体的延伸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泪道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握持部远离探针头端的一侧设有鲁尔内圆锥接口,所述鲁尔内圆锥接口腔道与所述圆柱管状的探针针体内中空腔道一个方向延续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项旭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项香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