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014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涉及眼科治疗设备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端侧壁安装有引流机构,所述底座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贯穿安装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把,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螺纹板,两个所述螺纹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通过针管、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引流器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眼睛内部房水的引流作用,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眼科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
技术介绍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如不及时治疗,视力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当前,眼科医生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经常采用青光眼引流管实现对青光眼的治疗,在引流过程中,患者的头部位置容易发生晃动的情况,进而导致引流过程中发生伤口的扩大,对病人造成危险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来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板(15),所述横板(15)的下端侧壁安装有引流机构,所述底座(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3),两个所述安装板(3)相对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端部贯穿安装板(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把(11),两个所述安装板(3)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螺纹杆(8)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螺纹板(9),两个所述螺纹板(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两个所述螺纹板(9)的上端侧壁均与其对应移动块(14)的下端侧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板(15),所述横板(15)的下端侧壁安装有引流机构,所述底座(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3),两个所述安装板(3)相对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端部贯穿安装板(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把(11),两个所述安装板(3)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螺纹杆(8)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螺纹板(9),两个所述螺纹板(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两个所述螺纹板(9)的上端侧壁均与其对应移动块(14)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式青光眼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15)下端侧壁上的引流器(6),所述引流器(6)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针管(13),所述针管(1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李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